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母婴育儿 > 幼教论坛
母婴育儿
帖子 版主:母婴育儿版主
筛选 :
作者 查看
  • 小宝宝不爱吃蔬菜,这些妙招妈妈要学会!

    1.把孩子不爱吃的蔬菜和其他食物混合起来。可以将蔬菜包装在其它食物内,比如做成包子、饺子、馅饼,菜卷等,或者加在粥里面都可以的。妈妈们可以尝试一下。2.给孩子动手的机会。比如让孩子参与到择菜,洗菜这些小事情中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把食物加工成手指食物,比如做成小条,小丸子之类的,吃饭的时候家长不要喂孩子,给孩子洗干净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增加进食乐趣。3.看绘本讲故事选一些有关的绘本跟宝宝一起看,如《不幸的卷心菜》《为什么要吃蔬菜》《不吃糖,不许吃蔬菜》等,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4.改变食物的形状。妈妈费点心思,把菜切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摆成好看的图案,颜色搭配的尽量好看一点,引起宝宝的食欲。5.父母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爸爸妈妈首先要为宝宝做榜样,带头多吃蔬菜,并表现出津津有味的样子。然后多向宝宝讲吃蔬菜的好处和不吃蔬菜的后果,有意识地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宝宝懂得,吃蔬菜可以使身体长得更结实、更健康。还要注意改善蔬菜的烹调方法,给宝宝做的菜应该比为大人做的菜切得细一些、碎一些,便于宝宝咀嚼。6、找到替代蔬菜如果妈妈各种方法都试了,孩子还是拒绝某种蔬菜,那就不要再过分强迫了,否则有可能更增加孩子的厌烦感,适当的妥协一下,可以找到与它营养价值类似的一些蔬菜来满足孩子的营养需要。然后,过一段时间可以再次尝试,不着急,慢慢来。

    媳妇比老婆来的好听

    2019-11-15

    548
  • 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这么沉迷手机?

    造成孩子沉迷手机的常见原因:1、看护方式不恰当,缺少陪伴有些大人希望孩子安静下来,会直接把电子产品给孩子。让孩子玩手机、看电视,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很安静。当孩子感受到和父母在一起更加有意义的时候,就不会沉迷于手机游戏了。陪伴和陪着,是有本质性区别的。有些父母虽然是在家里但是陪孩子的时候却是心不在焉的,边看手机边陪孩子,对孩子说“你玩你的,妈妈/爸爸陪着你”。但是这样的陪伴,却并不是孩子需要的。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都是大人不经意之间的看护方式造成的。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或者是不理解孩子到底需要是什么。因此当孩子发生不当行为的时候,比起批评与责骂孩子,大人要先进行自我反思。2、父母的坏榜样我们经常说“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可又有多少家长真的记住了这句话呐?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手机不离手,对于孩子的需求不管不问,那么孩子就会依赖其他的物品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看手机的行为也是孩子模仿的最重要的一方面。学龄前的孩子都是在无意识的模仿中成长起来的,并且孩子没有鉴别能力,你的言谈止,孩子看到了之后都会照单全收,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所以我们也经常说孩子是家庭的代言人,因为我们的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当孩子看到父母在游戏面前如痴如狂的时候,孩子也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你能玩我不能玩?”因此,父母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制定的规则不能光限制孩子,我们自身也要以身作则。在生活当中和孩子找到共同的爱好,参加有意义的户外活动,也有利于增加亲子关系。3、过多的批评和限制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主要是从中体验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达到的成就感。因为在游戏中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感觉自己能做很多的事情。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英雄的情节,来证明我是可以的。”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到家长的批评指责,或者家长为了安全而过度的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这些都会让孩子在生活中没有成就感,那么他可能就会依赖游戏中虚拟的世界来体验自己的成就感了。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经常的和孩子讨论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遇到事情分歧的时候,没有绝对的对错,允许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案。在讨论的过程当中,父母需要做到的是面带微笑看着孩子,这样的话可以给孩子足够的自信,听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不打断、不评价,让孩子感觉到成就感。同时使用积极的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比如说告诉孩子“如果你想玩游戏,那么我们可以先做完作业再玩,这样的话你会更踏实一些。如果你专注的话,作业会写的更快,这样的话会有更多的时间我来陪你一起玩。”尽量避免用消极的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用积极的正向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的氛围。这样的话,孩子和父母的互动多了,也就不会太过于沉溺于手机和游戏的虚拟世界了。

    Boy

    2019-11-14

    1231
  • 孩子咳嗽了要吃止咳药吗?

