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母婴育儿 >
母婴育儿
帖子 版主:母婴育儿版主
筛选 :
作者 查看
  • 同年龄的宝宝都长牙了,我家宝宝迟迟不长牙怎么办?

    宝宝出生时,口腔内虽然看不到牙齿,但牙胚已经有了,只是没有冒出头而已。多数宝宝在出生后4~10个月期间,一对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到2岁半时,乳牙全部萌出。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关系密切。正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不是过晚(孩子超过1岁半了,还是不见动静),就是正常的。乳牙萌出的时间和顺序大致如图一乳牙萌出有特点左右同名牙通常成对萌出,且下颌牙先出,上颌牙可能晚2个月左右;牙齿萌出的次序,是由牙胚发育的先后决定的,只是我们看不到牙胚而已;如果宝宝牙齿的萌出次序和上面有所不同,通常也不会影响牙齿的排列,无需处理;最先萌牙的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其生理范围较宽,晚萌6个月是正常的。导致宝宝出牙晚的可能原因如果宝宝到10个月时,小牙还是没有萌出,估计家长就坐不住了,隔天就会悄悄扒一下宝宝的下嘴唇,仔细看看是否有小白线冒出头来。一般来说,宝宝出牙晚,可能有以下原因:遗传因素:出牙早晚主要原因来自遗传,包括家庭病史、种族等,如果父母出牙晚,宝宝通常出牙也较晚。另外,男孩的出牙时间也会比女孩稍晚一些。早产原因:早产儿的长牙时间须先扣除早产时间,比如宝宝早出生了2个月,那么长出第一颗牙的时间就会比同龄孩子晚2个月。营养因素:出生体重过轻的婴儿,出生后营养不良的宝宝,身高体重都较低,也很可能出牙较晚。疾病因素:唐氏综合征、外胚层发育不全症候群、脑下垂体分泌异常等,都可能造成宝宝出牙较晚,这需要到医院检查才能确诊。虽说多数宝宝通常在约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但个体差异很大,乳牙的出牙时间晚6个月都算正常,而恒牙出牙时间相差可能长达1年。所以,如果你家宝宝出牙时间较晚,一般无需过度担心,一些出牙晚的宝宝,长牙速度更快,甚至可能4颗牙一起萌出,到2岁半时,差不多也都出齐了,且并不会影响到牙齿的功能。

    Boy

    2020-08-07

    440
  • 宝宝有蚕豆病,父母平时要注意什么?

    蚕豆病指的是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或接触蚕豆花粉后出现急性溶血现象的一种病,在我国南方人较北方人更容易得蚕豆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7:1.一般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皮肤眼白发黄,贫血,尿液呈酱油色,并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蚕豆病属于红细胞葡萄糖-6-膦酸脱氢酶缺陷症的一种,由于患儿体内缺乏G6PD,导致红细胞容易自发破裂溶血,患有蚕豆病的孩子在进食蚕豆后容易诱发溶血的发生。蚕豆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蚕豆病在食入蚕豆或吸入蚕豆花粉后短期内发病。因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发病者较多。由于大部分蚕豆病患儿平时不发病基本和健康人一样,日常预防尤为重要,家长也不用过于焦虑。有蚕豆病的宝宝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如何预防?1.禁食蚕豆和蚕豆制品,避免接触蚕豆花粉;禁止将含萘的臭丸放入衣柜驱虫;不要使用龙胆紫;2..不随意服药,看病时应该主动告诉医生患有蚕豆病,所有药物均需要经医生处方,禁用或慎用可诱发蚕豆病的药物,避免再次发病;如蚕豆病的孩子在选择退烧药的时候优先选择布洛芬 ,慎用对乙酰氨基酚。3.假若患儿发现有皮肤黄,贫血 暗红色或酱油色尿,应该尽快就医;4.蚕豆病宝宝可以正常接种疫苗,接种后要注意密切观察;5.蚕豆病宝宝可正常吃奶粉

    Boy

    2020-08-06

    423
  • 宝宝不会爬是发育有问题吗?

