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母婴育儿 > 幼教论坛
母婴育儿
帖子 版主:母婴育儿版主
筛选 :
作者 查看
  • 新生儿一天睡不到15个小时正常么。拉的臭臭的臭味特别重?

    如果宝宝睡醒后,吃奶,精神状态,活动、和大人互动都正常,并且生长曲线正常,那么就说明是正常的,不用担心。宝宝每天需要睡多久呢?对于不同阶段的宝宝,有不同的睡眠时间。新生儿到18月龄的宝宝,理论上每天的睡眠时间大致分布如下:未满月的宝宝:16-18个小时;1-2个月大的宝宝:15-16个小时;2-3月龄大的宝宝:14-15个小时;4-6个月大的宝宝:14-15小时,7-9个月大的宝宝:13-14小时之间;10-12月大的宝宝:12-14小时;13-18个月大的宝宝:11.5-13.5小时。家长要知道这与每个时期宝宝养成规律的作息有很大关系;上面只是每个阶段宝宝一天睡眠时间的最佳时长的参考,如果宝宝没有达到这个睡眠时间或者稍微超过了,家长记住只要宝宝的睡醒后,精神状态不错,没有烦躁,困倦等表现,吃奶,精神,活动,生长情况良好,家长也不用担心。宝宝大便臭味与喂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奶粉喂养的宝宝要比母乳喂养儿的大便臭,如果宝宝的大便闻起来特别臭,这是因为大部分蛋白质没有被消化,进入大肠后被细菌腐败,形成的臭味物质有点多,就会很臭,属于正常的现象,宝宝的消化系统在不断的发育完善中,随着月龄的增长会消化功能会逐渐完善。

    小熊饼干

    2020-04-04

    978
  • 为什么吃奶粉的孩子长的胖大,母乳的孩子一般比较小?

    首先这个没有必然联系,宝宝的生长发育还是与喂养量、疾病、正确的带养有关,宝宝的胖瘦、个头高低,与是否母乳或者奶粉喂养没有必然联系。  当然,我们一直建议能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最好是一直母乳喂养,如果母乳实在不够再添加配方粉,因为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食物,其中的天然的营养是配方粉无法比拟的。但是有些妈妈母乳不足,是需要添加配方粉的,宝宝也会生长的很好。总而言之,无论是母乳、混合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只有合理的喂养,宝宝才能生长的更好。  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因素  1、 便秘、腹泻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2、 存在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等问题  3、喂养不足,  4、遗传因素,如父母体型较清瘦  而大部分宝宝多是进食量不足,而导致长得不好  正确的喂养量  一 6月龄之前宝宝以奶液为主,所以每天要保证充足的喂养量  新生儿喂养量计算法:  体重(kg)x150ml=一日总喂养量(ml)  另外母乳喂养一般都是按需哺乳(不限时、不限量),就是只要宝宝有需求就喂,其实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好睡好,身高体重都增长正常,宝宝每天大概可以尿满6块尿不湿,就说明喂养是充足的,家长就不需要担心。  二 6月龄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最早4月龄开始添加辅食),饮食结构=奶液+辅食  1岁前还是要以奶为主,辅食为辅,每天保证最低600ml的奶量,辅食结构=米面+肉蛋+蔬菜,其中米面类要占到辅食总量的一半以上,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所需。  1岁以后每天保证500ml左右奶量的基础上,一日三餐,逐渐与大人饮食靠近,根据宝宝的接受程度慢慢调整。  平时也要给宝宝按时记录生长曲线,这样可以更直观的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就狂怒立即能

    2020-03-13

    767
  • 【如何指导幼儿如厕?】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大多数宝宝在18-24个月的时候,会出现自主排尿意识。可是对大部分孩子来说,2岁之后就可以尝试脱掉纸尿裤了。当然除孩子的年龄,还要看孩子的具体表现。当孩子出现以下信号时,如厕训练就可以提上日程了。1.可以听懂家长指令;2.纸尿裤保持达两个小时以上的干爽;3.拉粑粑时间变的的规律;4.渴望屁屁保持干燥,纸尿裤湿了会表达不舒服;5.愿意模仿大人上厕所的样子;6.能够自己坐在小马桶上;7.能够自己提裤子,脱裤子。孩子如果能满足上面的信号就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来训练孩子入厕了:1.带宝宝一起去选一款他喜欢的坐便器。遵循以下原则:结实,耐用,轻便,易于清洗。底部宽大的坐便器不容易被踢翻,内部曲线形的坐便器较容易清洗,有靠背和扶手的坐便器更加仿真也便于搬动,像动物,汽车等形状或者能发声,能变色的坐便器可以增加宝宝如厕的兴趣,防溅罩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尿液突然外溅。2.让宝宝知道坐便器的用处,通过绘本,图片等方式可以让孩子了解,或让他看其他小伙伴是怎样使用坐便器的,家长又是怎样使用成人坐便器的,这样有助于让他认识到坐便器是用来大小便的。3.让宝宝知道坐便器是属于自己的,可以先把坐便器放在宝宝的房间或客厅,让他知道这个坐便器是属于他的,待宝宝了解后可以把儿童坐便器放卫生间里,和成人坐便器放在一起,让宝宝将坐便器和如厕联系在一起。4.通过游戏让宝宝和坐便器逐渐熟悉起来,可以让宝宝喜欢的毛绒玩具或布娃娃坐在坐便器上,陪宝宝和他玩“上厕所”的游戏,告知上卫生间的顺序,上完卫生间要洗手。5.宝宝有如厕需求时坐一会儿坐便器,家长可以在他晨起后,洗澡前,入睡前以及他有表达如厕需求时,坐在坐便器上尝试一下,无论宝宝是真的在坐便器上排尿或排便了,还是坐上去几秒钟又站起来,都要鼓励他表扬他。6.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定时间,需要家长的耐心与等待。每个孩子的接受度不一样,在如厕训练方面,家长不要和其他孩子去比较,如果孩子在如厕训练期间有尿裤子等情况,这是正常的,家长不要指责,说教孩子,正常接受,正确对待即可。