    咳嗽是宝宝一种本能的动作反应,它能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发生堵塞以及继发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咳嗽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表现,咳嗽对宝宝来说是有益的。很多疾病都会引起的咳嗽,比如感冒是引起咳嗽的最常见原因,但除了感冒,支气管肺炎,肺炎,异物呛咳,刺激性烟味等都可以引起宝宝咳嗽,咳嗽并不会导致肺炎的发生,很多家长总认为宝宝咳嗽了若不及时吃药,或打针治疗,会引起肺炎,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误区,正常来说是肺炎导致了宝宝有咳嗽的表现,肺炎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并不是咳嗽导致的。如果宝宝一咳嗽就止咳,咳嗽止住了,这时呼吸道异物没法排出来,这就导致本质问题还存在,只是被掩盖住了,反而不利于咳嗽的恢复。最新美国儿科学会指出:6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用止咳药。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则建议6岁以下的儿童都不建议服用止咳药,包括复发感冒药。因此,当宝宝咳嗽时弄清病因对症下药才是关键,家长千万不要给宝宝随便用药。当宝宝咳嗽时,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如果咳嗽并不会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及睡眠,那么建议6月龄以下孩子增加奶量,6月龄以上孩子可以喂点温水,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有利于排出,室内湿度调整在50-60%,孩子可以让孩子在充满水蒸气的浴室内待会,都是有助于缓解症状的。宝宝咳嗽的原因很多,而生活中很多家长遇到宝宝生病心里还是没底,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带宝宝去就诊:咳嗽时间超过2周,并且咳嗽情况不好转;伴有持续的发烧,体温超过39度;宝宝精神状态差;呼吸费力,嘴唇发青;食欲差,烦躁哭闹影响正常休息。

    拉钩为什么要上吊

    2019-11-11

    493
  • 孩子们抢玩具起冲突,大人如何有分寸地引导?

    宝宝们在一起玩耍,一言不合就突然起了冲突,就拿“抢玩具”来说,这可能是最常见不过的事情了,那么在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走时,或者自己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和正确的引导呢?宝宝的玩具被抢怎么办?这时家长应该第一时间问问孩子的感受,小朋友拿走了你的玩具,你愿意吗?孩子若不愿意,并且表示不想分享让其他小朋友玩,妈妈应该告诉孩子“没有经过你同意,他不能玩你的玩具”。如果孩子自己可以很顺畅的表达给对方,这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给对方说清楚,孩子若自己解决不了,家长可以出面帮助孩子要回玩具,家长这时可以这样说“你好,你想玩弟弟的玩具要经过弟弟的同意奥,这是弟弟的玩具,他还没有玩够呢”。另外,逼着孩子分享是对孩子的一种剥削,很多家长碍于面子和礼貌,觉得应该让孩子大度分享,而强制的分享,是对孩子的伤害。宝宝在2岁左右,他可以从照片和视频中认出自己,明白了“你”和“我”的不同,慢慢的宝宝会通过外界的物品来更好的确认自我。尊重孩子的意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水平。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育孩子,可以不分享,但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要拿。大人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孩子不愿意也没什么错,但是要让孩子明白那些东西是自己的,那些东西是不属于自己的。2.教会孩子商量。家长可以把平时的命令语气改为商量,这样可以促进一件事情的达成,让孩子的自我边界更清晰,让孩子做一个有耐心的人。3.家长要做好榜样。尊重孩子的喜欢的东西,帮助孩子保存好。借用孩子的东西时,要提前打招呼。4.拿了别人的东西要负责任。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玩具,应该带孩子去归还给小朋友,并且要求她道歉。

    合肥城事

    2019-11-07

    537
  • 如何在早期给宝宝做好语言启蒙?

    不要总是期望宝宝自己主动跟你对话,而是家长要和宝宝主动交流互动。很多家长以为,宝宝一岁以后才会开始说话,表达一个字、两个字,所以等宝宝一岁以后再进行语言训练,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可取的。因为视觉听觉是孩子一出生就有的。所以他在出生之后就进入了语言的准备阶段,就是前语言阶段,这对日后正常的语言进程是至关重要的。在0到2个月的时候,宝宝听声音有反应,能发出细小的喉音。2到3个月的时候,宝宝能够感受到不同声音,还有不同声音的语调。两个月的时候会有社会性微笑,三个月的时候能被逗笑,能笑出声。(什么叫社会性微笑?比如说看到妈妈就笑了,这就是社会性微笑);3到4个月的时候,宝宝会高声叫,会咿咿呀呀地发声;4到5个月的时候,宝宝会对着人和物发声。比方说,打针受了委屈,然后对着妈妈咿咿呀呀的好像在表达委屈;5到6个月的时候,喊宝宝的名字,他会转头知道你在喊他;6到7个月的时候,尤其是在7个月,他会无意识的叫说“妈妈”,但是这个妈妈也不是特别的妈妈爸爸,他是无意识的说;7到8个月的时候,宝宝会模仿大人的声音;8到10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进一步模仿语言。(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要经常跟宝宝碎碎念!)到了11个月的时候,宝宝能有意识的发一个音,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因为发音也需要喉咙那边的几个肌肉的配合,还有舌头的配合,才能发出一个清清晰的音。(当然刚开始宝宝的音都不是特别清晰)12个月的时候,你问宝宝爸爸妈妈是谁,他会有所指。你问他要东西,他也知道给你。在一岁以后,宝宝的语言表达就是从一个字慢慢过渡到两个字,三个字,然后再过渡到短句。所以妈妈们不要以为宝宝出生以后啥都不懂,就不跟他交流,或者把他们扔给老人或保姆。谁都不能代替父母的角色!语言的作用,本身就是把“心”里的话“表达”出来。所以,父母需要和孩子们交流,虽然他们不会说话,但父母肯定能感受他们的心,先和他们“对视”,让宝宝看着你,然后跟他们说话,回应他们的“嗯嗯啊啊”。让他们也感受到语言,感受到父母心中的表达,然后开启他们的语言启蒙。

    阳光

    2019-11-06

    961
  • 好奇宝宝总是不停问“为什么”,怎么引导?