    1、宝宝不愿意爬行宝宝不愿意爬行,觉得腹部疲倦,而宝宝腿部力量较大,平衡感特别好,所以就直接学会了走路,跳过了爬行阶段。2、家长不让宝宝爬行有的家长会给宝宝买学步车,让宝宝在学步车来回的行走,或许有的家长会早早的拉着宝宝的腋下锻炼宝宝的行走。所以,宝宝爬行锻炼的机会特别少,错过了宝宝的爬行。有的家长对宝宝呵护有佳,更担心宝宝会受伤,在宝宝想要爬行的时候,立马就把宝宝给抱起来了,让宝宝连锻炼爬行的机会都没有了。还有一点是由于家庭里的房间比较狭小,所以导致孩子的活动空间受限,没有地方让宝宝爬行,只能在床上活动。3、病理因素宝宝发育迟缓落后,疾病的因素就会出现宝宝的肢体不协调的情况,宝宝觉得爬行来说太累了,而走路对他来说更为轻松一点,所以,就直接开始走路了.对于宝宝发育迟缓,也通常伴随宝宝不会翻身,坐起来不稳,肢体不协调。如果排除是宝宝疾病的因素,宝宝不会爬行直接会走路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过,在后期的会走路之后,还需学习爬行,促进宝宝发育。1、促进协调性发展爬行是宝宝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多爬行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平衡,而过早的学习走路的话也不利于孩子的骨骼发育。爬行可以增强宝宝平衡感,锻炼协调能力。爬行可以促进宝宝小脑的平衡感,通常还对宝宝专注力及阅读学习力也有很大的帮助。2、增强稳定性,可以防止运动受伤大多数运动受伤都是因为稳定性较差导致的,而爬行训练恰好是需要四肢着地,让身体支撑,锻炼了宝宝稳定肌。3、改善体态,促进心血管健康爬行运动一般要求宝宝腹部收紧,左右对称进行运动。这个可以改善记住周围肌肉紧张所导致的脊柱侧弯等不良的体态问题。当人处于爬行的时候,其实心脏是和头部在同一个水平,可以减少心脏供血负荷,促进血液循环。

    小二

    2020-08-05

    444
  • 喝母乳的宝宝应该什么时候断奶?

    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6个月内应尽可能纯母乳喂养,有条件的话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持续母乳喂养到宝宝2岁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每个家长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断奶的时间,有条件尽可能喂养的时间更长。说起母乳喂养,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辛酸史,一路走来困难重重,一个接一个踩坑......关于母乳喂养的谣言,家长们来了解下。谣言一 :母乳不如配方粉营养丰富?当然不是。母乳是宝宝最好的礼物。很多人质疑母乳营养不如配方粉,理由是母乳看起来清淡,不够浓稠,甚至很多妈妈怀疑母乳的质量,还去机构检测了母乳的营养,说母乳的蛋白质含量只有1.1%,牛奶中的蛋白质有3%,因此母乳营养不如牛奶,这些做法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但是容易让宝宝过敏。而且母乳中含有各种酶,抗体等珍贵的成分,是配方奶或其他代替的乳制品不具备的。母乳喂养能够增进母子间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与社会适应力的发展。谣言二:宝宝一岁以后没必要吃母乳?没营养了?当然不是。如果有母乳,建议家长继续母乳喂养。虽然宝宝一岁以后,就可以直接喝牛奶了,但继续母乳喂养依然对宝宝好处多多。母乳可以为一岁以后的宝宝提供优质蛋白,钙等营养素,继续母乳喂养仍然有助于促进母子间的亲密感情,促进宝宝的感知觉,心理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家长们要有信心坚持下去。

    猫叔

    2020-08-04

    817
  • 现在好多孩子都近视,那应该如何保护孩子的眼睛呢?

    1、巧用颜色刺激宝宝半岁以前,可以给TA玩一些黑白对比色的玩具,以刺激TA的视觉发育;半岁之后,宝宝需要颜色更加丰富、对比更加强烈的物品了,就不妨让TA认识一些是色彩丰富的图形。2、正确的阅读姿势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阅读姿势,告诉TA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写字,书本和眼睛应保持一尺,身体离课桌应保持一个拳头(成人)的距离,手应离笔尖一寸。3、多看远处、多做眼保健操引导孩子多看绿色植物、多看远处,尽量放松;多做眼部按摩和眼保健操帮助放松眼部疲劳感。4、少看电视0-6岁是预防近视的关键期,最好还是少看电视,三岁前尽量不看,三岁后看电视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如果超过1个小时,建议户外活动相应增加两个小时。5、注意饮食结构,营养摄取要均衡叶黄素是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可减少蓝光造成的氧化损害,很好地营养视细胞。因此可以让孩子多食用含有叶黄素的哈密瓜、黄色猕猴桃、芒果(注:对芒果过敏的孩子不要吃)等黄、绿色水果及菠菜、甘蓝等蔬菜。6、多做户外运动研究表明,自然光线更有利于儿童视觉系统的发育,所以爸妈们不妨带着孩子多到户外去打球、跑步等,增加一些户外锻炼的时间。

