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母婴育儿 > 幼教论坛
母婴育儿
帖子 版主:母婴育儿版主
筛选 :
作者 查看
  • 哪些益智游戏适合6~9岁儿童

    孩子们需要一些精神锻炼来刺激他们的思维,以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就像人的肌肉要经过长期的活动和训练,才能保持肌肉的强度和灵活性。有时候,孩子们自己也会觉得自己需要这方面的锻炼。比如8岁的孩子索菲就曾经说过:“我希望我有一个强壮的大脑。”索菲无法换脑,但她可以通过训练让大脑的功能更强壮。益智游戏就是一个可以帮助他们的好工具。6~7岁的时候,是孩子大脑发育的井喷期。他会觉得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事半功倍,同时,他的思考速度和记忆力也会变得更强。他开始理解数字之类的符号,能够完成更多有难度的数字或文字游戏。对于6~9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室外游戏而不是室内游戏。他们的身体机能会在活动中得到改善,凡是需要运动技巧的项目,他们都会喜欢,比如骑自行车、体育运动、跳舞,以及其他技巧性活动。加大孩子们从事运动、舞蹈、武术等活动的时间,既能帮助他们使用新的身体机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己玩耍的时候也很重要,例如,玩超级英雄玩偶或洋娃娃的时候、整理玩具或集卡片的时候。因为此时,他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独立思考,而不用担心被同伴们干扰,也不会产生争执。当然,他也喜欢跟同伴们一起玩棋牌类游戏。我们一方面要鼓励他们玩自己喜爱的游戏,另一方面还可以介绍更多新的益智游戏。这些游戏不但可以锻炼脑力,还能让全家人都感受到快乐。

    今天天气真好

    2019-12-18

    563
  • 早产儿该如何护理呢?

    首先是早产宝宝的保暖由于早产宝宝体重轻,体内脂肪特别是皮下脂肪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因此必须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冬天。最好采用各种取暖设备,保持一个相对舒适的室温,然后根据成人的感觉,给宝宝穿上厚薄适合、穿脱方便的衣物。当然在夏季就需要采取降温措施,也不能太热。早产宝宝的喂养喂养也是早产宝宝护理的重点。对于早产宝宝来说,母乳喂养仍然是最佳的选择,但是由于早产宝宝生长速度比足月宝宝更快,而且早产宝宝体内储存的营养素不足,更容易出现因铁、维生素D缺乏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因此必须注意这些营养素的补充。早产宝宝的疾病防护早产宝宝护理还必须做好疾病预防。早产宝宝的免疫功能也比足月宝宝差,更容易感染生病;同时因早产宝宝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等先天性问题,不适宜在出生后就进行计划免疫,需要顺延预防接种的时间,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这些预防措施包括:1、尽量减少家人以外亲戚朋友的探望;2、在接触宝宝前要洗净双手;3、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拥挤的地方等。促进早产宝宝脑发育促进早产宝宝脑发育也是爸爸妈妈需要重视的问题。早产很容易损伤宝宝的大脑,因此必须经常与宝宝交流,尤其是经常与宝宝进行眼神的交流妈妈看着宝宝的眼睛,微笑、轻轻抚触宝宝、呼唤宝宝,不久妈妈就会看到宝宝也会对着妈妈发出会心的微笑。妈妈经常与宝宝对话,为宝宝做抚触等,都是良好的促进宝宝脑发育的措施。

    Gerben

    2019-12-16

    525
  • 认真和孩子讲道理,他却从来不听?你需要这样做......

    昨天在超市,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妈妈边拉扯孩子,边对孩子说:“每次都要买糖,糖有什么好吃的,走!”“我不,就要吃”儿子不愿意地反抗着妈妈。“都说多少次了,吃糖对牙齿不好,不吃了!”“我不,我就要吃,我要吃糖”!儿子哭着大喊起来。此时,妈妈耐心蹲下对儿子说:“宝贝,不是妈妈不给你买,而是吃糖对牙齿不好,你还小,不能吃太多,不然以后大一点了会有蛀牙!”说完硬抱着儿子离开。这一幕,是不是和生活中的这些场景很像: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告诉孩子,好好吃饭才能长高;孩子不好好学习,我们告诉孩子好好学习,才能进入好的大学;孩子生病,不好好吃药,我们告诉孩子不吃药,病就不能好起来;我们想用这种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他这样做不对,应该如何做,让孩子快速了解利弊,从而不犯错。讲道理,几乎每个家长都说,表面看起来很对,是为了孩子好,可孩子却从来都不听。此时的讲道理,对孩子来说,是父母试图用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自己,向自己灌输他们的思想,从心里和行为上改变自己,所以孩子才会抗拒。01综艺节目《变形计》中,男孩子豪的爸爸,总是不断和孩子讲道理。他很非常喜欢玩游戏,可是只要爸爸看到,就会对他说:“你知不知道,打游戏是错的,经常打游戏是错的。”每次,他都很无奈地对爸爸说:“嗯,我知道”。爸爸看儿子态度不好,又开始说:“打游戏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是学习必须得搞上去,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不是打游戏。打游戏只是一个娱乐,学习搞好了你搞个副业娱乐娱乐。像游戏这东西,不能上瘾的,上瘾的话会跟抽鸦片一样,玩物丧志,游戏上瘾了之后班也不上,钱也不挣”。父亲对他讲了一大堆的道理,然而他却非常不耐烦地对爸爸说:“嗯、啊”,好不容易等爸爸说完,赶快进房间又去打游戏了。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父母恨铁不成钢地给孩子灌输大道理,希望孩子能够明白自己的苦心,从而变得更优秀。可多数,孩子只是嘴上答应,没有行动,甚至有时候连嘴上的敷衍都不愿意有。因为对孩子来说,讲大道理就是父母对自己不满,更是父母单方一厢情愿的教育,他们从不问孩子是怎么想的,而是用讲道理的方式,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错的,从而被迫孩子接受,被迫孩子改变。曾有心理学研究表示:“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够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是这样,孩子也不例外。当我们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其实已经意味着我们站在了主导的地位,想要主导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孩子会排斥,会反抗。02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讲道理其实在孩子看来,是我们父母的控制欲。哈佛大学韦格纳教授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选择了一些孩子,然后研究人员告诉他们,让他们用言语来描述大脑中的想法,但是建议他们不要想起“白色北极熊”。若是忍不住想起来了,就摇一下手中的铃铛,结果发现,实验中的每个人都会想起“白色的北极熊”通过实验,韦格纳教授发现:越不让想起,他们就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想起来,并会影响接下来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情况被称为心理暗示,也就是当一个人接收到外界的一些不要的声音后,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反而很难真的做到不要。当我们在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告诉什么不要怎么做,应该怎么做,而这些声音会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左右着孩子,让孩子被迫接受,而失去判断力和思考力。讲道理的出发点其实是因为我们爱孩子,希望孩子以后好,从而苦口婆心地总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可往往破坏孩子的也正是这份爱,因为我们在讲道理的时候,是直接告诉孩子对错,并未给孩子任何分辨和思考的机会。小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可若是孩子长大后,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时候,需要他们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时候,他们却已经没有了思考和分辨能力,只会接受,这对孩子来说多么残酷啊!03对孩子来说,讲道理就是枯燥的教条,而孩子喜欢的永远是多彩有趣的世界。不讲道理,我们依然可以有很多的办法,让孩子接受正确的观念,纠正错误的行为。《游戏力》一书中,作者科恩分享过一个名叫罗伯特的男孩。他说,罗伯特很爱打人,因此父母总是去幼儿园,给别的孩子和家长道歉,父母对罗伯特的行为很不满,总是告诉他以后不能打人,打人很不好等很多道理,可罗伯特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这天,妈妈带罗伯特来找科恩教授,他们坐在沙发上交谈,罗伯特突然拿起枕头打科恩,而科恩并没有反击或者讲道理,他站起来愉快地对罗伯特说:“你好,欢迎来到科恩博士的枕头管理学校,你一定是我们的新生,很高兴认识你,你刚好赶上这堂课,主题是“不许打人”!”“记住只有一个规则,不许打人”!科恩教授说道。一旁的罗伯特在学做枕头摆放的时候,趁科恩教授没注意,拿起枕头,打了科恩教授,此刻科恩教授尖叫着表示抗议,罗伯特迅速跑开口中说:“来追我呀”!他们追逐着玩闹,后来他对罗伯特说:“你做的很好,除了一件事之外,不能打人,你准备好了吗?不能打人,可以吗?”就这样,他们反复玩了很多次,而罗伯特从开始的打人,到后来好多次都未打人。其实,真正的教育并不是讲道理,将我们的经验和思想传递给他。正如科恩,他并没有告诉罗伯特为什么不能打人,打人的坏处等,而是用玩游戏的方式,让罗伯产生兴趣,之后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对错,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做。孙瑞雪老师曾说:孩子是通过感受来认知的,切断孩子的感受直接给孩子讲道理,即使把道理讲一万遍,孩子也听不进去。只有通过感受而明白一个道理,才会让孩子更有意愿去做好一件事。因为孩子需要的从来都不是被父母灌输大道理,而是自己去感受。在感受的时候,自己去总结,去发现,从而明白该如何去做。这不仅会让孩子主动去做好一件事,更会锻炼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爱思考,会分辨。04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一个父母偶然发现孩子喜欢恶作剧,总是在回家的路上捉弄盲人。而他的父母并没有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等一些大道理,而是用毛巾蒙上孩子的眼睛,让他自己在外面走上一段路。孩子在路上独自走的时候,他发现眼前是一片漆黑,是都看不见,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走路,每走一步,都不知道下一步该迈向那个方向。孩子自己走过之后,才发现原来盲人是如此的不易,并且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变的很有爱心,只要看到盲人,都会上前帮忙。与其被迫孩子接受一个道理,还不如让他自己去体验。我们总想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迅速明白什么才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但其实,在人生的路上,同样一件事,孩子和我们的感悟不同,我们不能用灌输的方式剥夺孩子思考的机会,剥夺孩子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著名画家陈丹青说:许多家长都有一种“家长欲”,太把孩子当孩子,觉得孩子就是不懂事的,需要人教的。但其实,孩子需要的只是我给他们一些空间,一些时间,能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去思考和分辨对错,明白要如如何去做。通过感受而明白要如何去做的孩子,远比被道理“灌输”长大的孩子,更优秀。