    安论工作队

    2020-03-12

    1520
  • 这五大错误的育儿观念,你都知道吗?

    任何一位父母都会在育儿过程当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与不足。父母们不妨面对这些有待改进的部分,而不是一味得逃避、掩饰。很多父母容易判断和标榜自己是“好家长”或“坏父母”,这取决于在给定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孩子正确、有效得处理。亲子教育的过程,有时父母们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育儿错误,尽管这不影响对孩子管教的初衷,但也会妨碍到正确有效的管理。同时,父母自身要足够优秀,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进而提高孩子的行为意识。谈判这是一种无效的教养方式。如果父母允许孩子参与讨论事件的结果、行为的界线、规则的制定,其后果也许将有利于孩子自身。正如育儿专家解释的那样:孩子会成为推动边界的专家,因为他们知道凡事都可以变化、都有商量的余地。如果父母执行这种无效的育儿策略,可能会出现孩子对规则的公平性进行辩护的情况。解决方案:对于选择谈判的父母,需要对孩子的规则、后果有明确的认知和预期。不要让孩子改变既定的规章制度,或者因为他们的表现、观点而转变对行为后果的态度。所以,父母的明确与坚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帮助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必经之路。尖叫父母有时会在极度挫败感或疲倦时,以尖叫、责备作为对孩子的最后通谍。事实上,父母发脾气不太可能促进孩子行为的积极变化。如果父母表现得声嘶力竭、骂人、威胁,只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受控制。同样也意味着身为父母的权威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解决方案:家长首先需要有效管理自己的烦恼和消极情绪。为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权威的建立也基于对自我的尊重。过度呵护这类家长从来不愿看到孩子失意或窘迫,他们希望孩子前方的道路一帆风顺,孩子可以实现他想实现的一切,而不是经历任何的负面环境。然而,当父母赶着为孩子扫除所有障碍时,可曾想过:给他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了吗?只有经历挫折,孩子才知道如何战胜挫折。解决方案:不要担心孩子出现不快乐的心情,而是问问自己:“我为孩子做了什么,让他能够更好得独自逆转劣势?”完美主义有着完美倾向的父母往往总觉得孩子做的不够好,却忽视了孩子的付出与努力,主观坚持认为孩子还可以做得更棒。解决方案:完美主义父母需要适当拉开自己与孩子的距离,至少对于自我期望与孩子的实际能力之间,不能脱钩。施压、责骂、苛求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更束缚他们的手脚。无止境的应允对孩子物质要求的纵容,只会创造虚假的优越感。不但会为孩子长大成人后制造问题,同样也会影响他们制定并实现自我价值。解决方案:这类父母需要学习说“不”-当孩子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允许孩子释放各种不满。这类父母需要改一改这个毛病,跟孩子说不,同时严于律己,不要再把各种玩具作为孩子的奖励,否则孩子会变得更加地骄纵。

    小二

    2020-03-11

    2199
  • 避免儿童性早熟,应少吃这些东西

    4~8岁是儿童性早熟高发期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孔元原 :医学上把“女孩8周岁以前乳房发育,10周岁以前月经来潮;男孩9周岁以前第二性征发育”称为性早熟。儿童性早熟原因是多方面的。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4~8岁是儿童性早熟高发期,不少孩子2岁就有症状。尤其当孩子抱怨乳房疼时家长一定要警惕,一旦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现象,就应及时带孩子就诊。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给孩子洗澡是最好的观察时机。预防性早熟 这些食物少给孩子吃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柴松岩 :鹌鹑蛋鸽子不宜吃中医认为,鸽子是兴阳之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鸽子善于交合,那个“鸽”字,是由一个“合”字和一个“鸟”字构成的,所以说鸽子其性最淫。除鸽子外,还有鹌鹑和虾,也都是兴阳之品,是经过古人验证的,在一些中医典籍里都提到过。因此,幼女须慎服。虾皮羊肉要少吃流行的东西不一定对身体就有益。比如说羊肉串,她常常看见一些做父母的,大把大把地给孩子买烤羊肉串,孩子两手抓着羊肉串,一手抓一把就往嘴里送,羊肉性燥,不能是这么个吃法。动物肾脏要禁吃还有一个关于牛腰子的病例,也让柴老记忆犹新。一位厨师长,有一天他给孩子吃了一个牛腰子,吃完以后这孩子7天不睡觉,情绪非常亢奋。

    小二

    2020-03-10

    907
  • 什么时候培养孩子绘画能力最好?