    宝宝为什么总是那么爱问“为什么”呢?1、因为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孩子对周围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求知欲,他想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事物。2、宝宝从一切的未知中,得到答案,来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而父母就是宝宝最好的老师,所以当宝宝出现好奇时,就会频繁的去问父母,各种各样的为什么。3、家长在告诉宝宝答案的同时,宝宝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其实有时候宝宝是知道为什么的,但是需要家长的肯定,这样从宝宝自己口中说出答案,也是一种成就感。所以当面对宝宝很多的为什么时,家长应该引起重视,这样可激发宝宝的探索和创造力,如果家长表现出特别的不耐烦,或者对孩子发脾气,那么相对宝宝的问题会变少,对于求知欲旺盛期的宝宝,各方面都是不利的。所以针对宝宝现在的问题,家长可以按照以下建议引导1、面对宝宝的问题,家长首先不要不耐烦,也不要直接拒绝宝宝的问题,以免引起宝宝的挫败感,削弱宝宝学习的高涨性。2、如果宝宝问题较多,或者家长正忙,可以反问宝宝,火车为什么会趴着走,而不是站着走,你可以反问宝宝,“妈妈也好奇呢,那宝宝你认为火车为什么会趴着走呢”,一般这个时候,宝宝会有自己个人的见解,比如火车比较长,只能爬着走等等答案,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给个正确的引导,首先肯定宝宝的答案,然后可以和宝宝约定一个时间,让宝宝自己安静的想想,过半个小时再给妈妈其他的答案。这样既缓解了妈妈当时的不耐烦,也给足了宝宝思考的时间。3、也可以给宝宝买一些绘本,平时空闲给宝宝讲讲,或者让宝宝自己看,自己找答案。4、3-6岁左右的宝宝大部分都是这样子,所以家长也不必烦躁,多陪伴宝宝一起学习,鼓励宝宝去思考后再来问,而不是有问题直接去问,这样对于宝宝独立思考,以及沟通技巧、语言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都挺好

    2019-10-30

    518
  • 孩子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后,家长应该怎么做?

    2岁后自我意识和自主愿望显著增强宝宝2岁后,大人会感到他开始有脾气了,不如意、不顺心就会发脾气,甚至耍赖和乱扔东西。这都是很普遍的行为表现,他们往往不是故意的,只是在成长!此时,他们不再停留在只对周围环境感到好奇的阶段,而是开始有意识地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来解决一些问题,甚至开始通过反复尝试与犯错来获得根据因果关系进行思考的能力,从而对环境产生有意义的影响。简单来说,他们不再逆来顺受,开始出现“反抗”,知道说“不”。身体发育与智力发育不同步两岁宝宝的身体发育与智力发展之间存在着差距,一般来说,后者先于前者。也就是说宝宝的身体功能的发展尚未赶上心智技能的发展。例如,在玩积木的时候,宝宝可能非常清楚想要搭一个什么东西,但他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手将积木一块一块地垒起来拼搭出自己想要的形状,又或者他知道手里拿的拼图应该放在哪里,可他就是不能很好地将拼图放进去。这种身心不一致的沮丧感,让宝宝非常不开心,恰恰这个时候他控制情绪的能力又很弱,很容易就大闹一场。爸爸妈妈该如何去应对呢?1、让他闹一会儿,不要急着去理他当宝宝无理取闹、大哭大闹时,任何的安慰、讲道理,甚至批评都是苍白无力的,那么,索性就让他去闹吧,尽力制造一个美好的画面——你在闹,我在笑。孩子不会一直闹,等到他安静下来,再去给他一个拥抱,然后慢慢沟通,看他到底需要什么帮助。2、帮助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等到宝宝平静的时候,问他刚才是不是因为某件事没有满足?问他“是不是生气、难过”。父母得到确认后,可以和宝宝这样说:“下次你可以直接告诉爸爸‘我很生气’,你不说光哭爸爸妈妈是不会理你的。”当宝宝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候,父母也就可以用语言和他们进行沟通。3、让宝宝做“选择题”会容易的多当宝宝无理取闹时,父母切勿这样回应:“你到底想干嘛?你到底想要什么?”如果宝宝说了,你又满足不了他,那就不要这样说,可以直接把你能接受的结果告诉他,让他从其中选一个,比如“你要红色小汽车还是蓝色小汽车?你今天只能买一个。”“先抱再自己走,还是先自己走然后再妈妈抱?”心理学家认为,当宝宝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他们会最大限度内化自己的行为,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赋予更多的责任,这样行动力也更强。此外,让宝宝做选择题不但可以先稳住情绪激动的宝宝,还能缓和下当时的混乱状况,又达到我们的目的,而宝宝还会得意地以为是自己的主意。4、无关乎原则的事情,就让宝宝自己去作主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一个孩子精神独立,首先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2岁孩子的探索欲很强烈,父母可以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自由,这样不会破坏宝宝的好奇心。终究有一天,他们要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所以独立是一项必要的技能。

    合肥城事

    2019-10-29

    504
  • 孩子吃饭不好好吃,一边玩一边吃,有什么办法?