    三七二十一

    2019-12-11

    558
  •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脑的基本功能,没有了注意力,就没有了学习、思考、探索的可能,所以说,注意力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而且注意力不仅是一种学习上的能力,更是一种品质。一个人的专注程度对于他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致关重要。注意力品质的培养,关键取决于家庭的教养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学龄前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发展还不平衡,就会出现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弱,注意力或不够稳定或不易集中,或者即使注意力能集中但时间也不长。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爱学习的,问题出在我们怎样看待孩子的学习。学习英文、算术对孩子来说有多大意义?他能够专注地投入地痛快地和伙伴们一起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玩拼装赛车的游戏,其实也是对他注意力和反应力的挑战与考量,也是同伴学习的绝佳机会。不管什么样的孩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首要条件必须做到尊重孩子,当孩子正聚精会神地做着一件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情时,请不要打扰他;当孩子说话时语言不连贯甚至表达不清时,请耐心地听他讲完;当孩子不愿意接受你为他安排的学习活动时,请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在生活中,还要通过一些细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比如,通过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鼓励他一定要把一件事情做完后才能做其他的事情。当孩子完成后,及时表扬他,使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做的同时,孩子的自制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而自制力的提高又会大大促进注意力的发展。也可以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令。比如让孩子看一些图片,图片中有各种不同的东西,包括各种玩具、汽车、房屋、桌椅等,然后让他分别把你要求的东西找出来。这对于训练注意力的选择性很有用处。注意力广度的开发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快速地在孩子面前呈现数个物品,然后马上收起来,让他说出看到的物品来。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呈现的物品不要太单一,可以变换各种形式,选用不同类别内容,比如水果、花卉、服装、玩具、动物、人物、交通工具,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孩子的兴趣,还可以扩大和增长他的知识面。日常生活中的训练。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有很多场合都可以用来培育孩子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比如和孩子在超市买东西时,可以由他来带路,或是让他自己寻找哪里是买他需要的商品的地方。父母可以通过鼓励的方法,在注意力的速度和准确性上强化孩子的能力。“找错”游戏:给孩子看一些画中有错的图片,让他迅速地找出其中的错误。没错的地方故意用上显眼的颜色,要让儿童在找错的过程中主动地排除干扰,及时地分配和转换注意,迅速地完成任务。

