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母婴育儿 > 健康育儿
母婴育儿
帖子 版主:母婴育儿版主
筛选 :
作者 查看
  • 孩子脸上长白斑要吃打虫药?不,它在提醒要帮娃做这件事了

    雪白粉嫩的孩子家长看着心都要化了,可如果孩子脸上白的不均匀,起了一小块一小块的白斑,家长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白色糠疹(图1)。白色糠疹是一种后天性皮肤色素减退性疾病,常见于湿疹患者中,但也可见于非湿疹患者。主要发作于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皮疹一般容易出现在孩子的脸上,尤其是口周、下巴和面颊。早期是单个或多个椭圆形、圆形或略不规则的斑片,表面粗糙,有干燥性细糠状白色鳞屑,直径0.5~2cm左右,通常没有其他症状,但是可能伴有瘙痒。它也有可能会出现在孩子的躯干和四肢,白斑的直径会更大。而且,由于斑块四周的皮肤被太阳晒后会变黑,白斑会因此产生明显的色差,看着更加白。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尤其是蛔虫)而导致的虫斑,要赶紧给孩子吃打虫药。其实并不是。白色糠疹是一种残余的炎症后色素减退性非特异性皮炎,它可能与特应性体质、细菌、病毒、真菌、营养不良、日晒、风吹、维生素缺乏、肥皂以及沐浴的频率相关,但是和寄生虫无关,所以没必要吃打虫药。不过,有些家长仍然会担心,白癜风(图2)也是脸上一块一块的白斑,这种白色糠疹最后会不会发展为白癜风呢?当然不会了。虽然两种疾病的外观都表现为白斑,但仔细分辨还是不一样的。白癜风的白斑是乳白色,看起来比白色糠疹更加“白”。通常情况下,白癜风常发生在面部的口周和眼周部位,颜色为均一的粉笔白或者牛奶白,主要呈圆形或者椭圆形,边界清楚。而白色糠疹通常发生在面颊部,最早期的皮损常为粉红色,数周后红斑消退,皮肤表面呈干燥、发白的外观,边界不清楚,并且往往伴有细小的鳞屑。此外,它们的病理也不一样。白癜风是皮肤中功能性黑素细胞缺失,被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而白色糠疹属于色素减退性皮肤病,两者的发病原理完全不同,所以白色糠疹是不会发展为白癜风的。那么,这种白斑要怎么治疗呢?其实,这种白色糠疹除了不美观以外,一般不痛不痒,对孩子没有什么危害性。不需要额外治疗就会自行消退,不过消退所需的时间比较长,从数月至数年不等,平均为12-24个月。家长们平时可以给孩子做好日常护理:每天至少2次保湿润肤,如果孩子皮肤干燥可以更多次。外出时注意防晒(儿童物理防晒霜和衣帽防晒),避免晒伤加重白斑,或者由于周围皮肤晒黑,使色差更明显。使用亲肤的,pH约为6左右的儿童沐浴乳,避免使用碱性洗涤剂(肥皂)清洁皮肤,而且每天不要超过1次,避免皮肤的过度清洁。如果孩子觉得皮肤瘙痒,或者有美观上的需求,也可以去皮肤医院就诊,进行合适的治疗。那么,除了白色糠疹,还有哪些情况下,脸上会长白斑呢?银屑病白斑银屑病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的皮肤疾病,在疾病的炎症活动期,主要表现为红色的斑片和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银屑病白斑主要是皮疹消退后导致的色素脱失,是可以消退的。通常情况下不给予治疗1个月以上可以自行恢复正常。无色素痣无色素痣又称为“脱色素痣”,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不会继续发展的斑点或斑片,它没有白癜风那么明显,而且界限模糊不规则,有时边缘呈锯齿状或呈泼洒的白漆状。无色素痣最常出现于躯干,如胸、腹、背、臀,相较而言,面部和颈部较少出现。花斑藓花斑藓的皮疹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一的斑点、斑片,呈慢慢增多进展,并融合成较大的斑块。表面粗糙、干燥,有细薄的糠状鳞屑。颜色比正常肤色更浅或更深,可以是白色、粉红色等。会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发生在躯干上部,比如胸背部、四肢、颈部或面部。大部分无症状,部分可有皮肤瘙痒。还会反复发作,在寒冷、干燥的季节皮疹会消退一些,但在炎热、潮湿的天气又会出现。如果确诊花斑癣,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真菌治疗。如果情况严重,还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药物诱导的白斑这个指的是,如果孩子外用强效激素或皮肤内注射强效激素时,可能会使得用药区域出现色素减退,出现白色或浅色斑片。一般这种白斑表面光滑,大小、位置跟用药位置、大小相同。不需要干预,可自行消退。如果宝宝是因湿疹类皮炎用药导致的,就可能还伴有“湿疹类皮炎消退后的炎症后色素减退”,护理方法和白色糠疹相同。