    家长你好,这个没有标准解决方案,线上描述的也不够清楚,针对类似问题,以前写过一个文章,分享给你,希望有作用。小孩喜欢边玩边吃饭的原因1.零食过多,正餐自然吃不下了。2.错误教养方法,看宝宝不爱吃饭,就采取边做游戏边吃饭等方式,却适得其反。3.食物品种过于单调,宝宝不喜欢吃。4.曾经有过不愉快的饮食经验,对食物产生了抗拒心理。5.妈妈太在意宝宝吃饭和宝宝谈条件,如:宝宝吃饱了妈妈就带你出去玩。6.没及时添加辅食,使宝宝的咀嚼能力、味觉发育落后,觉得吃饭很无趣。7.家长自己不以身作则,吃饭玩手机。小孩边玩边吃饭的危害1.影响消化吸收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进餐期间血液会聚集到胃部,以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宝宝边吃边玩就会使得一部分血液被分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减少了胃部的血流量,妨碍对食物的充分消化,使得消化机能减弱,导致宝宝食欲不振。2.导致厌食  宝宝吃几口饭就玩一阵子,必然延长了进餐的时间,饭菜变凉,容易被污染,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加重厌食情绪。如果饮食营养长期跟不上,将导致宝宝身材矮小孱弱。3.养成做事不专心的毛病  边吃边玩会使宝宝从小养成做什么事都不专心、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拉等坏习惯,对成长不利。如何纠正孩子喜欢边玩边吃饭的坏习惯1、控制零食宝宝零食吃得多,自然会影响正餐摄入量,所以妈妈应严格控制宝宝零食量,特别是正餐前1小时绝对不能吃零食。2、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制订家庭规则  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吃饭时妈妈可以将宝宝抱到大餐桌边和家里人一起吃饭,看到大家都在认真吃饭,小家伙会收起贪玩的心。所有人吃完饭才离开饭桌。给家人和宝宝定个规定,大家都吃完才能离开。老公吃得快,我让他吃完坐在饭桌陪宝宝。告诉宝宝大人会等你吃完,要慢慢吃。给宝宝制造一个良好的用餐氛围。3、饿宝宝一顿  宝宝不好好吃饭,许多妈妈会追着宝宝喂,结果反倒让宝宝养成不好的进餐习惯,所以,如果宝宝不主动吃东西,妈妈不妨饿宝宝一顿,当宝宝感觉饥饿时反倒会主动吃饭。4、丰富食谱  宝宝对食物不感兴趣,可能与饭菜味道不香有关系哟!为了提升宝宝的食欲,妈妈为宝宝准备辅食要尽量丰富一些,颜色也要鲜艳一些,以便更好地提升宝宝食欲。5、让宝宝自己动手。如果家长因为怕孩子自己吃饭撒的一直都是,就一直喂孩子吃饭,吃饭这个活家人代劳了,孩子自己坐着无聊了就开始玩起来了,不妨把食物做成手指食物,方便孩子抓握,或者买一个方便孩子吃饭的勺子,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增加进食乐趣,孩子把注意力都放在吃饭这件事上了,也就没有精力玩了。

    三七二十一

    2019-10-28

    631
  • 小宝宝什么时候才会开口说话?

    小宝宝什么时候才会开口说话?语言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2岁以后孩子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自我,如果孩子到了两岁仍不会开口说话,或者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缺乏交流性的语言,就一定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2 岁左右的孩子中有 17%语言发育落后,3-6 岁的孩子中有 6% 的语言发育落后,主要的原因在于孩子被过分的呵护,孩子没有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机会。语言发展的阶段和早期教育:1-2个月:感知语言,消极发音阶段。此时父母应与孩子多交流,孩子在出生以后渴望多交流,给孩子的交流越多,给他的信息刺激越多,语言能力的发育就会越快。孩子会将父母的表情、口型、语气等信息记录在脑中,等到孩子理解语言后,能够根据脑中积累的这些词语主动发音。3个月:与孩子交流时,孩子会发元音,并且能够笑出声音。4个月:孩子会发辅音,如“mu”、“ma”等。在孩子发出这些声音的时候,父母要与孩子进行及时的交流,要对孩子的语言有所应答。在与孩子反复应答和交流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将看到的与听到的联系起来,提高认知能力。5个月:咿呀学语。6 个月:在这一阶段模仿发音节,能感受到语气的变化。这一阶段不管孩子发出什么音节, 同样,父母要对孩子的语言有所应答,多与孩子交流是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最好方法。7-8 个月:“言语-动作”联系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训练非常重要,此时的教育要寓教于乐, 通过不断用新鲜事物的刺激来积累知识。将语言和动作联系起来,如:说“再见”时,扶着 孩子的小手摇摆,让孩子了解这个动作是“再见”的意思,长时间的刺激后会形成条件反射。 这个时期也是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阶段,要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意识到不好的不应 该做的事情。因此,在该阶段逐渐给孩子强化语言和动作之间的联系,培养良好习惯,给孩 子语言发育和行为发育打下基础。9-10 个月:孩子能学识图、识物,模仿发单字音。家长可通过图片教他认识物体,在形象 的学习中让孩子一边看一边发单字音,不断学习之后,将听到的和看到的联系到一起,积累 到一定程度之后,看到生活中的真实物体时,孩子就会认识并能发出相关的音节。11-12 个月:孩子会主动发音,如见到妈妈会主动地叫“妈妈”,此时一定要给孩子应答, 要让孩子觉得说话是有意义的。13-18 个月:仍然是语言理解阶段,孩子会懂得语言的命令,这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命名物体,懂得了语言的含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家长让孩子拿一个物 品,他会主动的将这个物品拿给你。在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有兴趣听故事,可以给孩子讲故 事并教他儿歌,从简单的两三个字的儿歌开始循序渐进地教,每讲一句让孩子重复一句,逐 渐孩子会接背儿歌。如果想让孩子记住一句话,可以让这句话在孩子耳边反复响起。此外, 家长应减少对孩子的溺爱,2-3周岁:宝宝可以理解大部分语句,能用4~5个词语组句,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和性别,会用“我、你、我们、你们”这些代词。到36个月的时候,宝宝能掌握一些基本语法;语言表达比较清楚,陌生人也可以听懂;会讲简单的故事。

    Donna.