    今夜月色真美

    2019-12-10

    582
  • 只有接受孩子平凡,孩子才有可能在未来不平凡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她和她老公当年都没上过大学,儿子却考上了浙大。即便如此,她还是很担心 ,觉得儿子读书不够上进,总是要管这管那。我劝解她:你儿子比你们强太多了,你还这么操心;我儿子学习上只要能和我差不多,我就阿弥陀佛了。我同学对我说:那难的。谁叫你这么优秀,你儿子能达到你的水平很不容易,我儿子要超过我们,就容易多了。其实我同学嘴里的“优秀”,只是特指我当年成绩比较好,虽然高考发挥一般也超过清华北大录取线。但是我没选择清北,主要是当年要军训一年。同学这句话,就如迷雾中的一阵清风,让我突然看清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学霸妈妈这个存在的本身就给孩子压力太大了……有时给花生数学题纠错,看他要么漏乘系数,要么忘记变号,还屡教不改,我就有点抓狂。现在我明白了,毕竟像他这样的小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水儿都是985、211大学生的并不太多,我们就像6座大山,既把门槛提太高了,又把他压麻木了。为什么林青霞女儿不如她自己好看?马拉多纳的儿子只踢到意大利丁级联赛,林青霞的两个女儿颜值比起妈妈都有一定差距,爱因斯坦的孩子不是精神有疾患就是资质平平……不管从外表身高、运动能力还是到学业水平,父辈的水平越高,他们孩子的成就即使比常人高一些,离他们的父辈还是会相去甚远……这在统计学里叫做“均值回归”。举个简单的例子:除掉运动、营养等后天因素,纯从遗传学上来讲,孩子的身高水平不会简单的是父母身高的平均。如果父母身高比较高,远大于均值,那么孩子身高将会往均值回归,也就是说要打个折扣,这个折扣系数是2/3。类推到考试水平上:1)如果父母都是清北毕业的,比平均值高出3个标准差(偏离平均值的单位),那平均来说,孩子只能考上比均值高出2个标准差的985。(3个标准差乘以2/3=2个标准差。)2)如果父母都是985,比平均值高出两个标准差,那么孩子平均来说会上较好的一本,大概是211。3)如果父母都是一本,比平均值高出一个标准差,那么孩子只会比均值高出0.67(2/3)个标准差,平均来说,一本毕业的夫妻的孩子会上比较好的二本和稍微差一些的一本。那清北、985、211空出来的那么多位置给谁?—— 给普通人的子女啊。从统计学来说,逆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高考发榜时,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名校录取通知书送到田头农民的子女那里;衡水中学每年也有不少学生能考上清北。作为非学霸的子女,虽然他们孩子能考上好学校的概率低于清北、985、211的子女,但是因为这些人群的基数远大于那些学霸的孩子——非一本要占到考生的90%,那么,在这个大池塘里,即使新学霸出现的比率不高,绝对数量也是惊人的。关于考试水平的“均值回归”,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昱鲲有一篇文章,叫做《智商也要交遗产税:为什么聪明人的孩子大多没那么聪明?》,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家长是否很难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凡?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叫做“部分家长是否很难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庸?”有一个叫做“果子米”、自称是“一枚人民群众”的妈妈,分享了她的心态:娃11岁了,女娃,从她出生起我就知道她会很平庸。我和她爹都不是出挑的人,智商普通,情商匮乏,社交更白搭,过着最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她上幼儿园时,任何方面都非常一般,吃饭不行,身体孱弱,讲话有时都结巴。娃爹说我们使劲攒钱,学习不好就去学技术,咱陪嫁个门面,开个小店。我说好。小学后,成绩尚可,但也不是最好。娃爹说看这样兴许能考上咱市的大学,咱们在大学对面买房子,中午可以回家吃饭。好,三年前,我们买了大学对面的房子。眼瞅着她上六年级了,成绩稳步上升,我们不用盯着,自己知道学习。我和老公怕给她压力,每每考试,从来不问成绩,但次次签字时看着都还挺好。娃爹说只要她愿意,考到哪儿咱都供。我说好。我们就这一个孩子,也没有生二胎的打算,从她出生,我们的愿望只有俩:身体健康,天天开心。这个初心,从未变过。我觉得这个妈妈就很有科学精神,能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和娃的平凡。如果用数据说话,2016年中国全国考生940万人,985高校共招18万7346人,如果娃能考上985,那他就是考生中的前2%。再看清华北大,那一年清华北大共招7300人,如果考上清北,那么娃就是考生里的前0.075%,也就是一万个人里面不到8个人。这只是参加高考的考生,考虑到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孩子也不是人人都完成9年义务教育;再加上在大城市里结束9年义务教育后,还有40%左右的孩子不能考上高中,那么在中国所有的孩子里,能考上清北的人比例估计也就在万分之二左右。说实话,推导出这个数据我很绝望,凭什么我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会是这万分之二呢?是比别的孩子都特别聪明一些,比别的孩子都特别努力一点?还是说是比别的孩子都幸运一点。其实,我和孩子生活在中国的大城市,已经非常幸运。当我妈接受我是普娃,我成绩就变好了每个家长在拼命“鸡娃” 的时候,也要有点数据概念,更要有点平常心。对学习兴趣不大、成绩也一直很一般的“普娃”,最好的策略,并非是鞭策他和那些“牛娃”在一条跑道竞争,而是“差异化生存”。一开始就“不瞎折腾”,因材施教,培养一技之长,甚至做一个有技术的蓝领,没准还比从三本毕业在办公室做一个月入4K的白领更强。在知乎上还看到一条高赞答复:娃爹:数竞集训队,高二确定保送我:高考理科大省排名前十女儿:中等生。我觉得算中等生里的战斗机了,但还是中等生。我们对女儿,说起来就像前面很多回答:健康就好,快乐就好,等等。开始我诚恳觉得我真的这么想,后来发现还是不够。毕竟说说容易。四年级的时候女儿在班里大概十几到二十几名晃,确定无疑中等生。因为要小升初嘛,想着多少学点奥数吧,我自己教。结果,天天吼。我觉得太简单、太理所当然的点,她就是不会,或者她错一次,再错一次,再错一次,还是会错……错四五次我觉得:这是态度问题!于是就吼。后来我娘看不下去,站出来吼:你们是生得好!不是每个人都有你们的运气!我娘三十多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吼功比我强。我识时务,怂得快,这段前后也就一个多月吧,回想起来还好,回头得快。我放弃,送她去学而思,之后我老老实实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听老师怎么讲课。回家再和娃爹一起开会讨论:第一步 ,我们先各自做题,对比我们的思路,看谁的更优,对,我们两个人如果上来直接开会就会直接掐思路,所以我们先得各自理智地表达自己;第二步,我们讨论怎么拆分这个思路让女儿理解;第三步,我们还得讨论怎么能让女儿以后都能自然而然想到这个思路。以上,经常还得准备套备份思路,让女儿自己选择哪个对她来说更容易。我老公开玩笑,说给女儿做道题死的脑细胞比发篇顶级多多了。难的其实不是接受,我女儿三岁我就知道她不如我小时候聪明了,我娘说的。毕竟她见的孩子多了去了,直接告诉我大概是中等,顶多偏上一点点。我觉得完全无所谓啊。我觉得康庄大道在那里,我肯定能领她走上去,走慢点不要紧,只要认真努力,走还是能走的。后来发现这也是不够的。真正要接受的是:我眼里的康庄大道,她连入口都找不到,我拖着她到入口,她还是看不到——这个事实。接受她确实不能像我一样思考,即使我告诉她思路什么样,她还是做不到这个事实。直到我终于明白,我不能拖着她走我的路,我得站到她的立场,她的角度,为她找一条适合她的路出来,那样才行。这个过程大概花了半年,之后就很顺利了。女儿现在有自己一套思路,成绩也稳定了,最让我欣喜的是,她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因材施教四个字,我从小学就认识,但真正的含义,还得女儿教会我。看到这个故事,我回忆起来,我也并非从小就是学霸:在初二前,我数学不好,计算能力也很差,也和花生一样,漏乘系数,忘记变号,比他还不如。那我是什么时候变成一个学霸的呢?是我妈妈认为我是个平凡的孩子开始的。妈妈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天才,每次数学考卷都被老师贴到墙上当标准答案,所以她很自然地期待我也会是个理工奇才,但是现实一次次粉碎了她的期望,直到她认为我就是个“普娃”,也就顺其自然了。自从没了家长的期待和压力,我的成绩反而慢慢变好了,虽然也没能成为一个天才,但终究没变成一个蠢材。认清到孩子是个平庸的人不容易,毕竟每个当爹妈的,都担心不能发挥出孩子的潜能——万一娃明明是块清北的料,却被我的“佛系”耽误了咋办?如果我和孩子拼命努力,即使考不到清北考上个浙大也行啊。能认识到孩子平凡,不仅需要科学精神,还需要理性。而理性这种东西,可能是做上爹妈后我们最稀缺的吧?