    扮猪吃老虎

    2020-08-03

    451
  • 产后脱发特别严重,如何处理?

    产后脱发主要受这些因素影响:1、激素水平下降头发也有“新陈代谢”,每天都会长,也每天都会掉,一天掉个100根也稀松平常。怀孕时,体内的雌激素增加,会使头发留存得“更久”,说白了就是会长得更多、掉得更少(不少孕妈都觉得毛发旺盛了);但生完宝宝后,雌激素急剧下降回孕前水平,导致新的头发还没来得及长出来,这批旧的就要脱落,于是就会出现短时间内,头发集中、大量地脱落。当然,也不用太担心,因为等一段时间,头发就能重新建立起正常的代谢周期。这个时间是1 年左右,头发的数量可恢复到正常水平。2、营养不足头发生长需要足够的蛋白质、铁、维生素、钙、锌等营养物质,但产后饮食,一不留神就跑偏,比如为了催奶疯狂进补,或是为了瘦身狠心节食,营养不均衡,加上日常带娃的消耗,营养不均衡,或是没跟上,也会影响头发的营养供给,影响代谢,就长得少掉得多了。3、休息不够或情绪不稳初为人母难免紧张与焦虑,加上不分白天黑夜的喂奶、带孩子,睡眠不足,疲劳过度,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产后激素水平波动,容易情绪不稳甚至出现产后抑郁,这时要再来点家庭矛盾什么的,很容易崩溃,心理压力也巨大。4、不注意头发清洁与养护首先,像坐月子不洗头这样的旧俗,反而不利于头发保养。其次,我们一些日常习惯可能也会损伤头发,让它掉得更多。如:牵拉性脱发,如编辫子。头发长期生拉硬扯容易掉,像扎马尾辫、编细发辫,以及卷发、梳头、盘头、用太紧的发夹、戴很紧的帽子,都可能引起牵拉性脱发;拉直头发。虽然拉直不会直接引起脱发,但会让头发变脆弱,容易断,整体上看头发就显得少了;使用吹风机不当。风力太大,容易导致头发水分流失快;温度太高,导致头发干燥变热,造成损伤,容易断、掉落。严重的脱发,应该怎么办:1、心理方面焦虑不安只会加重脱发情况。本来因焦虑而导致的掉头发,又因掉头发而更加焦虑,以此恶性循环。所以,要让自己保持心情愉悦,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都对此有帮助。2、饮食方面  前面提到营养没跟上,也是脱发的原因之一。保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果、豆类、蛋类等食物,才能满足头发生长需要。另外,要少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哦,因为这些食物会刺激毛囊分泌过多油脂,容易造成头皮脂溢性皮炎,间接导致脱发增多。3、头发护理当雄性激素相对多些时,头发常为油性。可采用去污略强的弱酸性洗发剂,注意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每周洗头1~2次为宜,水温则以温水为佳。

    拉钩为什么要上吊

    2020-08-03

    932
  • 有人说宝宝的囟门闭合相对晚一点会更聪明,是真的吗?