    2019-10-25

    546
  • 孩子受到隔代教育的利弊有哪些

    是否隔代带孙,才是检测中国家庭的富裕标准。要多陪陪孩子,要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最好不要让祖父母过多带孩子。 但是中国的大地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祖父母帮忙带孩子简直是十个家庭九个家庭中招的事情。这也许有一小部分的原因是传统,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 当下中国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作为父母,留一个人在家看孩子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工作的那个人要养房养车养孩子,无论在繁华的大城市还是偏远的小县城,看看遍地开花的教辅机构就知道养娃的成本到底有多高?更别谈每到假期拥挤在首都、国外大学门口的夏令营娃娃们。 关键是很多妈妈在家就是最好的陪伴吗?看看很多全职妈妈的状态,每天忙个不停,十之八九还要遭遇老公出差收了门缝小卡片或者与下属逢场作戏抑或假戏真做的狗血故事。日本主妇的优雅生活,真的只是发生在日本。离婚?中国的赡养费可不像美国,供你缓一缓继续开始新的生活。中国的妈妈走上职场,有实现自己事业的报复心,也有不甘沦落不堪的被迫无奈。 找保姆?好的保姆可能比结婚找对象还难,万里挑一不说;关键价格可能比夫妻一方的纯收入还高。怎么办?都是外人谁也帮不了你。没办法只能找爸妈。老人就在这种“大家都如此”的舆情下出场了。看看小区9点钟带娃晒太阳的一群银发奶奶,再看看傍晚五点钟幼儿园小学门口聚集的一片片接孙子孙女的爷爷,当过父母的都知道不让祖辈帮忙的家庭是多么令人艳羡的富裕家庭,这可比家里是否买了三角钢琴更能检测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 无奈之选既然选择了,只能这样走下去。但是怎么才能让隔代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扬长避短呢? 如果下面的细节你有注意到,恭喜你还是走在了很多育儿家庭的前面: 1、 照顾小孩的事不能全部摊手不做。每天回家太晚,家务帮不上忙,但是照顾小孩的事情要参与一部分,洗澡也好,带睡也罢,父母参与的这部分对小孩来说既是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亲密时光,也是彼此聊天互动的好时机,比买什么智能机器人与孩子对话,对小孩的思维语言发展有益多了。之前的微头条也分享过一个硅谷女高管如何高效培养两个儿子。新西兰女总统可以在会议间隙给孩子喂母乳,所以只要你想改变,今天就可以改变。 2、 教育的目标和方式要由父母说了算。这个首先要和祖辈经常沟通,不能让他们在无形中越俎代庖。小孩的管教还是要由父母来,一方面是法律上父母才是监护人,另一方面父母比较年轻,思想阅历上也更适合教育孩子,老一辈的思想肯定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 我们家就遇到过奶奶性子很急,希望孙子在每一个方面,无论是运动,还是数学、识字、跳舞、英语等,都表现得不比别人差。只要一看到孙子没有别的小孩表现好了,立即训话。我们给奶奶沟通了几次,让她认识到:她的主要职责是帮忙按时接送,观察上课情况反映给我们,引导教育的事情归我们管。这样以来,小孩之前的排斥大人管教的情况改善了很多。 中国人民大学的犯罪学家李玫瑾教授在观察过很多罪犯后,呼吁小孩6岁前的主要监护人一定要是父母,要在幼儿期给孩子最科学的恰当的完全的安全感。 3、 尊老爱幼,是中国家庭的优良传统。父母在周末等有空闲的时候,带着孩子时不时帮一帮老人做家务;或者带着老人买买他们的衣服,带他们出去一起休息度假。在一些小细节上,比如吃饭要等老人一起才开饭,好吃的东西要全家共同分享等。从小养成的尊老爱幼习惯比很多父母挖空心思让孩子听你话长大后要对你好更重要。

    媳妇比老婆来的好听

    2019-10-24

    492
  • 能锻炼宝宝听觉能力的家庭游戏有哪些呢?