    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对孩子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促进孩子在这方面才能的发展。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根据统计,儿童绘画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 2-3岁开始训练的孩子,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2-3岁是儿童视觉 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对儿童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促使孩子绘画才能的发展。两岁宝宝的小手,不再是抓到东西就送到嘴里,开始尝试把手里的东西敲、扔、拍、舞动等等。如果这时候就开始提供画具,让他们尝试通过手部的动 作,在纸上变出各种线条、色块。对他们来说,他们手下出现的不同的痕迹,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呀。从涂鸦过程中学习到点、线等符号,并发现了这些符号与手 部动作的关系,是人生中创作记号活动的开始。早期的涂鸦活动帮助幼儿大肌肉的发展,并且从重复的动作中学会视觉的控制。2岁以上的孩子,他们能有目的地使 用象征式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个时期是学画的最佳年龄。开始时,当看到宝宝的“作品”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有些父母会非常着急地教宝宝画太阳、画小草、画白云、画树林……或是对比其他同龄小朋友,然 后很受挫折地认为自己的宝宝很笨。其实,小宝宝开始握笔,在一张白纸上乱戳,对于他就是非常大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大人对于宝宝涂鸦,应始终抱 一种赞叹、惊喜、鼓励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鼓舞宝宝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这个色彩斑斓的纸笔世界。如果这时妈妈、爸爸有一丝丝着急、失望,对于你身边的 小小宝贝都是一种打击,敏感的宝宝也许因此会拒绝涂画游戏,甚至拒绝纸和笔,对学习行为产生反感,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父母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教孩子画点、线和圆圈,例如:下雨了,让孩子画线条、画点;又如:点蚊香、绕毛线球时,教孩子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锻炼 孩子的手腕肌肉。在孩子掌握了线、圆圈、点的画法的基础上,父母应启发孩子观察简单的物体,逐渐训练孩子能画出象征性的图形。由于孩子比较容易掌握画圆 形,故一般在教孩子画简单的物体时,应该从圆形开始,如画苹果、糖葫芦等,再逐步过渡到方形、长方形,例如画手帕、窗户等。父母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 起孩子对物体色彩的注意,培养对颜色的兴趣,逐步认识3至6种颜色:红、绿、蓝、黄、黑和褐色,并喜欢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绘画。孩子刚开始画画,一般不敢大胆画。画的线条一般都很轻、弯弯曲曲,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地画,尽量画大一些,最好每次都把纸画满。一个孩子有无绘画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因此,家长应紧紧抓住孩子2-3岁这一关键期加以培养。

    lara

    2020-03-09

    1994
  • 【幼儿长荨麻疹,家长该如何做好护理?】

    荨麻疹属于多发病和常见病,研究表明:2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发过一次荨麻疹,主要的临床表现:皮损为风团,风团往往成批出现,可以迅速消退,反复发作,一般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过敏,感染等都可以导致,物理因素,冷热变化,摩擦压力也可以引起荨麻疹,很多人很难一下子明确病因,需要长期观察排查,从生活中寻找。家长在生活中仔细去观察,例如在孩子出疹前2-3小时吃过什么食品,到哪里去过,闻到过什么气味,接触过哪些特殊的东西等 ,是否有出现荨麻疹的情况,避免以后与这些过敏原的接触,预防过敏现象的发生。荨麻疹的治疗:首选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两岁以上),西替利嗪(6个月以上)等,具体剂量遵医嘱。宝宝痒的厉害,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或者激素类药物。生活中家长要如何最好护理?1.冷敷:家长可以用冷毛巾在发疹的地方进行冷敷,敷几分钟,可以帮助局部止痒,也可以促进血管收缩,帮助皮疹恢复。2.远离致敏因素:如果荨麻疹反复发作,家长一定要想想最近是不是接触了什么明显的致敏因素,比如感冒,腹泻等相关感染,口服药物,海鲜等平时很少吃的食物,另外还有灰尘,花粉等。3.及时就医:如果宝宝荨麻疹反复发作,瘙痒难忍,冷敷没有效果,宝宝同时出现胃肠道水肿,恶心、呕吐、腹痛等情况,建议及时去医院。