    安论工作队

    2022-10-07

    1044
  • 关于输液的错误认识以及不合理输液的风险

    错误一:好得更快其实,输液不会缩短病程。错误二:拿来进补反而可能增大感染其他疾病风险。错误三:用来防病换季时,许多老人会输液来降低心梗或中风的风险。临床上并没有依 据。错误四:速度可以随便调滴速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输液总量和输液目的等因素确定,不能随意调节。不合理输液的风险静脉炎 当反复将一个部位作为注射点时,局部刺激增加会引起血管炎症,形成结节,有疼痛感。增加感染风险 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手术”。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更易过敏 药物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更快更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堵塞微小血管 血管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产生耐药性 常输液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概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如果不输液就不太容易治愈。因此,输液需谨慎,作为家长,也需要了解这些常识,要改变“凡病皆吊瓶”的错误观念。一定不要图快图方便,反而做出对孩子健康不利的决定!

    安论工作队

    2022-10-06

    1281
  • 娃病好后,喉咙还是有痰?这样护理才有用

    群里有位妈妈说,孩子因为肺炎整整住了半个月医院,可是刚到家没多久,就听到他喉咙又在呼噜呼噜的响,难道是肺炎还没好吗?出现这种现象一般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恢复期正常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大多数原因不是孩子的肺炎没好,而是因为人生病后即使表面症状已经痊愈,但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正常的内在体能,所以肺炎后还咳嗽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身体各个器官都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整,越是低年龄段的孩子,肺部恢复的时间也就越长。而且也要看看病患者本身病状的情况,一般来说肺部发炎得越严重,恢复的时间就会更久。另外孩子自身的防御能力也会对恢复时间有所影响。体质好的孩子可能1周就能恢复过来,症状严重或者本身免疫力比较低的孩子会持续2周,甚至一两个月也是有可能的。另外,孩子咳嗽的时候还要看看吐出的痰是什么颜色,要是白色就不用过于担忧。▶第二种情况:肺炎又复发了如果孩子出院没有多久,在家反复咳嗽,白粘痰变脓性痰、甚至黄痰,体温出现波动,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再次感染或者病情恶化了,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第三种情况:喉软骨软化还有就是在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家长们有时会听见宝宝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睡觉和吃奶,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叫做轻度的喉软骨软化。一般没有必要治疗,常常出现于新生儿时期,6到8个月通常最明显,到了1岁或1岁半后症状会自动消失。这种情况在宝宝肺炎好之后也会出现。喉软骨软化会导致婴幼儿黏膜震动,从而发出类似咳嗽的痰鸣声,也就是假咳痰。在宝宝用力吃奶或者呼吸时尤为明显,是因为这时候气体通行受阻,所以很容易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第四种情况:是孩子喉咙内真的有痰,但不多如果孩子真的有痰,家长可以用以下2种方法来帮孩子化痰:利用蒸汽化痰第一步,先将孩子放在浴室里面;第二步,放出足够多的蒸汽;第三步,让孩子在浴室里待15-20分钟;第四步,就是痰液稀释得差不多时,家长可以通过拍孩子的背部,帮助孩子排出痰液。要是家里有蒸脸仪的,也可以用蒸脸仪的蒸汽对准孩子的嘴巴,来达到稀释排痰的目的。拍痰时家长手背隆起、手指并拢,手掌外缘接触孩子胸壁,均匀有节奏地叩击。注意拍打的顺序是由外向内、由下至上地拍,拍打结束后让宝宝咳嗽排出痰液。特别要注意的是,拍背的时间最好选择在喝奶、吃饭前半小时,或者后2小时,每次拍的时间最少在3~5分钟,每天拍2~3次。如果还是拍不出来也没有关系,痰液进入胃和肠道时,也会被胃酸杀死。使用加湿器增加环境的湿度加湿器的选择一定要在合格范围內,不然越加湿越多细菌滋生,不但没有减轻孩子的病情,反而会加重他的病情。使用加湿器具体注意事项如下:A. 用纯净水、凉白开、蒸馏水;B.加湿器每月彻底清洗一次;装水的瓶每周清洗;每天勤换水。C.远离床头,放在光线充足,通风性良好的地方。一般来说,应该放在高于地面半米到1米处。D.避免长时间加湿,夜间记得关掉再睡觉,白天也别超过2小时。咳嗽是孩子生病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时候不流鼻涕、不发烧了,咳嗽也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些都是正常的,也很理解父母着急的心理,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才能安慰孩子因为生病而烦躁的情绪。