    阳光

    2019-12-06

    1148
  • 陶虹的育儿经验分享:好的妈妈,都是家里的定海神针

    陶虹是兜妈非常喜欢的女演员,不但颜值高、演技好、而且非常有才华,但最让兜妈喜欢的,是她对于育儿这件事的真正投入和专注。陶虹家有一个摆满了书的书架,上面全都是她所读过的育儿类书籍。因此,兜妈认为,陶虹的育儿经验其实很值得家长们学习。最近,在综艺节目《你好 妈妈》中,陶虹分享了很多她的育儿故事和细节,以及她对亲子关系的深刻解读,家长们可以了解一下。情绪稳定的妈妈,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在节目中,主持人李小萌问陶虹:你辅导孩子作业吗?陶虹则表示,不辅导,这事伤害挺大的。陶虹之前给孩子辅导过,结果孩子一小时只写了仨字!她实在是纠结得不行,干脆就放下了。陶虹的育儿经验分享:好的妈妈,都是家里的定海神针接着李小萌又问陶虹:你对网上那些陪娃做作业的父母着急上火河东狮吼理解吗?陶虹表示理解,她认为人一旦生气、紧张,智商就为零了。所以“需要摁住自己”,别因为自己情绪没处理好而爆发一场战争。在这一点上,陶虹理性地抓住了陪孩子写作业的冲突中最关键的问题,情绪。妈妈情绪不稳定,自然容易出乱子。陶虹自己也对“情绪”的深有感触。有一次,陶虹女儿突然流鼻血了,爸爸徐峥、保姆都很紧张,徐峥还喊了一句:”哎呀!流鼻血了,怎么办呐?“陶虹就很淡定,说了一句:“没事,不就流鼻血嘛!”家里的人马上就冷静了下来,他们简单给女儿处理了一下,就没事了。陶虹这么淡定,是因为她觉得,妈妈应该成为家里的定海神针,而妈妈的情绪起伏、状态是否紧绷,都在影响着家里的每个成员,因此她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妈妈应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孩子陶虹认为,妈妈带孩子的过程,就是一次实践,这一次做错了,那么就积累积累经验,下次做得更好就行。所以,能够利用犯错得到的经验,得到教训,才是最重要的。在去年的一档综艺节目中,陶虹就曾经分享过自己错误的吼女儿的经历。当时,陶虹急着出门,女儿却不小心把一杯牛奶摔到了地上,陶虹就下意识地吼了一句“你怎么能这样!”女儿马上就被吓到了,一个哆嗦,胆怯地看着妈妈,什么话也不敢说。陶虹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她赶紧抱住女儿,女儿则大哭起来。这个事情,给了陶虹一定的经验,再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她就有了更好的表现。那一次,女儿高兴地举着杯子,对陶虹说:妈妈,我给你做一杯夏日特饮!然而就在下一刻,女儿失手没抓住杯子,杯子掉在了地上,碎了一地,全都是玻璃渣。但这一次,陶虹什么也没说,而是先把一旁的狗狗抱走,再带着女儿一起,清理地上的碎玻璃。陶虹表示,虽然她什么也没说,但她已经感觉到,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妈妈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但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会积累经验,同样的错误,不应该再犯一次,这样对自己对孩子都更好!想要育儿,先学会育己其实,陶虹表示,自己并没有一个特别固定的教育观念,因为她的教育观念始终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的,妈妈们应该在不断成长中去学习补充。特别是在看过大量的育儿书籍,以及实践过后,陶虹发现,要想学会育儿,先要让自己得到教育,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陶虹还透露了她和她妈妈的关系,其实小时候,陶虹一直被寄养在别人家里,因此和她妈妈的关系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直到陶虹妈妈去世之后,陶虹才找到了答案,她们母女间的关系才算和解。正是这种和原生家庭的和解,陶虹才在育儿这件事上有了更深的领悟,有了坚定的想法。陶虹认为,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她也确实做到了。陶虹说,有一次,她女儿去奶奶家,表现得很懂事,一直帮奶奶做事,得到了奶奶的赞扬,陶虹也因此而表扬女儿。但没想到的是,女儿却很淡定,还指了指陶虹,说:“因为有个好榜样啊!”这样的场景,让陶虹都有些得意了。其实想要教育好孩子,家长本身是什么样的人其实更为重要,所以家长也要学会教育自己哦。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很难说有一个通用的准确方法,但是,如果能像陶虹一样,做到情绪稳定,能够吸取教训,并自己做好榜样,相信孩子一定不会差!

    cathy

    2019-12-04

    525
  • 孩子像王一博一样爱啃指甲,宝妈觉得很可爱?父母该懂得理性育儿

    说到孩子的不良习惯,"啃指甲"绝对能算上一个。有些孩子总是爱将手指头放在嘴里,不允许一点指甲冒上来。甚至,有时候没有长出的指甲啃,那就往指甲深处啃,泛红、出血都是常见状态。晓雯的儿子今年刚上幼儿园,在入园后不久,孩子便有了"啃指甲"的坏习惯。家人和朋友看到之后,都提醒晓雯:孩子是不是哪里不太对劲,所以养成了这个坏习惯?晓雯并没有理会,还很骄傲地说:"你们这都不知道,王一博也爱啃指甲,不也照样优秀?还非常可爱呢!"显而易见,晓雯成功成为王一博的粉丝,甚至连"啃指甲"都觉得异常可爱。幼儿园第一学期即将结束,晓雯发现,儿子啃指甲的喜欢"愈演愈烈"。原本只是啃掉长出的指甲,现在却发现,十个指头个个都破皮流血,吃饭都得家人喂了。终于意识到这个行为并不可爱的晓雯,带着儿子去医院。而后医生问了孩子一些问题,而后判断,孩子可能是在幼儿园压力太大了,情绪紧张,所以养成这个习惯。晓雯这才反应过来,孩子自从上了幼儿园后,性格孤僻了不少。原来,这不是内向,而是在幼儿园待得不开心。后来找到幼儿园老师,才得知,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晓雯这才后悔,为什么忽视了儿子的不良习惯,还当成可爱。还好及时咨询了医生和老师,否则,孩子长大后,难逃医生所说的2个结局。医生:自小啃的孩子,长大后难逃2个结局晓雯所咨询的医生告诉她,孩子自小啃指甲,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许是学习其他小朋友,或许是心理压力太大等等。如果家长没能正确处理,孩子一般会有2个结局,每一个,家长都不是很愿意看到。1、孩子自我克服,心理问题得以解决,生理问题却很难纠正有些孩子逐渐长大,随着阅历的增多,心理的成熟,会自行去克服"啃指甲"的背后原因。只是,内心得以改变,"啃指甲"这个习惯,却已经入吃饭睡觉一般,成为了生活习惯,很难去纠正。2、孩子无法克服,心理、生理出现双重问题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无法克服心理问题的。他们在长大后,性格上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自负、冷漠、不易相信别人、焦虑、抑郁、恐惧社交等等。这些负面的心理隐患,对孩子来说伤害是极大的。而从生理角度来说,啃指甲除了是习惯,还是一种排压方式,很难去纠正。就比如晓雯,在一开始觉得儿子啃指甲没问题,还挺像自己的偶像王一博。只是,每个人啃指甲的原因并不一样,晓雯儿子是因为上幼儿园心理压力大,王一博是因为不想让妈妈剪指甲,而且十多岁就独自一个人外出闯荡。不是所有啃指甲的人,长大后都如王一博一般。也不是所有啃指甲的孩子,最后都能"自我治愈",作为家长,还是应该理性育儿。孩子爱啃指甲,家长的处理方式是关键1、检查啃指甲背后的真实原因孩子们爱啃指甲,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家长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背后的原因。开心果妈妈罗列了几种常见原因,家长们可以一一排查。孩子像王一博一样爱啃指甲,宝妈觉得很可爱?父母该懂得理性育儿原因1:身体原因宝宝如果身体内缺少微量元素,比如锌等,也会出现啃指甲的情况,开心果妈妈建议,如果孩子没有原由的啃指甲,那么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查,缺啥补啥。原因2:心理原因不少孩子啃指甲,还是源于心理原因,而这种家长要及时进行处理。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啃指甲最多、学习紧张时爱啃指甲、别人问话时开始啃指甲等等,都是因为心理有问题。2、对孩子的"啃指甲"行为,表示理解有一句话,叫"理解万岁"。孩子啃指甲,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是个坏习惯,只是出于生理或者心理的需求。如果此时,家长对孩子的"啃指甲"行为进行训斥、责备等,孩子会生出一种"羞耻心",这只会让孩子的心理负担变得更重。开心果妈妈建议,家长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孩子。在找出原因之后,告诉孩子:"啃指甲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但你不要自责,你是因为上学太紧张所以才会咬指甲。"被理解的孩子,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也更容易克服自己。3、协助孩子,"戒掉"啃指甲最后一步,就是家长通过一些正确方式,来协助孩子,逐渐"戒掉"啃指甲这个习惯。开心果妈妈有3点小意见。意见1:在根源上,帮助孩子找到孩子啃指甲的根源,是最关键的,而后家长便是要在这个根源问题上帮助孩子。比如晓雯的儿子不合群,那么她可以带儿子多出门,参加集体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只有解决了根源问题,孩子才能彻底摆脱"啃指甲"这个坏习惯。意见2:孩子啃指甲时,转移孩子注意力孩子有时候啃指甲,也是无意识的,不知怎么的,手就到了嘴边。或者看到指甲长出来,就忍不住去啃,开心果妈妈建议,如果此时父母在一旁,可以转移孩子注意力,比如让孩子拿个水果。此时,孩子便会停止啃指甲的行为,去做别的事情。意见3:寻找专业医生进行治疗有些孩子如果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家长也难以解决,那么家长此时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啃指甲是小,心理问题,才是最大的,家长切不能疏忽。今日话题讨论:你们家孩子有过什么"坏习惯"吗?作为家长的你,是如何帮助孩子一起克服的呢?分享出你的故事,想要了解更多母婴育儿类的知识,欢迎关注开心果妈妈。如果您觉得文章对您有用,可以点赞或者转发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知我莫过你

