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老师眼中的幼儿教育教的是什么?
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在德国,3岁以内的小班娃娃们是自己添饭的。老师给盛好第一盘饭菜,剩下的放在桌子中间,小朋友们不够吃就自己添。餐厅留两个老师监护 ——
一位监督孩子们饭后归还饭兜兜和擦手;另一位负责看管进餐的孩子。但凡小朋友们能自己搞定的,老师不会插手。© bit饭后的景象一般都是触目惊心,每次都要来一次大扫除。
在家里我们很难放开手脚什么都让孩子自己来,老母亲一边带娃一边收拾饭后残局未免太辛苦。但是培养孩子自己吃饭、倒水、擦手、摘饭兜兜这些事是可以做到的。3-6岁的大班,孩子们自己穿衣服、穿鞋、穿袜子、挂外套、摆放鞋子……老师俨然把他们当作独立的大孩子对待。那些年龄小、自理能力弱的孩子,老师会让他们先自己摆弄一阵子,然后再去帮忙。© Benedictus Kita估计你会觉得这不是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孩子太多,老师照顾不过来吧!大概幼儿园的好处之一就是有大孩子的榜样作用,以及老师们的适度“忽视”。 看着空空的走廊只有一个倔强的小身影在穿鞋子,这场景的确有些可怜。再想想那些五六岁的孩子进家门时爷爷奶奶蹲着给换鞋,出门时再蹲着给穿上。我宁愿选择前者的可怜,也不想要后者的可悲。这次谈话后的第二天,大圣就在幼儿园受伤了。我赶去的时候他正坐在餐桌前吃午饭。他想喝水时我便去拿水壶,结果刚伸手就被老师拦下了“大圣可以自己倒水,对吗?”吓得我像烫着了一样赶紧把手缩回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脑和主动开口寻求帮助 两个例子:当你的玩具滚到沙发底下怎么办?不要急着哭,你可以借助工具,拿个小棍子把它勾出来!
当你口渴,却找不到水杯时怎么办?忍着口渴,还是等别人来问你是不是在找什么?都不要!去请老师帮忙给你拿水杯,或者问其他的小朋友是否知道哪儿有杯子。
德国老师非常重视孩子们的“主动”。遇到困难了要主动开口寻求帮助。可以跟其他小朋友说,也可以找老师,但不要一个人默默忍受,更不要等着别人猜心思。大圣和另两个三岁左右的男孩儿到了大班之后,成为班里面的小不点儿。女孩子有照顾人的天性,这个班的女孩又格外多,看到组里来了活的小Baby,兴奋极了!大圣白胖白胖的,个子小,也算乖,颇受几位姐姐的喜欢和照顾。某次他们坐在桌前吃早饭,大圣眼睛望着奶壶。旁边的小姐姐柔声问—— “你想要喝奶吗?”大圣点头,小姐姐赶紧把奶壶端来给他倒了一杯。类似的事情发生几次之后,老师跟几位爱心满满的小姐姐们说——“大圣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一个Baby了,他可以自己做这些事情。”然后又嘱咐大圣——“你已经长大了,很多事都可以自己做。如果你需要帮助,你得主动开口,要说出来——‘可以帮我把水壶递给我吗?可以帮我把那个拿下来吗?’你要开口说出来哦!”保护孩子的创造力不要教孩子画画三岁的大圣画画还是“一团乱麻”的抽象派。某次在我引导之后,他自己画了一个笑脸:之后又画了一个爸爸(为什么看着像发芽的土豆)……我看到之后兴奋极了,觉得他画得真不错! 没想到幼儿园老师得知后,大大地禁止我的做法!他们认为孩子的手和脑应该是自由的、充满想像的。如果一团乱麻就是笑脸,一条弯曲的线条就是月亮,为什么就不行呢?!