    安论工作队

    2022-10-05

    1313
  • 母乳检测根本不值得去做 只会增加妈妈们的焦虑

    母乳检测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手段,美其名曰可以通过检测母乳成分来判断是否能满足宝宝的生长需要。实际上,母乳检测的结果目前连标准值都没有,每个妈妈的母乳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妈妈,在哺乳期的不同阶段、一天中不同的喂奶时间、甚至同一次喂奶的开始和结束,母乳的成分都有可能不同。另外,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会随着宝宝的需求而变化。比如有的宝宝食量比较大,那么妈妈的奶量就会相对较多,这种母乳的脂肪含量就比较低。而有的宝宝食量小,母乳产量也会少一些,相应的脂肪含量就会相对较高,以此来避免宝宝能量摄入过多或过低,保证每个宝宝都能健康的成长。可见,母乳检测根本就是为了掏空你的钱包而生的,也根本没必要做!

    安论工作队

    2022-10-04

    1052
  • 想让孩子更聪明,父母要先学会陪孩子玩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更喜欢大人陪着自己一起玩。但一听到要陪孩子玩耍,很多父母就开始头疼不愿意,觉得孩子的游戏很幼稚且无聊,而且也不知道该怎样陪孩子玩。其实不论是对孩子和家长来说,娃和陪玩,都是很重要的。玩对孩子来说,是孩子发育和学习的基础。孩子在玩耍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积累经验,逐渐成长。比如通过玩解决问题类、角色扮演类和个体游戏,孩子能够建立自信心;通过玩一些角色扮演类、群体游戏,孩子能够体会到爱、安全和快乐,锻炼自己的社交技能、提升语言交流能力,并学习到照顾自己、他人和环境的能力;通过跑、跳等运动能够锻炼身体。在《游戏力》一书中讲到,如果父母不花时间和精力陪着孩子游戏,很可能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关系不和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很叛逆。对于父母来说,父母陪孩子玩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将教育融入游戏,能够让孩子从“你应该怎么做”转变为“我愿意去做”,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己有兴趣去努力,这样的效果往往比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强百倍。孩子的“玩”可以分为两大类:无指导性的自由玩耍和指导性玩耍。无指导性的自由玩耍自由玩耍是小孩子最好的玩耍,是完全依着孩子当下兴趣随机发生的玩耍,没有父母的计划,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孩子能够按着自己的自由想象,在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里自由活动。这类玩耍包括孩子独自一人或和其他人自由的创造类玩耍、想象类玩耍和探索类玩耍。例如画画、过家家、角色扮演等游戏,还有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园等地方玩耍。当然,这类玩耍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完全自由,仍需要父母的参与,给予孩子一定的正确指导和保护。比如小丽喜欢画画,她的妈妈就会每天抽近1个小时来陪小丽画画,先给小丽准备好纸笔和颜料,问问小丽今天准备画什么呀,然后静静陪在一旁看书,让小丽自己自由画画。这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无指导性自由玩耍。指导性的玩耍指导性玩耍一般是指在成人的领导下,更有组织的玩耍,有限定的时间和目标。这类玩耍包括:读故事、上音乐课、学舞蹈、游泳,还有各类运动活动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指导性的玩耍最好有专业人士的指导,比如教练、老师,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过多参与和指导,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反感。特别是在孩子正“掌控”游戏进程时,父母中途将游戏打断并不恰当。但如果父母在玩耍中适当“放低”自己姿态,或者以孩子身份参与到游戏里,会让孩子更加喜悦,也促进了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和谐。那么,父母该如何更好地陪玩呢?1.营造适合玩耍的家庭环境首先父母要放下手机,也让孩子放下手机,给孩子无聊的时间。另外父母要留给孩子玩耍空间,允许房间零乱一些,可以在地上摆放玩具,让家像一个有孩子的家。2.选择符合孩子不同阶段的游戏每个孩子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具有创造力,会想探索更多的玩具和游戏,尝试更多的点子。因此父母需要随着孩子成长,给他们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支持,选择适合他们当下阶段的游戏。比如,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个阶段,孩子最感兴趣的是父母的面孔和声音,特别是笑声。所以,父母和孩子一起听音乐、唱儿歌、玩躲猫猫、轻柔地挠痒痒就是最好的玩耍,能够促进孩子听力、运动、触感、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发育。2~4岁,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身体各项基能也在逐渐成熟。这个阶段,父母可以选择实践、运动类的游戏,比如推拉纸箱等体积大、重量轻的物体,练习跑、跳、推、拉等能力;玩换衣服角色扮演游戏,锻炼想象力和模仿力;到安全的户外小山坡、小山洞玩耍,锻炼体力和探索能力。4~6岁,孩子更加独立,更具创造力,喜欢更有挑战性的游戏,对运动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个阶段,家里一切安全的家用旧物,比如旧报纸、旧衣服等,都能给孩子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非常适合孩子自由玩耍。同时,简单的积木、拼图,各类橡皮泥、软陶,打击类的音乐玩具还有球类运动,都是孩子不错的玩耍选择,能够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提升记忆力,精细运动能力等。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可以选择的游戏也越来越多。玩耍是孩子表现非凡探索、想象力和决策能力的一项活动,因此父母必须重视玩耍,更好地陪孩子玩,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安论工作队