    囟门的存在能为宝宝颅脑组织的发育留出空间,以免因空间限制而影响宝宝的颅脑发育。这样说来,囟门闭合太早确实有可能对孩子大脑发育造成限制,从而影响智力发展。但很多时候家长看到的囟门闭合有可能是假象,有些宝宝的囟门只是看似闭合了,头顶没有明显的“空洞”,但其实囟门并未完全闭合,而仍存在骨缝,颅脑体积还会随着脑组织的生长而生长。正常情况下,后囟最迟在宝宝生后6-8周闭合,前囟在宝宝出生时会有1-2cm大小,以后会逐渐随着颅骨的增大而增大,到宝宝6月龄时,随着颅骨的逐渐骨化而慢慢缩小,直至宝宝1岁半左右时闭合,个别也会延迟到2岁以后。如果宝宝超过了2岁前囟还没有闭合,仍留有较大空隙,那么家长应该带宝宝寻求儿保帮助,由医生判断是否有异常情况。脑袋大更聪明?孩子脑袋的大小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父母头大,孩子的头也可能大;同时,孩子脑袋大小还与大脑后期发育有很大的关系,不过脑袋大小与孩子是否聪明就没有直接的关系了。聪明的人也不一定是脑袋大的人,历史上的伟人和科学家有的头围很大,也有的很小。孩子头围过大或突然增长过快,这种现象并不正常,有可能是脑积水或脑肿瘤;头围过小或者突然不长,同样也不正常,有可能是脑发育不良或小头畸形。因此,家长千万不要深信“头大即聪明”的误区,去单纯地追求宝宝头围的增长。孩子的生长发育有规律可循,父母需要做的是定期儿保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切克闹

    2020-07-31

    507
  • 宝宝“青蛙腿”,需要捆绑纠正吗?

    宝宝在未出生前,胎儿时期是在子宫内以双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盖拉伸的姿势生长的。宝宝出生后,我们看到小腿有些“弯”:腿和脚向内弯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当不了解新生儿发育特点时,有的家长常常会非常担心孩子长大后会腿不直或是“罗圈腿”,于是给孩子捆扎双腿,有的家长甚至把宝宝的腿和棍子捆绑一起,以求更“直”。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宝宝的腿为什么不能捆绑?孩子出生时髋关节的发育不够成熟。出生后在自然状态下,下肢是处于象青蛙腿一样的姿势,这样股骨头就恰好正处于髋臼中心,随着孩子肢体活动,股骨头刺激髋臼会进一步发育。如果将下肢捆绑,会强行让孩子双下肢伸直、并拢,可能将股骨头拉到髋臼的外上方,造成髋关节脱位。冬季时气温较低,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冷,认为蜡烛包保暖,将孩子的下肢裹在包被里,下肢被固定在狭小的空间不能自由活动,也会影响髋关节发育。所以蜡烛包是不建议的,但是裹襁褓是可以的,裹襁褓的时候孩子下肢是有活动空间的,小月龄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无法自主的控制自己的肢体活动,经常手舞足蹈,裹起来既能增加孩子安全感,也有助于睡得安稳。

    Boy

    2020-07-30

    555
  • 接种13价肺炎疫苗以后就不会得肺炎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肺炎不仅仅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其它的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都可以导致肺炎,而肺炎疫苗对这些病原体没有预防作用。肺炎疫苗只能覆盖80%左右致病血清型,还有20%左右的其他血清型肺炎链球菌可能引发疾病而没有办法预防。此外,接种孩子的健康状况也很重要,因为疫苗需要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才能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力,如果免疫状况较差期间接种疫苗也难产生应有的免疫效果。那为什么还要推荐打肺炎疫苗?一方面婴幼儿自身抵抗力弱,自出生后从母亲体内到来的抗体,会随着时间降低,6月龄时抗体消失,易合并各种感染。另一方面婴幼儿是肺炎球菌的主要宿主,有关数据显示6岁以下鼻咽部肺炎球菌病毒携带率为30-50%。肺炎球菌除了能导致细菌性肺炎外,还能引起中耳炎、细菌性脑膜炎、心包炎、腹膜炎、脓毒血症等。哪些孩子特别需要注射肺炎疫苗?1.存在先天性心脏、呼吸道、肺部、中枢神经疾病的患儿2.营养不良和贫血的患儿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4.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哮喘)等5.继发性免疫缺陷病6.在寄宿学校及人群密集的场所

    No!

    2020-07-30

    491
  • 幼儿急疹期间有点拉肚子怎么办?