    安论工作队

    2020-03-06

    1109
  • 宝宝经常呛奶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大人还是宝宝,都能做到吞咽动作与自主呼吸间很好的协调。人体这部分的结构非常精巧,会厌、声门、保护性的反射和吞咽协同作用,进食吞咽时,声门会自动关闭,遮盖住气管,使食物只进入胃中而不会进入气管中。从人体生理机能上来说,食管和气管,同一时间只有一条通道是通畅的,以确保不会有异物进入呼吸道中。宝宝呛奶的原理,和我们喝水呛到非常类似。比如奶水中混入了空气,宝宝吞咽时,奶水需要通过食道进入胃中,可是空气得通过气管进入肺中,声门无法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就会有少量奶水误入气管中,从而引发宝宝呛咳吐奶,出现呛奶现象。宝宝呛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1、 宝宝胃容量较小,假使喝太多奶或喝完奶后未排气就容易呛奶。2、 奶嘴的孔洞较大,例如奶嘴为十字洞,通过奶嘴的奶水量太多而导致宝宝呛奶。3 、喝奶姿势不正确,也会呛奶。4、 当宝宝感冒时,因呼吸道有感染,使得鼻子呼吸状况不顺畅,吞咽不协调时。5、 有胃食道逆流情形的宝宝很容易呛奶。6、 早产儿、有唇颚裂、心脏病、重度唐氏儿或是脑瘫的宝宝,因其吸吮力较弱,呛奶几率也较高。5个妙招可以有效预防宝宝呛奶奶水中混入了空气,是造成宝宝呛奶的最常见原因,因此,调整喂奶的速度,注意喂奶的姿势,就能较好地预防宝宝呛奶。1.在宝宝情绪稳定时喂奶,而不是在哭泣或欢笑时,不要让宝宝饿很久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2.母乳喂养时,注意哺乳姿势,宝宝应斜躺在妈妈怀里。妈妈一手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乳头喂哺,以防乳头堵住宝宝鼻孔,并控制奶水的流速,以免因奶汁太急引起婴儿呛咳。3.妈妈喂奶时应用心观察宝宝,若宝宝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发青,应立即停止喂奶。4.如果是人工喂养,注意观察奶水从奶嘴中滴出的速度,选用孔径合适的奶嘴,不采用出奶孔过大的奶嘴喂奶。5.喂完奶后,将宝宝直立抱在肩头,轻拍婴儿的背部帮宝宝打嗝,然后再放到床上。新妈妈一定要学的宝宝呛奶急救术轻微的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但妈妈要继续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如果宝宝出现呛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1.如果呛奶程度不太严重,宝宝出现呕吐、咳嗽现象,但面色没有发紫,应立即将宝宝的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用空掌心拍宝宝的后背。2.把手帕或纱布缠在手指上,伸入宝宝口腔中,将吐和溢出的奶水快速清理出来,避免吸气时再次将奶汁吸入气管,同时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3.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紫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应立即将宝宝俯卧在大人腿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奶水。4.如果上述方法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宝宝的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于将气管内奶咳出,缓解呼吸困难。5.观察宝宝的哭声和面色,如果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且面色发紫,要立即送医院。6.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宝宝呛奶的时候,千万不要竖着抱,因为竖着抱以后会导致奶液不容易被咳出来,反而容易进到更深的部位,导致呛咳会更加严重。

    卡卡。

    2020-03-04

    1602
  • 妈妈生病了,就不能给宝宝喂奶了吗?

    Q:妈妈感冒或者发热可以喂奶吗?A:如果妈妈的发热是由轻度乳腺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只要不是急性传染病,可继续母乳喂养。感冒的妈妈喂奶时要戴口罩,别对着宝宝打喷嚏,平时让未生病的家人看护宝宝。Q:妈妈吃了药可以喂奶吗?A:妈妈发热时,吃了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这两个药物对于哺乳期安全性比较高。其他药物,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只要服用的药物安全性高,是可以继续哺乳的。在就诊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医生,你处于哺乳期。Q:妈妈得了乳腺炎可以喂奶吗?A:妈妈得了轻、中度的乳腺炎可以继续喂奶,如果喂奶时感觉疼痛难忍,可以用吸奶器吸出来后用奶瓶喂养。Q:乳头内陷或破损可以喂奶吗?A:乳头内陷的妈妈喂奶的时候要让宝宝含住乳晕,而不是叼住乳头,大部分宝宝可以从扁平或内陷乳头中吸吮出乳汁。妈妈如果乳头破损较轻,可以继续哺乳;乳头破裂严重,因为疼痛无法哺乳,可以把乳汁挤出来喂宝宝;还可以用乳头罩吸吮母乳。

    我是你得不到的爸爸!