    2022-09-24

    1426
  • 利用好家中这些常见的东西,轻松为宝宝做早期训练!

    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候,在这期间给予适当的训练会让宝宝的脑部发育更好,宝宝更聪明。很多家长也喜欢带宝宝去早教机构,认为早教机构的设备更好,对宝宝更有好处。其实,学会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器具,在家也可以轻松训练宝宝。1、床单使用床单,将宝宝放到床单里,轻轻摇晃,给宝宝做被单操,也可以辅助训练翻身。2、带滑轮的整理箱将宝宝坐立其中拖动整理箱(可匀速或变速拖动),可以充当感统的滑板车,对孩子前庭和本体感,以及坐立平衡都有好处。3、枕头、靠枕、被子把靠枕、枕头、厚一些的被子堆到沙发边上,可以随意堆成高低不等但又很安全的障碍,让孩子在沙发上、沙发下来回的自由爬行,尤其是在各种枕头组成的障碍里。这样可以练习孩子的四肢协调能力,以及从高向下爬动时可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4、书籍拿出若干本书籍,堆成一条直线,如果客厅比较大,书比较多,也可以堆成一个圈,高度可以有两本书的厚度,或者高低不平也可以。对行走期的孩子可以一手牵着孩子,让孩子走在书上,这时孩子的注意力会随着脚下的高低不平及书的宽度而高度集中,同时可以练习孩子的行走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平衡能力,更可以加强专注力。5、大被单可以把大被单当做感统训练中的彩虹伞来使用,在地上放置一些软体玩具,然后四个大人一人拿着被单一角,将孩子和玩具盖在其中(被单离地面高度可以有1米左右)。随着家长唱儿歌并抖动被单,孩子在头顶大被单的罩住下躲藏,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对空间的感知能力,以及本体感的强化。还有很多很多利用家里常见物品来训练的方法,如果家长有心,可以充分利用,完全不必什么都买专用的器材。

    安论工作队

    2022-09-12

    1430
  • 靠食物或者晒太阳可以补足维生素 D 吗?

    指南指出:靠食补补足维 D 真的很难 。说到补充营养,通常都建议优先选择食补,可是光靠食物补足维生素 D 真的很难。这是因为母乳的维生素 D 含量较低,而大多数食物不含维生素 D。晒太阳也可以补维 D ,但效果太局限 :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以使皮肤中的 7 -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 D,也就是说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 D 的。但宝宝皮肤娇嫩,过早露着胳膊腿晒太阳可能会损伤皮肤,并且每一天也不能保证阳光充足,像夏天阳光充足的时候,又怕孩子晒伤或晒黑,这时家长给宝宝会带上帽子,胳膊腿穿衣服或者涂防晒霜,这些都会影响维生素 D 合成。因此通过晒太阳补充VD是不可取的。

    安论工作队

    2022-09-11

    1502
  • 宝宝3岁内要做哪些检查?要查什么?什么时候查?看这篇就对了!