    2019-12-03

    534
  • 六种育儿方法,容易培养出优秀孩子!教会孩子承担、勇敢

    生活中,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犯错时,会选择简单粗暴的打骂孩子,也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袒护孩子的错误,殊不知这样既不能引导孩子更正错误,更不利孩子勇敢去面对错误。作为孩子的家长,教会孩子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承认错误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勇敢,长此以往能让孩子成长更快、更自信!1.让孩子学会承受错误趁周末休息,一对夫妻带着3岁的女儿外出野餐。孩子在下车时,由于过于兴奋,在向前奔跑时被脚下的石头绊倒在地,疼得哇哇大哭。妈妈听到女儿的哭声,赶紧跑到孩子身边,心疼地抱起孩子,一边哄着,一边用力拍打着石头:“都怪这石头,才让宝宝你摔倒的,妈妈帮你打石头!”。闻讯赶来的爸爸也跟着妈妈一起“讨伐石头”,女儿看到爸爸妈妈都在帮他“讨伐石头”,这才“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故事中的这对父母如此“袒护"自己的儿子,把孩子的不小心都推卸到石头上,以此来博得孩子笑。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应该有不少父母都这样做过。虽然孩子摔倒不算什么大问题,更不是什么错误,但父母为什么要把这个“过失强加给石头或其他东西呢?其实,孩子的小错误,也是他成长中必经的体验。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就算是犯了什么错误,父母也要承担下来,把责任扛到自己的肩上。但是父母们却忘记了,对孩子长期的姑息迁就,会让孩子认为:反正有人帮他收拾烂摊子,从而变得爱犯错,错得更多。事实上,当孩子犯了错误以后,父母们应该要教导孩子,启发孩子,让孩子主动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受委屈的孩子很少会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2.父母做错事,更要敢于认错生活中,父母总是不肯为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款,说声“对不起”。他们总觉得自己是“一家之主”,需要“威信”与“形象”。因此,他们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父母在做错事后,就应该像对待一个成人一样,郑重地向孩子认错并道歉。这样做的话,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主动承认错误不仅可以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可以尝到原谅别人的甜味。1)主动向孩子道歉放下“一家之主”的架子,主动跟孩子认错,一句“对不起”能够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一个知错能改的形象,不仅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正直无私的品德,还能赢得孩子对自己的敬重。在热播据《小欢喜》有一段剧情:当杨扬的父亲发现儿子写了一封讨伐自己的道歉信,一气之下打了儿子一个耳光。但大发雷霆后的自己深刻反思才发现,一家人的团圆比所谓的面子更重要。最终杨扬的父亲决定,在众人的面向自己的儿子鞠躬道歉:“昨天我不应该打你。”杨扬听到爸爸的道歉后,用手捂着毛巾,轻声啜泣。父母的主动道歉,不仅可解除孩子心中的不适,还能让孩子在家长的态度中学会如何承担错误,坦诚相见。父母的主动认错,不但不会失掉或降低家长的权威形象,相反还能增加孩子对自己的敬重。2)请孩子一起监督当父母也反复犯同样的错误时,敢于想孩子写保证书,请孩子一起来监督。发扬家庭民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能够有利于培养孩子在家庭中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孩子责任感。爸爸带着静静一起外出时,路过一个红绿灯时,爸爸看没有车辆通行就直接闯红灯过去了。坐在后座的静静问:“爸爸,你为什么不是‘红灯停,绿灯行’呢?”爸爸顿时发现,自己刚才犯错了。回到家以后,爸爸主动对静静说:“今天爸爸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爸爸错了。希望你以后监督爸爸。”静静很开心的接受了,“好啊!我们老师讲闯红灯是很危险的。知错就改,还是一个好爸爸!我一定好好会监督你的。”这种“互相监督”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与父母的平等相处,而这种被人尊敬的感觉,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上进心。父母主动承认错误的同时,不仅让自己从内疚和自责中解脱出来,还解救了孩子:当家长终止了家庭模式给孩子的束缚时,就等于给了孩子一份“厚礼”,从而让孩子知道承认错误也是一种勇敢。3.拒绝任何理由现在的孩子简直就是“借口专家”,不管什么时候,当他们犯错以后,总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并且理由还很充分。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跟孩子太较真,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殊不知长此以往,孩子对任何事情都会极不负责任,面对过失总能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家长们会越来越头痛的。孩子为什么要找借口?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他们是为了避免父母的责怪,所以才会找出一个个借口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在找借口,那么家长就该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了。是不是每次孩子犯错,自己都特别生气,并对孩子有打骂或严厉惩罚的行为,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和责骂,所以孩子选择给自己找一些借口。当孩子犯了错误,在找各种理由来掩饰逃避责任时,父母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用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比犯错误还要严重。4.惩罚要适当当孩子做了错事时,父母们一定要严肃对待,并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除此之外,父母们还要根据孩子的错误严重程度给予一定的惩罚,从而让孩子牢记教训。比如:当孩子犯了错误后,要以长时间的冷峻的目光来注视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以后,父母要拿走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以作惩戒;当孩子犯了错误以后,父母不准孩子看喜欢的目。这样做的话,孩子才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5.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们就要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比如:壮壮把小明最心爱的玩具弄坏了,小明哭了,而壮壮却跑到一边玩去了。在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让壮壮明白:做错了事,就该要勇于承担后果,这样才是好孩子。在孩子承担责任的过程中,父母要协助孩子,带着他向小明道歉,并赔一个新玩具给他。其实,孩子的勇于承担错误可以为自己赢得赞许、信任、朋友等等。而且,勇于承担错误还有三个好处:一是让孩子摆脱自我为中心,知道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为所欲为;二是让孩子遭受必要的挫折,体验到难过、害怕、愧疚的感受;三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6.让孩子自己提出补救的办法当孩子做了错事后,父母们可以先不急着为他们收拾烂摊子,应鼓励孩子说实话,如实汇报事情的经过,当孩子讲了实话后,家长应及时予以肯定。引导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做一些思考,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在采取补救办法前,最好能让孩子自己主动提出来。如果孩子提出的解决方案不恰当,家长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供他参考,以达到补救自己错误行为的最终目的。总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把勇于承认错误当成一个人优秀品德培养,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健康的成长,甚至影响他的一生,这样的父母也才是受孩子尊敬的好父母。