    2020-03-03

    872
  • 谁说强势的妈妈教育不好孩子?这样的强势,我觉得刚刚好

    网络上,经常有批判强势妈妈的文章,比如小编刚刚就刷到一篇,说母亲的强势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内心普遍是害怕的,甚至是想远离的,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自己也不愿意和妈妈多交流,因为内心是无比恐惧。但是,在竞争激烈、变化日新月异的现今社会,你们觉得当妈妈的需不需要强势呢?强势的妈妈,大家通常意义上的女强人,其实也意味着性格独立、处理事情快、准、狠,能够更有效率地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各种琐碎。而家庭的有条不紊,是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只要妈妈不把自己的强势强加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间,我觉得强势的妈妈更能好好爱孩子。作为一个强势的妈妈,我是以这样的方式爱孩子的,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孩子也很开心,今天分享出来,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同不同意这样的做法。强势,是温柔的强势强势,并不是咄咄逼人。工作上,我总是很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今日事今日毕,从不拖延。处理事情我是逻辑清楚的,能用一句话表达清楚的,尽量不用两句话。但待人和接物,我是不一样的,我对待同事都是十分温柔而友好的,工作上的难题一起克服,互相鼓励而并非相互指责。对待孩子,我也是一样的处理方式。我会给孩子立规矩,比如要讲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提前做好准备,每天睡觉前把第二天上学的小书包先整理好;做事勤劳,力所能及地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活。有时候,孩子也会有不配合,也会想反抗,我会试着鼓励孩子,跟孩子旁敲侧击地讲故事,最重要也是我一直坚持的,就是我都是自己做到才要求孩子做到,以身作则是我的原则。我觉得我的强势,是温柔的强势。强势,却依然热衷于表扬孩子有的人觉得家长强势,必然会看不起做事不如自己的孩子,经常批评孩子:“怎么做了这么多次还做不好?”“系个鞋带有这么难吗?”“这道题目这么简单都做不出来?”……但我的强势,包括我强势地认识到表扬孩子的重要性。一个从小被家长表扬大的孩子,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对人对事都更有自信,态度更加积极。所以我总是想着法子表扬孩子,哪怕有时候觉得孩子做得真的不咋滴,我也是尽量给予孩子老母亲慈爱的微笑,告诉孩子他能完成这个任务是多么了不起。而孩子呢,哪怕他觉得妈妈的这个表扬有些“过”了,他依然是十分期待妈妈的各种拍马屁式的表扬。我觉得我的强势,是热衷于表扬孩子的强势。强势,并不替孩子做事情我们家的孩子,一直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妈妈会给他一个方向和指引,但并不会帮他把事情做了。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经常布置各种手工作业,有的真的挺难的,但每一次我和老公都是陪着孩子一起做,从没有直接就帮孩子完成了。虽然,自己完成需要1个小时,跟孩子一起做要花3小时。我自己知道,我是个强势的妈妈,我做事情速度很快,所以我一定要控制自己,属于孩子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无论如何我都耐着性子让孩子自己做,或者必要时陪孩子一起做。我觉得我的强势,是不替孩子做事情的强势。如上三点,是我,一个强势的妈妈教育孩子的三大原则。不知道,你们同意我的做法吗?

    母校就是一走就装修

    2020-02-16

    779
  • 不差钱的家庭就能生二胎了?太天真了

    近些年,随着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增大,很多夫妻都萌生出准备做丁克的想法。的确,养育一个孩子首先需要的就是经济支持,如果养育一个孩子给原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影响的不仅是自己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耽误孩子的成长。前些天,某社交平台上有人提出的一个问题引起了网友积极响应——那些长期丁克的夫妻后来过得怎么样了?其中有一对夫妻是这么回答的:“原本以为自己能够一直丁克下去,后来我们有钱了也有闲了,去了很多想去的国家,但是突然没有太大的生活热情了,于是突然醒悟养孩子可以给生活增加不少乐趣。但是我们现在都40多岁了,虽然有钱了,但却发觉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养孩子并不是只要有钱就都可以完美解决的。”的确,现实也在告诉我们,虽然有些家庭不差钱,生二胎也有人帮忙带,但是年纪太大,养娃确实就没那么容易了。1、停不下来的去赚钱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养育孩子相当于一个无底洞。从孩子出生开始,如果双方老人没办法或者没能力帮忙带孩子,又希望宝宝能得到全面得当的护理,那么就需要求助月嫂的帮忙,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要么全职在家带孩子,要么就需要月嫂的帮忙,这是很多人面临的选择。全职带娃等于失去一份经济收入,所以更多的人选择自己外出工作赚钱,但40多岁的年纪在职场上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又是一种精神压力。2、身体体能逐渐下降衰老是每个人都逃不过去的宿命,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在慢慢下降。而带孩子无疑会不断消耗你的精力和睡眠,如果体力不止的话还容易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所以如果养育一个孩子,平时注意户外运动,锻炼出一个好的体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四十岁已是中年,如果家里老人身体不好,也正是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若此时再加上照顾孩子,无异于是给生活压力又添了一把火。因此不管是对于高龄生二胎的妈妈还是丁克家庭来说,生不生孩子或者生孩子之前都要一定评估好自己的生活状态,别仓促做决定。