    抓住宝宝听觉发育的关键时期 很多家长认为,小宝宝即听不懂也理解不了大人言语举动,所以很少跟宝宝互动,只要宝宝不哭不闹就可以了。其实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单就听觉发育来讲,宝宝在出生的头一年内会听到上百万个字词和因素,这样才能充分的为1岁后的做准备。也就是多说,多给宝宝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宝宝语言发育才能更好的进行。宝宝最理想的听觉刺激—妈妈腔所谓的妈妈腔,就是和宝宝说话时,语速会慢,叠词会增多,而且表情和语调都会很亲昵。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妈妈腔。这是每个妈妈独有的,与宝宝交流的方式,不用刻意学习,是每个母亲自然流露的情感。 不过妈妈腔只适用于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宝宝已经1岁了,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正常语句来代替妈妈腔。以免影响宝宝后续的语言发育。如何在家里强化宝宝追听声源的能力?首先要注意以下几点:消除视觉的干扰;选择塑料袋、人声、鼓声、摇铃;避免在哭闹、专心吃奶吃手、犯困等时候。训练听力的方法:1、给宝宝听各种音乐。或者在宝宝不看到的情况下,用不同声音的工具或玩具,比如装大米的塑料饮料瓶、装豆子的玻璃瓶、小鼓、摇铃、说话的声音、拍巴掌的声音、敲桌子的声音等吸引宝宝转头。对于大宝宝来说,可以在宝宝周围各个方向发出以上的声音,逗引宝宝快速寻找到声源。2、固定名字。宝宝名字有很多,像“宝宝”、“宝贝”、“果果”、“胖胖”等等。这就容易让宝宝产生混淆,不知道到底哪个名字是在喊自己。所以,爸爸妈妈要尽早给宝宝固定一个名字。3、重复刻意叫宝宝名字。有的家长只是为了好玩 ,以此来验证宝宝对自己的名字是否有反应,经常有意无意的想起来就叫孩子的名字,当宝宝听到后做出反应,家长又没有任何回应。如此重复几次后,宝宝就会潜意识的认为叫名字是很无趣的感觉。慢慢的宝宝就不作回应了。所以当宝宝看向你时,应该给一个有效的回应,如给宝宝一个好玩的玩具,或者拍拍手表示要抱她等。如果宝宝出现追听差或者叫名字无应答的情况,首先要排除听力问题,如果伴随有其他发育落后情况,或者眼神移动注视差等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七二十一

    2019-10-23

    479
  • 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

    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非常重要。什么是见世面?首先除了家长的言传身教之外,接触自然是最让人心旷神怡的途径,比如一起去旅行,一起见识更多的人或事,让宝宝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旅行,给孩子的心灵加氧1、扩大知识面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古迹建筑,往往都有悠久的历史,旅游过程给孩子进行讲解,能无形中丰富他们的历史和地理知识。2、锻炼孩子意志孩子出门旅游必定会尝到旅途的辛苦,要克服一些困难,这对其意志力是种很好的锻炼。此外,孩子陶醉于大自然中,身心都获得了欢娱和休息。3、培养孩子交际能力人的保护之下成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旅游是一个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好机会。关于和陌生人交流、坐车的安全、旅途中饮食的安全等内容都是孩子需要掌握的。如何让孩子获得识、开阔眼界?1、参观和游览时,应该边走边与孩子谈话。看到什么,就给孩子讲什么。发现孩子对某些事物发生兴趣,就针对那些事物进行恰如其分的知识教育。讲解时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2、如果是有目的性的参观和游览,则应针对要看的主要内容,事先一些资料,作好知识上的准备。如果无从查找,也应依据说明牌讲解给孩子听3、父母应该明白,除了游玩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观察,获得一些知识。因此,观看植物时,对不同的花和不同的树要提醒孩子区分。观看动物也同样如此,以培养他们比较与鉴别的能力。4、游览名胜古迹,参观古代建筑时,要让孩子注意建筑物的形体特征。比例和色彩等,并让其懂得,这些壮观的建筑和秀丽的风景,是人们用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以此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思想和对创造活动的向往。带孩子旅游看博物馆和孩子一起出去旅游,除了游览人好河可山,欣赏美妙的风景以外,还有更值得去的地方,那就是各个地方以有特色的博物馆。领略各国各地的文化历史,越了解历史,对各民族的宗教和信仰的态度就越趋向于包容和吸纳,对宝宝性格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助。Tips :儿童出游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1、跌伤。碰伤或挤压伤先观察孩子是否有恶心或是呕吐的情形发生,意识是否清楚,先自行观察,发现不舒服的症状,再尽快将孩子送医治疗。2、扭伤。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先冷敷受伤处,48小时后再热敷;不要随意按摩受伤部位。必要时到医院进行X射线检查排除骨折。3、烧或烫伤。首先要立即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0至 30分钟,或用冷水浸泡,直到无痛感为止,然后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疯癫小可爱