      3岁前是孩子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宝宝也是最娇嫩,最脆弱的,因此,需要定期给宝宝体检来掌握他们的身体发育状况,帮助宝宝排查一些疾病风险。  但有的家长会认为,我家宝宝看起来很健康,没生病,吃得好,又长得白白胖胖的,还有必要做吗?  其实对于健康体检,它的作用有三个:  一是评估宝宝目前的生育发展情况,除了身长和体重外,还包括对宝宝起居饮食情况的询问、生长评估、发育评价(例如言语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等),从而及时发现宝宝是否存在发育迟缓的问题;  二是查看是否有家长没有意识到的潜在疾病问题,比如髋关节发育不良等;  三是及时发现家长养育中的一些误区,帮助家长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可以少走弯路。  所以3岁前的体检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宝宝的成长阶段,建议体检的频率可以从初期的1个月1次逐渐调整为1年1次。  宝宝3岁内要做几次体检?都查啥?  6个月内,建议每个月可以进行一次体检  体检重点在于评估孩子有无头型异常,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问题;检查孩子神经运动,还有对视、听刺激方面的反应能力等。  6-12个月,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体检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宝宝的口腔健康体检,还有眼科视力方面的筛查,还包括这个阶段的发育筛查等,以及对宝宝营养方面的评估。  1-2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体检  这期间的体检内容在于检查孩子是否有无斜视、龋齿、贫血等问题,进行宝宝发育和行为的监测。  2-3岁,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  体检重点在于评估孩子的运动、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发展,还包括孩子视力等检查。  3岁以上,家长们至少每年要带宝宝去医院进行一次常规体检。  平常父母也可以借助生长曲线,做好身长、体重、头围的记录,随时监测宝宝的生长状况。  这样一旦自家宝宝的生长曲线发生较大波动,家长也就会有所警惕,及时跟医生沟通,查找孩子生长过快或过慢的原因。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家长们在体检前做好准备的重要性,从而在后续体检中,帮助医生更快速,清晰的了解宝宝的具体情况。  体检前家长需要准备些什么?  在孩子的常规检查项目后,一般医生都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个体化的养育参考,这时候医生就要从家长那获得更多信息,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适合你家宝宝的建议:  宝宝的饮食情况:需要了解孩子吃奶,每天吃多少奶,每次吃多少,两餐间间隔多久,是否有吃夜奶习惯等;辅食方面,添加了什么,吃了多少,吸收程度,有无异常等;维生素D的补充等等。  宝宝的睡眠情况:睡眠在宝宝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需要让医生了解宝宝的睡眠情况,这样医生也能更好地给出符合宝宝实际需求的建议。例如宝宝会不会睡整觉、夜醒的次数等。  宝宝的排便情况:家长要及时观察了解宝宝的排便次数、形状、颜色等。如果宝宝大便有什么异常情况,也可以拍下照片给医生看。  还有一些温馨提醒:当家长带宝宝去体检时候,最好把要问医生的问题提前记在手机或本子上,方便咨询医生,以免仓促忘记了。还有带宝宝体检的时候,尽量有2个大人跟诊,孩子穿的衣服也最好容易脱、穿。  这些项目不仅费钱还没必要!  在体检过程中,很多家长想让孩子检查的尽量详细,从而更好地知道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因此,在体检中有两个检查项目变得“热门”起来,但是这些真的有必要做吗?  1.骨密度检查  它是通过投射来查看骨骼的含钙量,含钙量越高,投射度越低。大人由于骨骼都已经钙化了,所以可以通过骨密度来进行检查评估。而孩子本身骨骼还在发展,因此,怎么测都是偏低的。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过度给孩子补钙,反而会损害孩子健康,得不偿失。人民日报就曾报道过:家长因担心孩子身高不够,就给孩子乱补钙,导致1岁孩子双肾长满结石。  2.微量元素检查  这项检查早就被叫停了。21年国家卫健委已经明令禁止:儿童体检不得做微量元素检查。这是因为在实际测定过程中,由于各种元素影响,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其参考意义不大。  总之,给孩子吃均衡,补好维生素D,没有疾病影响,及时体检,孩子基本就不会缺啥!