    母校就是一走就装修

    2020-02-16

    727
  • 国家卫健委:儿童和孕妇是易感人群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了《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儿童应尽量避免外出通知提出,儿童应尽量避免外出,不到人员密集和空间密闭的场所,不走亲访友,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接触,确需外出的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家长要加强居室通风,做好室内消毒,创造清洁生活环境,外出回家后洗手更衣再接触儿童。家长要教会儿童正确洗手方法,督促儿童勤洗手、不乱摸,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充足睡眠,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母亲母乳喂养时要佩戴口罩、洗净手,保持局部卫生。家长为密切接触者的家庭,家长需居家隔离的,应当与儿童分开居住。儿童如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当及时就诊,遵从医务人员指导。暂停面对面新生儿访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疫情防控方面,要将来自疫情发生地区、外地返回居住地的儿童作为重点人群,加强发热和症状监测,进行有效管理。指导家长和儿童科学认识和预防疾病,增强防控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同时,在疫情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合理调整儿童保健门诊和预防接种门诊,暂停面对面新生儿访视和儿童健康体检,通过微信、电话、视频等方式开展在线咨询和指导。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要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要求,做好发热患儿的筛查、疑似患儿和确诊患儿的处置。要分区域设置普通儿童就诊门诊和发热门诊(诊室)。各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儿科医生,参与患儿救治,并对基层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妇幼保健机构要分区域设置普通儿童就诊门诊和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当立即转诊到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有条件助产机构应设发热门诊通知要求,助产机构要结合实际,尽可能为产科门诊及病房设置独立进出通道。要通过微信、APP、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对孕产妇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根据孕产妇具体情况,必要时可适当调整产检时间。对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高危孕产妇,指导其按时接受产前检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因担忧、恐惧而延误病情。对临近预产期且建档机构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的孕产妇,要及早作出合理安排,并及时告知孕产妇,减轻其焦虑感。对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且有流行病学史的孕产妇,要指导其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各地要按照相关要求在有条件的助产机构设置发热门诊,指定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为疑似和确诊孕产妇提供疾病救治和安全助产服务,确保母婴安全。产妇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确诊后未痊愈者,暂停母乳喂养。鼓励对儿童孕产妇“网上问诊”各地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作用,借助“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势,对儿童和孕产妇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医疗卫生机构要利用短信、微信、微博、视频等新媒体,通过开设“网上问诊”、“发热门诊”等服务板块,开展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保健在线咨询和指导。同时,社会力量举办机构开展与儿童和孕产妇相关的早教、亲子活动和保健服务的,鼓励以互联网形式提供,暂停线下活动。

    猫叔

    2020-02-03

    784
  • 面对“别人家的孩子” 你能忍住不攀比吗?

    过年走亲访友 “花式比娃”在所难免面对“别人家的孩子” 你能忍住不攀比吗?新年将近,走亲访友时围绕孩子的“攀比大赛”或许在所难免。熟人儿见面的例行寒暄想必你一点不陌生:“你家孩子学习怎么样啊?考了多少分?”“你家孩子都报了什么兴趣班啊?”“孩子这个子可不算高,是不是缺钙呀?”不管平时对孩子满意或不满意,在跟别的父母聊起娃时都会发现: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优秀,我家孩子怎么就是一皮猴子呢?过年期间,面对“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你能忍住不攀比吗?为啥孩子总被家长拿来“比”?为啥过年的时候,父母之间的“攀比大赛”就围着孩子的成绩、优秀程度来呢?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原因: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荣耀 对很多父母来说,生了娃之后,自己的生命里就剩下孩子了,或者说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了。父母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自然是希望把自己最重要的部分跟别人比,希望压别人一头,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敬佩。家长想让别人认同自己 还有就是希望别人认同自己,认同自己的辛苦付出:我家孩子有多优秀,我就有多努力。特别是宝妈,为孩子付出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不理解,甚至孩子都不认同,导致宝妈需要别人认同自己的付出。这也就衍生出另一个攀比方式:比惨,比谁家的孩子更不好管、更让人头疼。攀比让父母和孩子都受伤其实,父母在攀比的时候,更多比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条件,如果只是一味地责怪孩子“不努力”、“不争气”,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总是把羡慕的目光投给别人家的孩子,无论是家长还是自家娃都会“很受伤”。父母因此产生焦虑而乱了方寸 父母无论平时多心平气和,一旦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我为什么不能拥有别人那样的生活,我为什么不能拥有别人那样的孩子?”因攀比还会产生不满,父母在接下来对孩子的教育中会乱了方寸,比如说:强迫孩子打乱之前的生活节奏、逼着孩子努力学习;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对孩子不断地埋怨、斥责等。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好事,但是根据“别人家的孩子”的情况,来硬性规定自家孩子,这就未必有效果了。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 在父母的攀比下,自家娃不断地被“矮化”:成绩不如别人,就是不够优秀;沟通不如别人,也是不够优秀;甚至孩子在打架的时候输,都是不如别人优秀。父母容易拿孩子的短处跟别家孩子的长处相比,孩子在这种“不如别家孩子优秀”的言论中,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伤害。孩子出现防抗心理 被拿来比较的孩子很容易因为自尊心受损而把不满加诸父母身上:爸妈让我在众目睽睽下丢人了;把那说得好像我一无是处……这么想着,孩子还会出现反抗父母的心理。试试这三招 带娃更淡定攀比是多数人都无法抑制住的冲动,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父母抑制自己不去“攀比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作为父母的一种进步。父母该如何面对“别人家孩子”带来的攀比呢?试试这三招儿:因娃施教,掌握好自己的节奏 每个家庭的人员结构、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优缺点也各不相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根据自家的氛围和孩子的性格做出调整。比如孩子性格比较跳脱、坐不住,喜欢跑跑跳跳,家里一直的教育方式也比较欢乐,父母就不要一下子给孩子报很多画画、钢琴之类的兴趣班。要培养孩子的耐心,也要慢慢来。如果父母因为“别人家孩子”而一下子给孩子太多压力,这不仅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会给自己、家庭找很多麻烦。自信,勇于面对差距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父母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某一方面跟别人的差距。面对差距的时候,父母可以思考:如何正确弥补这个差距。比如上面说到,孩子性格比较闹,坐不下来。父母要做的,不是让孩子坐下来、坐很久,上一些文静的兴趣班。而是应该看到孩子是缺乏耐心,从而对孩子在耐心上进行引导。在出现差距的时候,父母不要只看表面,而是应该看到更深层的东西,从而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如果只是学别人的表面东西,反而会压抑了孩子的长处,也没有提升孩子的短处。接受孩子是普通人 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的成长。每个孩子在长大后,大概率地会成为一个普通人。普通人就是有优点、缺点,做不到完美。但是普通人也会有属于普通人的梦想和幸福。父母要认同孩子的优缺点、认同孩子,从而让孩子认同自己,让孩子认同自己的优缺点,成为更能接受自我的人。