    2019-10-22

    522
  • 如何培养孩子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爱上阅读 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要尽早开始,好的习惯从小抓起,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这几点:常带孩子去有书的地方 当孩子长到可以带着逛公园、逛商场时,就一定要常带他去逛书店和图书馆。书香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到,但对人有深远的影响。书店自有它独特的气息,当父母希望孩子爱上阅读时,最好有规律地带孩子去这个地方。 家长带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的同时,最好能做出表率——自己也看书。家长自己经常阅读,既给孩子做出了榜样,还能让自己成长——这对整个家庭来说,它的意义已超越阅读本身。 从准备要孩子时,先准备好一个大大的书架吧,家里有书,孩子才有机会去阅读;父母爱阅读,孩子才能更好地受到熏陶浸染。哪怕父母不喜欢阅读,也要为孩子买一个书架,让书在未来的家庭构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让书像玩具、食品一样成为儿童生活的必需。 另外家长最好多结交一些爱读书的朋友,或者多参加一些阅读社团,多与爱读书的人交流,每次都带着孩子去。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自然会喜欢阅读。 阅读启蒙从讲故事、读绘本开始 从几岁或几个月开始给孩子讲故事,这没有统一标准。我的观点是,无须考虑年龄,只要孩子喜欢,表现出愉悦,任何时候都可以抱着孩子,给他讲故事,或和他一起看绘本。如果孩子表现出不喜欢,家长不要操之过急,慢慢来。 现在市场上的绘本种类非常多,如何选择也让家长们犯难。其实选择绘本无须顾虑太多,无非是内容、配图、印刷、出版社等这几个方面,只要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一般来说水平差不多。实在不行就上网看看,了解一下大家对某个绘本的评价。 另外,哪本书好,也因人而异,就像衣服一样。一本书,这个孩子喜欢,另一个孩子不喜欢,那么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这本书就是好书。大致原则就是,尊重孩子的喜好,不勉强他听什么故事或读什么类型的书。对父母来说,引导孩子喜欢听故事、看绘本非常重要,孩子喜欢听什么故事、喜欢读什么绘本并不重要。 引导孩子背诵经典古诗词 到孩子两岁左右,会说话了,可以引导孩子诵背一些经典古诗词。这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发音能力,也可以让他体会语言之美,还可以认字。 “两岁左右”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条件而异,早点晚点都不是问题,但不要太晚,赶早不赶晚。 在阅读中引导孩子识字 儿童早期阅读有一个特别重要又特别现实的功能就是识字。孩子识字早识字多,一是可以尽早自主阅读,二是上学后功课不费力气。 学龄前儿童识字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比如逛街时给孩子读店铺的名字,看电视时读电视上出现的字,还有广告语、车牌号、包装盒,等等,汉字、英文字母和数字,随处看到,随时都可以读出来。文字无处不在,“阅读”无处不在。二是在和孩子读绘本时,可以用手指着上面的文字读出来——边念边用手指字,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慢慢记住很多字。 这里要注意的是,“指读”一定要自然,不要刻意。绝不要为了让孩子认字而把注意力放到指读上。目的性太强,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只要出现孩子不喜欢指读的情况,就立即停下来。即使不指读,只要书看得多、字见得多了,孩子也自然会认识那些字。 从陪伴逐渐过渡到不陪伴 亲子阅读总是一个从陪伴逐渐过渡到不陪伴的过程。 陪孩子读到几岁,这因人而异,家长无需纠结该不该陪、陪到几岁的问题。有的孩子四五岁就喜欢自己拿着书看,有的孩子十四五岁还喜欢家长给他读,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阅读基础不同,心理需求不同,家长要做的就是配合孩子的需求,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抱着孩子或和孩子依偎在一起,共读一本书,这是多么难得的时光,会成为生命中最值得回忆的温馨画面。 但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并且如果孩子能早一些学会自主阅读,他自身的阅读内容、速度和阅读量都会上一个台阶。所以当孩子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亲子共读逐渐过渡到独立阅读。 这个过渡要尽可能做得不露痕迹,要自然而然地让孩子独立去阅读,比如遇到一本孩子很想读的书,家长假装忙得顾不上陪他读,让他自己先读了,然后讲给家长听,不管孩子讲得如何,只要他读了,能讲出一些,就一定要夸奖,激励孩子继续读后面的部分。只要肯动脑筋,方法总是无穷的,而孩子其实是很容易配合的,因为自主阅读更具乐趣,它是人的天性,就像人都愿意自主走路一样。 最差的方法是家长直接对孩子提要求,“你该独立阅读了”。在识字量不多的情况下,孩子缺乏阅读自信,如果家长催得太急了,会引起孩子对独立阅读的反感和对立情绪,结果适得其反。 要尽早引导孩子读长篇小说 当孩子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已经能够独立地阅读绘本和文字量中等的书籍,且家长感觉孩子的阅读水平已具备了再上一个台阶的可能时,就要鼓励和诱惑孩子去读长篇小说。 很多孩子面对文字量较大的书时,会没有信心,认为那是大人们才能读的,迟迟不肯在阅读上跨一个台阶,一直停留在读绘本和简单文字的浅阅读阶段。这时家长要理解孩子的为难,不要直接指令孩子读长篇,而要动用一些诱惑的手段。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看热播的电视剧或电影,家长可抓住这些时机,把原著小说买回来自己读,并且推荐给孩子读。 阅读是个并不难进入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无所顾忌地拿起一本书去读,在孩子的早期阅读中绝不要因任何原因给孩子的阅读添堵,比如遇到生字要求孩子查字典,要求背精彩词句、复述故事,等等,凡孩子不愿意做的,一概不做。孩子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才会发现读长篇小说的乐趣。只要读过一两本,读长篇小说就会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会越读越多,越读越快。

    单身挺住

    2019-10-21

    1803
  • 孩子经常说谎该怎么办?