    大约一半的幼儿急疹患儿会伴有轻度的恶心或腹泻,且一般为发热第2天开始出现稀便。幼儿急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人类疱疹病毒-7型导致的婴幼儿出疹性传染病,又称婴儿玫瑰疹,以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为临床特点。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并且早期症状跟上呼吸道感染极其相似,故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且持续高热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恐慌,医生往往有滥用抗生素、过度治疗等现象,所以本病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幼儿急疹多发生于4~18个月婴幼儿,其中以 6~12个月者居多,可能与此年龄段体内Ig类抗 体的合成能力不成熟、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健全、潜伏于体内的 HHV-6易激活有关。6个月以内者很少发病,因其尚有来自母体的抗体,年长儿更少发病。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无性别、环境优劣的差别。临床症状:均以发热为主诉,且为骤起发热,前驱症状很少。多数为出生后首次发热,热程以3~4d居 多,最长者可达到10d。一般情况下,多数时间精神及食欲良好,仅高热时精神略差、嗜睡,约50%患儿会伴有轻度的恶心或腹泻症状,且一般为发热第2天开始出现稀便, 而很少伴有咳嗽、流涕、呕吐、喷嚏等症状。临床体征:大多伴有耳后、颈后或枕骨后淋巴结肿大,其中以枕部淋巴结肿大多见。淋巴直径2~6mm,质软,活动,无压 痛,多在发热后期扪及,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增大。少数患儿伴有前囟饱满,多出现于发热时,热退后恢复正常,此为良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其颅内压升高,可能是由于患儿出现神经细胞中毒或过敏而导致间质性脑水肿,脑 脊液产生过多并且吸收减少,脑脊液循环障碍。 约70%患儿伴有轻度咽部充血,同时不少患儿咽颊 部有病理性改变,如软腭及悬雍垂根部两侧对称性淡红色针尖样凸出点(淋巴组织增生)或对称性小疱 疹及小溃疡,以及咽颊部或软腭散在浅红色小斑丘疹,这些体征均出现在发热期(出疹前),出疹后消失。

    Donna.

    2020-07-28

    539
  • 家长如何促进宝宝语言智力发育?

    语言发育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且与理解、模仿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发展是提高婴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大约到1岁左右时,宝宝可以说出第一个真正的词,这离不开之前通过各种方法对婴幼儿语言智力的开发。婴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适宜的重复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由浅入深,由外延到内涵,有助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在适当的时候,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开发婴幼儿的语言。下面仅对1~12个月婴儿语言智力开发具体内容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1~3月龄的婴儿不会说话,出生2个月以内的婴儿,听到巨大的声响时可出现拥抱反射,即双拳紧握,上肢抱着,下肢屈曲。3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其背后摇响小铃时,观察婴幼儿是否眨眼或转头转身。睡着了能否被叫醒,听到妈妈的说话声能转头寻找,对较大的声响有吃惊的表情。这有助语言能力及心理发育,这时家长一定要多花些精力给宝宝听觉上的刺激。关于1~4个月婴儿语言智力的开发1、平时家长要协助婴幼儿开发更敏锐的听力,在宝宝醒着的时候,妈妈用缓慢、柔和的语调对他说话。如“宝贝,你睡醒啦” “我是妈妈,妈妈喜欢你”等等。这样还可以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2、同时家长应模仿宝宝那些无意义的发音,如宝宝说“啊、嘟嘟”,家长也学他发音。此时的宝宝尚不会说话,父母学他重叠发音可激发他对语言的兴趣,因为宝宝听到有声音反馈会高兴地“咿咿呀呀”起来,多开口发音是很有益的练习。可以对着他两边的耳朵说话,让他感觉声音从不同的方向传来。3、在喂奶、搂抱或哄婴幼儿入睡时,对他哼唱摇篮曲或播放轻柔的音乐。注意不要给婴幼儿听很多不同的曲子,一段乐曲一天中可以反复放几次,每次十几分钟,过几周后换另一段曲子。利用铃铛或拨浪鼓发出声音的玩具,让宝宝借声音和触摸来体验世界。为确保婴儿听觉的正常发育,尽量避免强烈的声音刺激。但也不必过于谨慎,以防降低婴儿的适应能力。对于4~8个月的宝宝,家长可以引导宝宝做些游戏,模仿他人的语言和动作能力1、可以教他把双手的两个食指碰上又分开,同时跟宝宝“逗逗飞”,反复进行,宝宝会很开心。还可做些藏猫猫、找声音的游戏。2、家长应多用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宝宝对话。婴儿是在反复观看和倾听大人说话并逐步建立起词语与动作的联系中学会说话的。婴儿无意识发出“a—ba”、“a—ma”的声音时,父母应及时应答,并用正确音调重复发“爸爸”、“妈妈”,让其看口形模仿。这样可促使婴儿正确的发音和说话。3、还可以给宝宝讲讲绘本,比如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故事情节简单、内容有趣的婴幼儿画册,边指边给宝宝绘声绘色地讲。无论婴儿是否听懂,都是促进其讲语言、行为、情感发展与智力开发的办法。对9~12个月婴儿的语言智力进行开发1、假如父母过于心切地逼着幼儿说话,只会使彼此变得不愉快,形成压力,结果造成婴儿哭闹。父母应从婴幼儿的发音能力、口腔动作协调以及认知理解、口语诱发、感官上帮助宝宝建立语言沟通能力。因为“吃”的能力训练和口腔动作游戏是语言表达及构音的基础,所以营造愉快的吃饭气氛,诱发成熟口腔动作,提供均衡食物,给予不同食物经验,是宝宝牙牙学语时父母的重大责任。当第一次用勺喂宝宝时,宝宝几乎是张口等着大人将勺中食物“倒”入口中,不会用唇来抿下食物。2、所以喂食时,勺放进宝宝口中后,可以用食指轻压宝宝的嘴唇来诱发宝宝“抿嘴”的动作,逐渐让他自己抿。慢慢的可以抿下食物时就会开始对“亲一下”发出莫大兴趣,这样可促进幼儿双唇闭合能力,也能增进家长与婴幼儿的交流。