    Eat

    2020-01-21

    608
  • 教完孩子的东西转头就忘?不是记忆力太差

    有一次和小区中的宝妈聊天的时候,谈到孩子的记忆力问题,有一位妈妈很苦恼,她说自己的孩子已经快6岁了,但是记忆力特别差,刚教完的东西,转个身就忘了,加起来都没到一分钟,甚至开始担心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很多家长都会犯同一个错误,他们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和智商一样,好不好都是天生的。其实不然,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或者记忆大师,最开始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都是经过后天努力才取得巨大的成就。每一个问题的背后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孩子记忆力差,这5点原因家长要清楚:受记忆力发展规律限制孩子的记忆力就和身体成长一样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孩子的记忆力不是天生不好,而是受到了规律的限制。【0-1岁:模仿记忆】1岁的宝宝已经可以感知到周围人的动作,会下意识模仿大人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记住更多的肢体语言,认识更多事物。【1-3岁:长时记忆】随着大脑的生长发育,孩子的脑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力也越来越好,但是这个阶段孩子只是无意识记忆,记忆的内容只是事物的表象,虽然记得快,但是很容易就忘。【3-6岁:意识记忆】3岁开始,孩子会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记忆力也从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记忆,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重复记忆,但是这个时期孩子虽然已经有意识主动记忆,但是对记忆的内容并不理解,这种记忆并不深刻。受记忆力特点影响6岁之前的孩子,记忆力的最大特点就是表象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受到思维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的限制,孩子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无法像大人一样看到事物的本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能记住那些在他看来有意思的东西。专注力受到干扰,记忆分散专注力是记忆的基础,没有好的专注力,在记东西的时候无法集中精神,效果不会好。而孩子的专注力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特别大,大脑容易兴奋,再加上孩子的自控力也很差,造成记忆分散。错过记忆力的最佳时间人的大脑是有运行规律的,在不同的时间段,孩子的大脑激素释放量不同,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一天中,有3个记忆的黄金时间,孩子记得会更快:【早上6点-7点】经过一晚上的休息之后,这个时间段的大脑容量是很大的,而且是最放松的状态,还没有处理其它信息,这个时间记忆很轻松。【上午8点-10点】早上做过一些活动之后,这个时间孩子的身体器官与神经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记忆力会很清晰,一般都会在这个时间学习数学与英语等逻辑比较强的知识。【晚上睡前1-2小时】睡前的2个小时是大脑重复记忆的关键时间,无论是身心都感到放松舒适,这个时候复习之前接触的知识,记忆会更深刻。教育方式选择不当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会伴随孩子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记忆,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死记硬背”可以说是众多家长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对孩子来说确实最坏的方法。刚教完“转身就忘”,孩子记忆力太差,背后的5点原因家长要清楚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跟不上,即使当时记下来了,真的就是转身的功夫,就能忘得一干二净,而且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为什么?因为对记忆的内容一点都不懂,就好比让大人去背《史记》一样,晦涩难懂的内容,谁都记不住。

    媳妇比老婆来的好听

    2020-01-17

    806
  • 孩子们的期末考成绩出来了,你崩溃了么?