孩子的创作不应该被限制,更不能追求“画得像”才是画得好。 于是每次大圣把幼儿园的画拿给我欣赏,我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画:刚开始全是黑色的线,非常暗黑系,我小心翼翼地建议说“你可以尝试一下别的颜色”,于是又有了:他会暖心地问“妈妈你喜欢XX色吗?你看我给你画了XX色的画!”这种思想没有边界的创作,大概就是毕加索大师一生追求的“像孩子一样画画”的境界吧!Pablo Picasso, Le Peintre et l’enfant 1969 [毕加索,画家和孩子 1969]保护孩子的创造力不要用字母板大圣某阵子对字母非常感兴趣。他学会了唱英语和德语的ABC歌,同时记住了相对应的字母。借着他的这股兴趣还在,我给他买了小朋友用的笔和字母板。他也饶有兴趣地借助字母板写写画画。结果字母板也被德国老师否定了! 理由同上——即便是字母,也有多种写法,不一定要这样“横平竖直”。大概德国老师也不会赞成描红吧!
情感社交技能遵守规则、爱护他人老师在这个阶段对规矩、规则的要求明显增多,她们也更加威严。同理,家长也要向孩子明确原则和底线。例如,老师对小朋友打人的行为是绝对禁止的。我问大圣大班老师凶不凶。大圣说不凶,但是如果有小朋友做的不对了,老师会说“Das machen wir nicht!”[我们不这样做!]。亲近大自然观察和感受自然德国幼儿园的老师会带领着小朋友们种植当季的蔬菜水果,草莓、黄瓜、番茄……
小朋友们帮忙浇水、摘果子,还可以亲自品尝劳动果实。© Klaus-Dieter Stade在幼儿园教室的阳台上放了一个里面装着土壤的玻璃器皿。透过玻璃你可以看到里面有蚯蚓和其他小虫子在土里爬来爬去。某次我跟大圣说蚯蚓可以在土的里面爬,它们能松土。大圣就跟我聊起他在幼儿园看到过蚯蚓在土里爬。我当时还一头雾水,既然蚯蚓在土里,他又怎么能看到。
体能训练每日户外运动© Shutterstock刮风穿风衣,日烈涂防晒,雨天穿雨衣,下雪穿棉袄…… 总之每天不能少了户外运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有几套替换衣裤。如果在室外玩得脏得不行,老师就给他们洗澡。在德国的华人妈妈时常感叹“在德国长大的孩子太野了!”。他们整天像个活猴子似的在林子里上串下跳!女孩子能把秋千荡出两米多高,男孩子爬到三四米高的假山上向下滑……经常看得我腿软。© Axel Schuetze在德国,戴眼镜的孩子的确很少。除了学业压力没那么大,更是因为室外运动足够多。 四肢发达的人,头脑都不会简单。尤其早期大脑发展都与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息息相关。 当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当下炙手可热的职业在未来可能被机器人替代。孩子们现在学的东西以后可能用不上。但无论社会怎么变化,良好的身体机能是必须的!
学前教育小学的入学测试?在德国也进行学前教育,例如算数、书写、英语都是学前班的主要科目。学习内容同时也包括遵守课堂纪律及安全教育,例如过马路。 我们跟老师聊到德国小学的入学测试,起因是不久前德国报纸提到今年有一部分孩子没能通过德国小学的入学测试,因此没有被学校录取。德语作为大圣的第二语言,德语交流的测试必然处于劣势。老师表示完全不必担心,一是测试简单,二是大圣年纪还小,现阶段不需要接受学前教育。 在教育方面,德国的大环境是包容、放松的。但我相信,在德国仍然有一个虎妈虎爸群体是大坏境以外的存在。任何国家都少不了所谓的“精英教育”。 我曾经在英国的私立女校读中学,而后考入综合排名前五、专业排名第一的大学就读本科及硕士。从中学到大学再到硕士毕业,我接触到一群目标明确并且内驱力极强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是对子女教育非常用心的。 大圣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得看他的自身成长和资质来决定。做为家长,我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更多的选择,成为他目标的助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