    深海

    2020-07-27

    475
  • 婴儿骨密度低一定需要补钙吗?

    不需要补钙。儿童骨密度低不代表缺钙。所谓骨密度检测,检查的是骨骼中矿物质的含量,然而钙是人骨骼中的主要矿物质,因此,人们常常会用骨密度来判断一个缺不缺钙。但是,对宝宝来说,目前还没有骨密度的相应参考范围,临床上一直拿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骨密度。儿童的骨密度本身比成年人的骨密度低,一直拿成年人的骨密度标准来衡量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那测出来的值能不低吗?做连标准都没有的骨密度测试,拿什么来相信缺钙的结果?宝宝每天保证充足的奶量,可以满足生长发育钙的需求。骨密度检查不是诊断缺钙的标准,骨密度低的情况说明孩子长的比较快,因为孩子生长快 ,所以才有更多的钙质沉着进去,骨密度代表着骨内钙质沉着的状况,小宝宝处于生长的旺盛期,骨骼处于拉长增粗的过程,促使骨骼生长的激素在增高,钙质自然偏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密度低。只有骨密度偏低,才会有更多钙质进入骨内,保证骨骼生长。如果骨密度正常,反而说明孩子生长缓慢。所以,一般婴幼儿的骨密度都会偏低,人体对钙需要越高,身体主动吸收钙的能力才会越强。0-6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补钙,给孩子按时补充维生素D滴剂,哺乳期宝妈补钙,定期体检生长发育良好,就无需额外补钙。而配方奶宝宝奶粉中钙含量也足够了。6个月前,只要是科学喂养的宝宝,定期体检孩子生长发育孩子,都不可能会缺钙。六个月之后如果宝宝每天奶量500ml以上,逐渐增加辅食种类,维生素D每天服用,每天保障户外活动,也是不需要特别补钙。

    Donna.

    2020-07-26

    543
  • 宝宝多大可以开始吃盐?

    一岁以后可以添加少量碘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关于婴幼儿钠的建议是:0-6个月:170mg(0.4g盐),母乳和奶粉中都是含有钠的,正常吃奶完全足够。6-12个月:350mg(0.9g盐),添加辅食后很多辅食(主要是动物性食物)也含有钠,正常喂养完全足够,此时宝宝味觉正处于形成期,需要体验食物原有的味道。1~3岁:700mg(1.8g盐),其实奶+辅食里的钠也完全足够,可以添加少量碘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宝宝的膳食口味以清淡为主,不应过咸。4~6岁:900mg(2.3g盐),除了食材本身外可以考虑通过添加食盐来获取钠了,但也要注意每天的食盐量在1~2g就可以了。即使是6岁以上的儿童,每天的食盐量也应在3~5g以内。为什么不能过早添加盐?婴幼儿肝肾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过多的盐不但会加重身体负担,还会使口腔唾液减少,间接使细菌和病毒更容易进入呼吸道,从而增加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摄入盐分过多还会打破体内代谢平衡,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另外有研究表明,从小重口味,显著增加成人后高血压、糖尿病、成人肥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lara

    2020-07-24

    849
  • 宝宝得了水痘的怎么办?