    知我莫过你

    2019-12-03

    500
  • 佛系育儿为什么这么流行?好处多,但父母要有正确打开方式

    什么是佛系育儿前几天我因为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而苦恼不已,后来和我的一个好朋友聊天,她说自己已经练就了佛系带娃。我当时就很吃惊,什么时候又出了“佛系育儿”的说法。我后来问她是如何操作的,她说比如到了饭点孩子却不想吃饭,她就会任由孩子玩去,但是会把零食那些收好,直到下一次饭点才会让吃饭。我说中途孩子饿了不会闹吗?你不会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吗?她说所谓的佛系育儿,就是要顺从孩子,既然他不吃那就是不饿,等饿了时就给他吃饭,你很快会发现原来孩子是能好好吃饭的。听她这么一说,我对佛系育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看到了网上的一种关于“佛系育儿”的说法,我认为很准确,大概就是:不以娃喜,不以娃悲。不怒不骂,不宠不惯。佛系育儿的好处那么那些执行了佛系育儿方法的人都收获到了哪些好处呢?讨论一下为什么要佛系育儿。1.佛系育儿,让父母少生气前面我们说了佛系育儿要做到“不怒不骂”,要想做到这点,就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降低对孩子的期望,不再为鸡毛蒜皮的事情生气,少生气自然也对父母的身心健康有好处。佛系育儿就是让父母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降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变得不再强势,而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任由孩子自由发展,自己也能少生气。2.佛系育儿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塑造试想,如果我还是一个孩子,当面对一个每天唠唠叨叨追着我四处喂饭,总是要求我做这做那的妈妈时一定是烦躁的、拒绝的,当面对一个放任我的、陪着我一起玩一起疯的妈妈时一定是更信任、更开心的。佛系育儿的父母在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放纵的玩闹时更容易接纳和理解孩子,使孩子得到充足的安全感和认同感,也就更利于孩子个性的释放。3.佛系育儿,让亲子关系更亲密如果父母对孩子一直采取一种强制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施加给孩子,将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孩子,那孩子一定会与父母形成一种对抗心理,而父母也会伤心,为什么自己事事为了孩子好,可孩子却不领情。佛系育儿,让父母降低要求,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挥,让父母和孩子都以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方式来相处,自然有助于亲子关系更融洽亲密。佛系育儿的正确打开方式虽然佛系育儿的好处多,但很多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跑偏,变成了一种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放纵,那就显然背离了佛系育儿的初衷。那佛系育儿的正确打开方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1.原则问题不能退步虽然我们前面说了佛系育儿就要“不怒不骂”,但也说了“不宠不惯”,所以对于一些原则问题家长还是不应该退步的,否则就失去了育儿的意义。当孩子提出过分要求,或者所要做的事会危及孩子及他人人身安全时,父母是要坚决拒绝的。佛系育儿的父母要学会在该拒绝时果断拒绝,并给出合理理由,任凭孩子哭闹也坚持自己的原则,以防孩子恃宠而骄或发生危险事故。2.学会适当放手,给予孩子自由传统育儿中,很多父母都存在关心、保护过度的问题,比如孩子摔倒了立马扶起来,孩子不吃饭就追着喂,孩子不洗澡就好说歹说劝他洗……佛系育儿更尊重孩子的意愿,也更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佛系育儿的父母往往会放手让孩子尝试做很多事情,逐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并给予孩子一定自由让他们自主选择,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更有利的。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保护他们长大,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双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3.给予孩子信任,允许孩子犯错对很多父母而言,之所以无法放手,就是总担心孩子受伤,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信任危机,父母不相信孩子不靠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佛系父母一定要学会信任孩子,即使明知孩子会犯错我们也要允许,这样可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也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允许孩子犯错,是父母很难做到的一件事,却是对孩子成长非常有利的一件事哦!

    拉钩为什么要上吊

    2019-11-29

    1092
  • 6岁童模走红,颜值超高清纯可爱,专家却表示担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一种新型的职业兴起——童模,不少孩子纷纷加入这个行列,这是走向明星,但是这样的一群孩子会不会就此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纯真呢?6岁泰国童模火了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如上图)近日,泰国一名年仅6岁的小女孩,在选美小姐儿童组的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这名泰国女孩名叫Baifern Freya,她眉清目秀,大大的眼睛,画着精致的妆容,宛如芭比娃娃。她在走秀的T台上穿着一件V领高开的透视长裙,踩着一双银色的防水台高跟鞋,迈着自信的步伐,没有漏出丝毫的胆怯,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从表情管理到Pose都很专业,一副大家风范。其实,她早就是泰国小有名气的一名童模,经常为儿童服装品牌拍摄广告,这也造就了她的专业性。虽然,这名泰国童模非常漂亮,但她的这种不符合年龄的装扮,瞬间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高情缘值:孩子的确很漂亮,但这种不符合年龄的装扮对于她的影响来说是很不好的。@深蓝色的海:才六岁的孩子,参加选美比赛,就穿着开衩的透视长裙,踩着防水高跟鞋,这有点太过吧,小心恋童癖。@轩轩妈妈:这种美,我真的欣赏不来,才六岁的孩子,就这般打扮,太过于成熟了,她还拥有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吗?……孩子就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童年时光,快快乐乐的健康成长,不应该过早让他们接触到社会,将他们打扮成大人模样,丢失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天真烂漫。孩子装扮过于成人化带来的危害?1、影响孩子的三观形成过早的接触到成年人该有的经历,进入到赚钱行业,没有自己的玩伴,很可能会变得少年老成,甚至是影响到他们三观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乔治亚·维特金则表示, 5~12岁是儿童塑造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曾有一位年仅十几岁的混血小童模表示:自己一年的收入有七八十万,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赚三万多,觉得这种赚钱方式比较容易,长大的志向是当一名网红,这样不会感觉到太累,然后再找个像迪丽热巴一般漂亮的老婆。这样的话,竟然出自一名才仅有十一、二岁的孩子,过早的接触社会,进入童模行业,让他的三观完全受到了受到了影响。2、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化妆品中富含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而儿童的肌肤较为娇嫩,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过早的接触化妆品,这些物质被吸收后,就容易出现骨龄超前的现象,从而导致性早熟。其还含有大量香料、防腐剂等,容易引起他们的皮肤过敏,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生。另外,长时间的超负荷拍摄(高达16小时),让他们的身体得不到该有的休息,容易造成他们的生长发育速度变慢。对此,你怎么看呢?