    孩子经常说谎该怎么办?所有小朋友都会说谎,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种行为并不绝对是件好事或坏事。一方面,说谎本身就具有两面性,虽然谎言可以操纵别人的想法、行为,获取个体想要的东西;但谎言可以起到保护、安抚的作用,就像白色谎言。另一方面说谎行为是儿童正常心智发展的一部分。一位德国教育学家曾提出:幼儿的说谎行为是想象力和开创性行为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谎言让儿童走出困境,那么另一个谎言则势在必行。到了7岁以后,小朋友还持续性地说谎,很可能这种习惯将持续到成年。这个时候成人适时适当地引导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正确引导惩罚和放纵并不是阻止说谎的有效途径有一个实验,首先将受试孩子分为三组,在游戏开始前,分别给三组小朋友讲一则故事,研究故事对后续游戏中孩子说谎行为的影响。一组故事是《狼来了》,最后因为说谎小男孩和羊群都被狼吃掉了;一组故事是《匹诺曹》,匹诺曹每次说谎鼻子都会随之变长;一组故事是《乔治·华盛顿和樱桃树》,小华盛顿主动承认错误,爸爸表扬了他说实话的行为。三个故事,不同结局。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狼来了》或《匹诺曹》的故事能更有效地减少儿童说谎行为,因为故事主人公因为说谎受到了严重惩罚,可以起到一定震慑作用。然而实验结果恰恰相反,《乔治·华盛顿和樱桃树》故事组儿童在后续游戏中表现出了最少说谎行为。惩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与其向孩子灌输谎言被拆穿的恐怖,不如引导孩子享受说实话的喜悦。此外,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既然说谎是普遍现象,不需要太在意;或儿童的说谎行为会随着年纪增长而自然消失,因此面对孩子的谎言若无其事、放任自流。事实上,这种做法反而会给孩子某种错误的解读:反正说了谎也没关系,可以说更多谎。高质量的陪伴与惩罚和无视相比,高品质的陪伴或许更有效果。所谓高品质陪伴不是时间上、金钱上、物质上的陪伴,而是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需要,不批判、不评价。根据孩子不同气质类型和特点调整教养方式,如抚养表现出焦躁、抵触的困难型儿童时要更有耐心。同时以身作则,自己做到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正向的标杆。做一个好的陪伴者,而不是看护者。努力和孩子间建立起结实的情感纽带。根据依恋理论,幼儿为了个体生存会和照顾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情感连接,就是依恋。在安全依恋关系中,孩子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想法意愿,也能坦然地接受对方的拒绝。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通过其他策略(如说谎)达到目的。谎言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还很弱小的孩子们来说,说谎可能是最好的适应社会、保护自己的手段。如果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说谎就成了孩子自我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说来说去,想要培养孩子诚信可靠的品质,最根本办法就是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鼓励,挖掘出他们本性中最好的部分,而不是摩拳擦掌地企图消除糟糕的部分。正向的鼓励远比消极的惩罚更有力量。

    拉钩为什么要上吊

    2019-10-18

    515
  • 宝宝快上幼儿园了,如何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一、做好沟通工作(1)与教师沟通。搭建家园沟通的连心桥,离不开家园之间的沟通。第一,以诚相处,以礼相待。父母对待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做到多理解,少抱怨;多支持,少质疑;多冷静,少冲动;多尊重,少轻视。第二,自觉主动,积极配合。父母在幼儿入园前要与教师主动沟通,根据该园的日常作息安排进行对幼儿的作息适度的调整;入园后,主动向老师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表现,若发现幼儿有入园分离焦虑,要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与教师共同寻求解决办法。(2)与幼儿沟通。与幼儿科学沟通,是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一剂良药。第一,沟通要用“心”虞永平教授说:蹲下身来平等的和幼儿交流,也是要蹲下心的。用心交流就是保证对幼儿说的每句话都是真实的,否则会加剧幼儿的焦虑。第二,沟通要勤,与幼儿勤于谈话沟通,才能很好地把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现状,面对突发状况,才能应对自如。第三,沟通要善用肢体语言。给予幼儿一定的爱抚、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句温柔的话语会使幼儿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第四,沟通语气要平和,语速要慢。父母只有自己稳定情绪才能去稳定幼儿的情绪,父母在越紧急的情况下越不能心急,越要心平气和地跟幼儿沟通。二、认真做好各项入园前的准备(1)做好基本生活技能、习惯、礼仪上的准备。幼儿自理能力越强,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持续时间越短。因此,要抽出时间教幼儿学做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简单小事: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严格要求幼儿按时起床、按时睡觉、饭前便后洗手、讲究个人卫生,养成幼儿良好的作息和卫生习惯;加强对幼儿礼仪教育:做到吃饭不说话,不随处走动、文明礼貌,不说脏话。(2)做好认知和情感的准备。除了做好基本生活技能、习惯、礼仪上的准备以外,父母也要给予幼儿认知和情感上的支持和准备。讲解有关幼儿园活动、幼儿同伴交往之类的绘本故事和歌谣;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都会促使幼儿对幼儿园形成初步的认知,产生积极正面的情感。三、利用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游戏作为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活动,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催化剂。父母需要做两点:(1)陪伴。幼儿参与游戏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涉及到如何与同伴配合完成游戏,如何遵守游戏规则等问题。在幼儿参与游戏的前期阶段,陌生的交往人群和集体活动,会让幼儿害怕和紧张。有了父母的陪伴,幼儿心情更放松,那么参与热情就高涨,参与度就更高。(2)放手。幼儿参与游戏要经历由被动变主动的过程。主动参与游戏,具备初步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入园前的必修功课。因此,在幼儿懂得如何参与游戏后,父母就要主动放手,创造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机会,比如:牵牵手,互相抱抱。鼓励幼儿自觉参与到同伴间的游戏和集体游戏中。

    都挺好

    2019-10-16

    15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