    1. 及时带宝宝去医院面诊确诊水痘一般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果发现有迹象,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确诊,避免并发症带来的严重后果。2. 做好隔离措施如果宝宝疑似或确诊感染水痘,家长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建议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停课在家休息,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3. 注意消毒与清洁工作宝宝身上带有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等要及时清洗,玩具、餐具等要进行消毒,保证勤换衣被,宝宝皮肤保持清洁。室内注意通风。4. 注意宝宝病情变化如果宝宝出疹后发烧,要注意减少穿盖,增加散热,多喂母乳和水,禁止使用酒精擦拭,以避免对皮肤的刺激。可服用儿童安全的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在这里提醒一点,布洛芬可能会增加水痘患儿链球菌感染的风险,所以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但如果是蚕豆病孩子,建议选择布洛芬,因为如果蚕豆病宝宝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增加溶血风险,溶血相对链球菌感染的风险更大,所以应该慎用对乙酰氨基酚。5. 皮疹护理① 剪短宝宝的指甲,避免抓破疱疹;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孩子觉得痒的话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② 皮疹结痂后,让其自行脱落,不能强行撕扯;③ 皮疹破溃后要注意及时处理,必要时可遵医嘱涂抹一些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或者夫西地酸等预防感染。

    拉钩为什么要上吊

    2020-07-23

    469
  • 宝宝不喜欢喝水就喜欢喝饮料,父母应该怎么办?

    宝宝不爱喝水,或者只爱喝饮料、汽水、果汁等。类似这样的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家长也都知道多喝水的好处,但是宝宝就是不爱喝,父母可以按照以下几条建议进行调整。1、宝宝不喝,家长应多些耐心白开水是最适合人体的健康的饮料,白开水中没有其他附加的热量,孩子喝水不会增加身体的负担,更不会得龋齿。有的宝宝从小喝一些果汁饮料。没喝过白开水,只爱喝有味道的液体,所以接受白开水会相对较难,而且摄入过多的甜饮,会增加宝宝肥胖,以及患糖尿病的概率,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和宝宝都应多些耐心。2、宝宝不爰喝,家长别强迫一般2岁以内的小宝宝喝水还是很好操作的,但是当宝宝到了2一3岁的第一个逆反期,宝宝慢慢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当孩子不想喝水的时候,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会很不乐意,并且久而久之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就算是暂时屈服了,也会把不满发泄在其他的地方。因此,当孩子不愿意喝水时,不要强迫他喝,可以换一种方式让他主动喝水,比如给宝宝买他自己喜欢的杯子,经常给宝宝更换着用,也可以经常变换水杯的造型图案,让孩子看到水杯就有喝水的欲望。3、喝水不要急,边喝边游戏两三岁的宝宝逐渐开始学习模仿大人的生活习惯,开始对一些游戏,比如“过家家“等各种家庭游戏感兴趣,家长也可以借助机会,和宝宝玩玩“干杯“的游戏,或者喝喝“下午茶“等,一边游戏一边就把水喝进去了,不会太刻意,目的也达到了。或者在宝宝经常玩耍的地方放一瓶水,提醒宝宝随时喝水。4、培养好习惯,父母做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整天喝可乐、喝甜饮料,让宝宝喝白开水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宝宝自己可能会想,为什么爸爸妈妈不喝白开水,为什么要我一个人喝白开水?肯定是因为白开水不好喝,才会这样。所以,家庭成员最好陪着孩子一起喝水,尽量减少饮料等,并且要把喝水当成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宝宝就会慢慢习惯喝白开水了。5、喝水加水果,家长花心思即便是成年人,想要改变喝水习惯的时候,刚开始也是很费力的,更不要说是小宝宝了。家长可以在宝宝喝的水里加一片苹果、橙子之类的水果切片,让水里面略带有一点儿味道,又多了一点儿新意,让宝宝觉得新鲜有趣,主动来喝。

    No!

    2020-07-21

    5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