    jump

    2019-11-28

    537
  • 幼儿什么时候开始识字最好?这4个常识,父母要早点知道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和我吐槽,说她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孩子,还没上小学呢,却已经掌握了一千多个汉字,再看看她家孩子,如今四岁半了,什么都没学,看绘本也总是看两页就丢一边了。眼看着身边的小朋友一个个都开始识字认字了,她也慌了起来,一直问我:“幼儿到底多大就可以开始识字了?”,“我们都四岁半了,现在识字会不会太晚?”“现在幼儿园都不让提前学了,我该怎样引导孩子识字呢?”很多父母都比较纠结,如果过早让孩子开始识字,会不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可如果不让孩子提前识字,又担心孩子入小学后跟不上进度,这可怎么是好?如果父母能掌握孩子识字的黄金期,注重对其兴趣的培养,孩子自然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告诉你他要开始识字了,他会缠着你问“这个读什么?”,“那个是什么?”父母要把握好孩子的这个时期,通过一些比较简单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识字。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孩子什么时候识字最好?妈妈又该如何引导孩子识字呢?这4个常识父母越早知道对孩子越好。1.孩子四岁开始识字最好其实,很多孩子从两岁开始就喜欢看绘本了,但由于他们在这个时期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总是坐不住,所以看不了几页就丢开了。等孩子到了三岁时,自然记忆能力和整体模式识别能力达到最高峰,也就是说孩子从三岁开始记忆力会由碎片式记忆向整体记忆发展,汉字对他而言就像一个物品一样,他们开始对其产生兴趣。通常人们认为,孩子从四岁到五岁开始识字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求知欲最强,且对一些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图案产生浓厚兴趣,此时利用孩子的兴趣来识字最较容易的。等孩子五岁以后,就会开始练习握笔和写字,在入小学前学会简单的拼音和汉字是比较正常的。2.孩子识字最重要的是兴趣的培养很多时候,父母总将孩子认识多少拼音、认识多少汉字、会背几首古诗作为孩子智商的评价标准,事实上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来说,父母没必要操之过急,过分追求孩子识字的速度及数量,而应注重其兴趣的培养,这对其后续学习才是最有帮助的。如果父母强迫孩子每天必须认识几个字,那样即使孩子短时间认识了,可也因为不理解而很快忘却,甚至导致孩子失去了识字的兴趣。既然要让孩子识字,那就需要让“字”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一些,让孩子觉得识字是件有趣的事才对。3.引导幼儿识字,可充分利用有趣的卡片及游戏对于四岁的幼儿来说,丰富的色彩、形象生动的图案往往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更便于记忆,所以妈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引导宝宝提高识字兴趣。妈妈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绘本以及识字卡片来帮助宝宝识字,可以让宝宝自己挑选感兴趣的卡片来学习,也可以在读绘本时教孩子认识一些简单的字,还可以在识字的同时讲讲这个字有什么含义,帮助孩子提升记忆。4.利用外部环境来帮宝宝提高识字兴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汉字,比如买东西时说明书会有汉字;等公交时公交站牌会有汉字;各种广告牌上会有汉字,像我们接触的食物、交通工具、衣服、玩具等都有机会看到汉字。妈妈可充分利用各种外部环境来帮宝宝识字,提高其记忆力,比如看到汽车就告诉孩子汽车怎么写,看到广告牌就大声念出来,吃东西时也可以告诉孩子如何书写这种食物名称。总之,生活处处皆学问,要想让孩子学会识字,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来提高其对汉字的学习兴趣。今日话题:你认为孩子多大认字合适?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们我最好的认可。

    Anne

    2019-11-27

    968
  • 孩子几岁应当学会分房睡?标准答案在这里

    自孩子出生之后,宝妈要做的就是喂孩子母乳,刚开始孩子还分不清楚昼夜,在生长发育上也需要多次喝母乳,常常会把睡梦中的宝妈吵醒,从而喂夜奶。等到孩子一点点成长,宝宝终于还妈妈一个好觉了,可宝妈们又要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困扰很多父母的“分房睡”。有的宝妈担心宝宝自己在一个屋里睡觉会害怕,于是先采取的一个措施就是分床睡,但还是在一个房间内。还有的宝妈,怕宝宝在睡觉的过程中,不小心从床上掉下去,还会跟宝宝睡在一张床一个房间内。可一直这么做也不是个办法,宝宝再怎么安分,也可能影响到父母的睡眠。这让很多父母都非常发愁,不知道孩子在几岁的时候适合“分房睡”。根据儿科学有关的研究表明,孩子在1岁之前最好不要分房睡,在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喂母乳比较频繁,如果采取分房睡的做法,父母睡得很沉,没有顾及到宝宝。等到宝宝饿了之后,长时间没有母乳喂,就很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哭闹等现象,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时候的宝宝,家长们也不用特意放在自己的身边,或者是硬生生夹在父母中间,可以选择更为稳妥的摇篮或者是婴儿床,这是对于1岁之前的宝宝。对于1岁之后的宝宝,也是不建议父母分床睡的,可能在这个时候,有的宝宝已经开始断母乳或者是配方奶了。在平时的饮食中可能会添加辅食,有的父母就认为宝宝已经独立了。其实不是,在相关的调查发现,如果在1岁之后让宝宝跟父母分床睡,宝宝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出现焦虑的情况,无法自给自足。那孩子最佳的分床年龄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标准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孩子2岁到4岁的时候,这个阶段对于绝大多数的宝宝都已经戒奶了,并且不用靠母乳的方式进行喂养。在这之前,父母们也可以培养宝宝自理的能力。在分床睡之前,就教会宝宝如何刷牙、如何叠被子、如果穿衣服等等,孩子可以自理了,宝妈还可以重新跟宝爸一起居住,这个时候还更有利于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有助于整个家庭的和睦。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也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交流,不要强制实行“分房睡”。通过多次的锻炼,一点一点磨砺孩子的性格,分床睡的问题也会慢慢解决。

    疯癫小可爱

    2019-11-25

    530
  • 教育孩子“大道理”不管用时,不妨尝试用这些绘本

    父母每次试图对孩子讲“大道理”却都失败,不如和孩子一起来读这些绘本。1.《我是小雀鸟亨利》这是一本关于勇气和理想的绘本,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它将激励我们发现心中的小小梦想,并让梦想成真!2.《爱打嗝的斑马》让孩子对爱面子的行为有个感性的思考,说不定将来,他们能比我们看得更开,活得更好。3.《奥莉薇不想当公主》让无知无畏的孩子撞见知己,却令自以为历经人生风雨的大人如遇棒喝。4.《把壳丢掉的乌龟》把孩子的想象拾掇成串,变成不断推演的故事情节,让那些淘气的“怪念头”在故事里有了寄望。5.《我喜欢自己》孩子要从小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的感觉和认识。6.《小狗哪会跳芭蕾》 在微笑与感动中,认识一只不同凡响的小狗,了解一段用不懈努力舞出新天地的追梦之旅,见证一个变“不可能”为“太精彩”的奇迹!