    前几天,湖南衡阳一个六年级的小男孩让无数家长心里一惊。这个孩子,突然嘟囔着「冲啊,来吃鸡啊!」等莫名其妙的话,家长吓得赶紧带他去了医院。孩子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脑炎。医生解释,这个病一般高发于青少年,主要原因是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的。这么小的孩子,经历了什么,竟然会变成这样?原来,临近期末考试,孩子每天复习到深夜,在发病的前一晚他竟然连刷了8套试卷。医生提醒,学生应合理作息,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作为父母,肯定不想让孩子这么累。第一眼看到那个软糯的婴儿,我们温柔似水,想着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可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自然而然地对他充满了期待,总怕孩子变得平庸,一想到这句话:「孩子小学成绩不好,就不容易上一所好中学;中学教育跟不上,就不容易进一所好大学。起点低了,未来的人生就更辛苦……」大家就仿佛打了鸡血,在陪娃的路上变得激进起来。世人眼中优秀的孩子,父母会视他如宝贝;而那个看上去「不太如意」的孩子,父母通常就会变脸,忍不住吼、骂甚至动手。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当他说「我没考好」,你要怎样回答呢?千万不要把孩子和别人比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是个差生。每次考完试,听着外甥的优秀成绩,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说:「你看你表弟,为什么你就不行?」开始他不作声,后来有次,我正夸着外甥。儿子突然说:「你喜欢他,就让他做你儿子好了!干嘛总拿我和他比。」我一愣。「反正我就是个笨蛋!让你丢脸,不配做你儿子!」儿子说完哭着跑回了自己屋里。没想到儿子这么在意我的想法,也没想到我早就伤了他的心。看过一个调查,近30万网友票选出最讨厌家长说的五句话,「别人家的孩子」排名第二。被父母拿来与别的孩子比,是每个孩子心里的痛处。也许你说时有口无心,但那些刺耳的话语,都深深地扎在孩子的心上,给他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知乎上有位匿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从小学习成绩不太好,经常被老师留在学校改错。每次考试回家,妈妈总是说:「没事儿,考得不错,下次不要错就好。」有一次,她很难过地问妈妈:「我是不是很笨?」      妈妈说:「你知道吗?锅越大,开水就越慢。他们的锅小,所以很快就开了。但你的锅大,得慢慢开。你现在可能不如别人,但以后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在妈妈的鼓励下,这个笨小孩后来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尽管孩子暂时落后,这个妈妈却不慌不忙,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让孩子越来越自信。当孩子有追求的勇气、有健康的心态、有悦纳自己的智慧,就会以自己的方式走向幸福。别因为成绩打骂孩子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难免给孩子带来压力。比起一时没考好的孩子,更让人担心的是那些恐惧考试的孩子。好友的儿子平时也挺努力,可一到考试就掉链子,甚至多次涂改分数欺骗她。有次孩子在我家,和他闲聊,他委屈地说:「考不好,我妈就会骂,所以一考试我就很紧张。」我把这话告诉了好友,她才恍然大悟。一个总在考差后被骂的孩子,每次考前考后,他想的最多的不是如何去考好,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如何狡辩、撒谎,如何应付、对抗父母的打骂上。后来她调整了方法,稳定情绪,注意观察儿子的学习状态,和儿子一起制定了学习时间表,明确到点完成,余下的时间由他支配。神奇的是,自从按时间表来,孩子多数时候都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其实打骂是很快的,一打,孩子就说:「我错了,我会改。」可孩子真的明白错在哪里,知道怎么改吗?如果只是打骂,孩子就会心安理得地做「坏孩子」,他的成长方向将变得未知。所以,抱抱那个考差的孩子,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研究下到底差在了哪里。当孩子被理解的时候,他才会走出困扰,思考怎么调整自己,去想办法取得好成绩。对孩子来说,一个了解自己的父母,要比责备、说教、打骂的父母更有帮助。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最近,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五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出了一个狠招:他让学生结合本学期数学课的内容,出一张试卷来考家长。小将出马,各显身手,父母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弱势群体。曾经高考数学148分的学霸,只考了78分,儿子毫不客气地在试卷上批注:「回去叫你家长签名!」辅导了5年功课的妈妈,做题速度让孩子一通数落:「这么基础的题,给你80分钟没做完,给你90分钟还没空检查计算,你好好反省吧!」平时爸妈总出超纲题,这下许多同学趁机设立了拓展题、思考题,把什么数独、函数、奥数题都放了进去。逼得家长在题目下面无奈地写了两个大字:「不会」。真的要给这位老师点个赞,不仅让孩子梳理了学的知识,同时也让家长体会到孩子要考高分确实不易。其中有个只考50分的妈妈,让人佩服。她故意把题目做错,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给她讲解错题。妈妈的「笨」,激发了孩子的斗志,孩子就更愿意自主学习。在孩子面前示弱,敢于说「我不会,我不行」的家长,反而让孩子有了「看我的吧」的动力和勇气。孩子的人生,如同一本书,翻开开头并不能猜透结局。我们的心态,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自己。这个世界不缺少闪光的孩子,缺少的是欣赏他们的眼睛。人生的路很长,犹如马拉松,处处都有超越的可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心态,才是根本。我们要相信,孩子都是优秀的,可能他们会走在不同的路上,但都会有自己的人生。请对那个拿着试卷回家的孩子说,「无论考好考坏,妈妈都在等你吃饭!」

    疯癫小可爱

    2020-01-16

    5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