    爱喝止咳糖浆

    2019-11-22

    518
  • 父母们,你的这些“暗示”,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上个世纪的美国,有个男孩经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和课本无关的问题,让所有教过他的老师不胜其烦。有一天,男孩放学回家,将一个纸条交给母亲,并对她说,这是老师交给他的,只有妈妈才能看。男孩的母亲将纸条打开,边流泪边大声读出来:“您的孩子是个天才,这个学校对他来说太小了,没有好老师可教他,建议您亲自教导。”很多年后,男孩发明了电灯,一举成名。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爱迪生。母亲去世很多年后,爱迪生无意间在衣柜里发现了一个纸条,正是老师当年给他的那个。他打开纸条,看到上面写着:“你的孩子精神有缺陷,我们决定不让他继续就读,他被正式退学了。”爱迪生看后泪流满面,他在日记中写道:“爱迪生是一个精神有缺陷的小孩,但是他的母亲把他改变成为世纪天才。”给孩子正面评价,就是向孩子暗示Ta是一个很棒的孩子,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相反,打击孩子,对孩子说一些负面的话,会让孩子得到一些负面暗示,从而走向相反的方向。初中阶段,班里有个女同学,因为脸上长有一块红色胎记,所以非常孤僻自卑。不管走路还是听课,她总是将头埋得低低的。头发也留得又厚又长,将半边脸紧紧遮住。从小,父母就经常看着她的脸唉声叹气:一个女孩子,脸上长一块胎记多难看,真是愁死人了!这块胎记长哪不好,怎么偏偏就长在脸上?要是这个胎记一辈子治不好,以后怎么嫁出去!后来,这位女同学在整形医院做了手术,脸上的胎记去了七八分,加上化妆,基本上已经看不出来了。但她还是很自卑,走路依然习惯性地低着头。负面暗示,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犯的错误,如果孩子经常听到父母的这句责备,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在心里暗示自己:我智商低,这次一定又考不好,久而久之,就真成了一个差生。心理研究发现,影响孩子性格最深的人是父母。如果父母经常给孩子一些负面暗示,孩子在心理上也认可了父母的负面暗示,就会不断往父母所描述的负面形象上去靠拢。什么时候,在成长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渐渐把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最好的那个品质——专注——丢了呢?当我们开始静下心来学会思考,当我们学会对每一件事都投以最大的热情,当我们学会全神贯注一心一意,我们的生活或许就会变得不一样。母亲酿的手工米酒总是很畅销,品尝过的人都称赞那酒回味甘甜。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酿酒的每一道工序里,母亲都无比用心又专注。酿酒的米选用的是家乡产的最优质的大米,蒸煮米饭的时候,无论火候还是温度都把握得很好。最特别的是,酿酒用水不是普通的自来水,而是可以直接喝的井水,这种井水有种回甘的味道,这也是为什么我家的水用来泡茶也会格外爽口。我见过母亲最专注的模样就是酿酒,她系着围裙,在灶台边忙前忙后。酿酒时的母亲像一个朴素的手工艺人,用一双手酿制出味道特别的酒。其实,学习也一样,需要像这样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负面暗示会带给孩子负面影响。同样,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给孩子信心和勇气。美国心里学家罗森塔教授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在一所小学随机挑选了几名学生做智力测验。测试结束后,他告诉老师,这些孩子都非常聪明,以后肯定有所成就。8个月后,当罗森塔再回到这所学校对名单上的几名孩子进行测试。他发现,这些孩子的成绩普遍比第一次进步很多,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也都很好。其实这些学生都是罗森塔随机选出来的,但是老师得到他的信息后,开始对这些学生有了较高的期望和积极正面的评价。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正面关注、积极暗示,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慢慢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个实验也说明了,教育孩子,积极暗示往往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家长的暗示影响孩子的走向,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暗示?家长们不妨试一下这4种方法:第一种,用积极正面的语言鼓励表扬孩子。比如,当孩子第一次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妈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宝宝好棒!会自己整理玩具,比妈妈收拾的还好!”孩子受到表扬,当玩具再乱时,就会想到妈妈的暗示,主动去收拾玩具。第二种,借助神态、表情进行积极暗示。孩子在婴儿时期就能在家长的微表情中读出信息,从而判断事情的好坏。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的表情也会对孩子的心态产生影响。例如,一个孩子摔倒了,如果妈妈慌忙跑过去将孩子抱起来,心疼地满脸自责。孩子看到妈妈的紧张,会放大自己的情绪,觉得自己摔得真的很疼。妈妈越安慰,反而哭地越大声。孩子在成长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有时候家长一个鼓励的眼神,就有可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管理好自己的微表情,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第三种,对孩子的优点、兴趣爱好予以肯定。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也许他打篮球很棒或者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爱好,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受到家长的鼓励,也许在某一方面会有惊人的成就。第四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典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对孩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最积极的暗示,当然要从父母自身做起。父母良好的素质,正确的行为规范,就是最好的家教。有位老师说过:“一个心智还未发育完全的孩子,受暗示性强,很容易被周围人的评价所左右。”所以,请给孩子多一些积极暗示,少一些负面暗示,让孩子在阳光、积极的状态下健康成长。

    追梦少女

    2019-11-20

    508
  • 父母出现了教育分歧,到底该听谁的?

    教育分歧“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坚持一个声音、一种态度。”父母形成了合力,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才能健康发展,一家人才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晚餐时,文文夹起碗里的香菜放到了桌子上,并说道:“妈妈,我不想吃香菜,有一种怪味道。”还没等妈妈说话,爸爸就严厉地说道:“也不知道你这挑食的毛病跟谁学的,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不吃连饭都不要吃了!”妈妈看着委屈的文文不免心头一软,连忙说道:“孩子吃饭你说他干什么,你不是也有不爱吃的东西吗?孩子不愿意吃香菜怎么了?”“我想教育他别那么娇气,你懂什么?能不能别说话?”美好的晚餐变成了父母的争吵……这样的情景在很多家庭中上演过,其实家庭中出现教育分歧,是件不容小觑的事情。不仅影响夫妻关系,也会让孩子“受伤”。因为,一旦父母的教育出现分歧中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听谁的。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爸爸妈妈的看法和立场可能不完全相同,出现意见不同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呢?无论是谁,都要先管理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作为父母,在工作中我们有很多的压力,在生活中还要承担家庭的压力,每天都有各种琐碎到能让你烦躁抓狂的事情,最根本的是不要把共性看作是个性,不要陷入无尽的自我否认和抱怨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运动,看书,学习等方式“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即使自己的情绪低落,在面对孩子时也要打起精神。如果情绪不好又恰巧遇上孩子犯了错,那也不要爆发。让自己冷静下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定要形成教育的统一战线陶行知曾说,“家长肩负着教育儿女的责任,但不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方法来管教孩子,家长之间要团结,教育孩子的观点要一致。”在孩子面前表现一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否认对方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看到你们的立场一致,就不会利用你们的分歧来捣乱了。一档亲子节目,让我们认识了黄磊,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男人,在教育子女方面,更称得上是一个好爸爸。在谈到育儿经时,他的这样一个经验足以让许多父母学习。黄磊说,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我们没有红脸白脸,我永远跟妈妈是一致的。我跟孩子说,咱们俩都得听妈妈的。所以,爸爸妈妈不妨在生活中学习一下黄磊的育儿经验。尊重彼此在教育上的付出很多妈妈聚在一起时,吐槽最多的就是老公这个“猪队友”,甚至还有这样一句玩笑:“爸爸是最没用的母婴产品。”的确,有些爸爸觉得照顾孩子的责任就是妈妈的,一旦孩子出点什么状况,还会指责说:“看个孩子都看不好,你这个妈怎么当的?”有些妈妈觉得爸爸什么都做不好,甚至会跟孩子成为“同盟军”,自己不仅要照顾大的,还要照顾小的,干脆就让爸爸“出局”。爸爸有权利也有义务教育孩子,所以妈妈不要着急把爸爸淘汰出局,毕竟两个人默契配合,才可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爸爸要体谅妈妈的辛苦,妈妈也要看到爸爸在陪伴孩子时的作用,比起“吐槽”,夸奖更容易让人心里暖暖的。寻找恰当的方法解决存在的分岐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原生家庭的烙印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头脑里,我们也不要总想着改变一个人,只要大的原则性问题不触犯底线,其它的小问题要先提升自己,心态平和才能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家人。儿子有一段时间喜欢倚在沙发上看书,我觉着他只要有兴趣看书,只要不躺着看就可以。可爸爸却不同意儿子这样看书,他觉得这样看书会累坏眼睛,每次见到儿子倚在沙发上爸爸都会去提醒一下要坐起来看。有几次儿子不高兴哭了,我也跟着责备爸爸说:“孩子没觉得这样看书不舒服,你就不要管了。”老公听了也不高兴,“我担心儿子的身体健康不对吗?”我改变了一个思路,儿子又一次倚着沙发看书时,我先于爸爸对儿子说:“妈妈是同意你这样看书,但是妈妈也很尊重爸爸的意见,咱们来听一听爸爸的想法好吗?”爸爸说:“我担心你这样看书会伤害眼睛。”儿子恍然大悟说:“谢谢爸爸的提醒,你可以教我正确的姿势吗?”一场争吵就因为我适时的一句话,变成父子间的聊天时间,我清楚地表达了自已的态度,同时让爸爸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和给儿子的正确建议,这样的处理方式比讲道理更有说服力。所以,家庭教育中的很多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非是道理讲得不够透彻,而是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我们不得当的方法,扼杀了该有的柔情和理智。

    怪萌星人

    2019-11-19

    12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