    扮猪吃老虎

    2022-08-12

    2870
  • 孩子呕吐,这10种情况很危险,必须立即去医院

    呕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有时候还会伴随着感冒发烧,让家长手足无措。那么,孩子呕吐都有哪些原因?呕吐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办呢?孩子为什么会呕吐孩子出现呕吐的原因主要有3个:婴儿喝奶的姿势不对,吸入过多的空气低年龄段的宝宝胃部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整,一般都会出现吐奶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妈妈喂奶,或者宝宝喝奶的姿势不正确而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注意下衔乳姿势,防止宝宝吸入过多的空气,减少吐奶的概率。另外喝奶后,妈妈可以坐在椅子上向后45°,轻拍宝宝背部,让多余的气体流出来,防止呕吐。消化系统出现故障,呕吐是主要的表现症状之一呕吐是消化系统出现毛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另外药物中毒、代谢紊乱、功能异常也可能呕吐。其他的病因引起的如脑膜炎、脑炎、中毒性脑病、颅内占位、脑水肿,还可能是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支气管肺炎等疾病引发的。家长要根据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分析,如果实在不会判断,就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让医生诊断。呕吐的误区很多家长看见孩子呕吐,第一反应就是给吃止吐药。但其实呕吐跟咳嗽、发烧一样,都是症状,不是疾病,吃止吐药反而可能会让有害物质停滞在胃内,让垃圾细菌排不出去。最可怕的是,止吐药还会掩盖真正的病因,耽误诊断,拖延甚至加重病情。什么时候应该去看医生不能乱吃止吐药,那孩子呕吐时应该吃什么呢?呕吐到什么情况应该去看医生?孩子呕吐大部分是肠胃不适引起的,这时候孩子身体会缺水和电解质,爸爸妈妈可以先在家给孩子喝口服补液盐,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年龄不同补充液体的分量也有所不同,具体按使用说明来服用即可。如果孩子口服补液盐后依然呕吐,就要马上到医院就诊了。另外还可以观察孩子与平常有没有什么异常。一般来说6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现嘴唇干燥,哭泣时没有或很少眼泪,喂食时叫不醒来,比平时显得虚弱最好立即去医院。而儿童和青少年有嘴唇开裂,上臂、腿部、腹部处有发软或起皱,或者6到8小时都没有小便,口唇干燥、警觉性降低,深而急促的呼吸不想活动,脉搏过弱或过快,一直嗜睡,家长也最后立即带去医院。另外如果发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也要及时就医:▶ 非常严重的胃痛;▶ 小于3个月的婴儿喷射性或者强力呕吐;▶ 孩子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就会再次开始呕吐;▶ 头部受伤后开始呕吐;▶ 呕吐伴有发烧;▶ 吐出类似咖啡渣的黄绿色、鲜绿色液体、褐色或带血液体等,这可能是胃酸与血液混合的现象;▶ 孩子的腹部感觉坚硬、肿胀和疼痛;▶ 男孩阴囊肿胀、发红或疼痛;▶ 小便时出现尿血、背痛;▶ 颈部或者头痛僵硬。育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出现一些疾病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家中也常备一些口服补液盐之类的常用药,事先准备起来,才能不慌张。

    安论工作队

    2022-08-06

    6621
  • 宝宝黄疸高有风险吗?

    有,黄疸过高,可能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足月新生儿黄疸严重(血胆红素20毫克/分升以上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早产儿黄疸不严重也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使脑内神经细胞坏死引起的。胆红素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哭声高尖、吸吮力弱、呼吸不规则、四肢无力,半天到1天后病情发展为发热、两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等症状。如症状逐渐减轻和恢复,在出生后2个月出现后遗症,可有听觉异常、手足徐动、脑瘫、眼球向上运动受限和牙釉质发育不良。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不正常,头颅磁共振(MRI)大脑苍白球区双侧对称性异常信号。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生后2-3天出现,5-7天消退,宝宝睡眠好,吃奶好,大小便正常。如果出现吃奶不好,睡眠不好,哭闹异常,脸色蜡黄,要及时看医生

    重新开始

    2022-07-23

    6876
  •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爱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大多是父母没有教会他如何表达情绪。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孩子一不满意就哭泣,扔东西,或者和小朋友抢玩具,甚至出手打其他小朋友。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这是脾气坏,其实,孩子只是不知道怎么正确处理并且表达情绪而已。  面对以上情形,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帮孩子正确处理情绪呢?  ✔让孩子认识情绪  在孩子的意识中,他们并不清楚什么是情绪,就更不要谈处理情绪了。家长应该带着孩子一起认识情绪,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告诉孩子什么是开心、委屈、伤心等,比如对孩子说:“你吃糖果时就是开心,被妈妈批评就是伤心等。”孩子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问问他:“你今天过得开心吗?”让孩子认识情绪,觉察自己的情绪,才能做情绪的主人。  2.带着孩子共读情绪绘本,通过绘本中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更加了解情绪。在读绘本中,多跟孩子互动,比如多问问孩子:“小猪为什么哭啊?是伤心吗?伤心了怎么办啊?”通过故事,孩子会认识到有情绪是很正常的,正确处理就可以了。  3.让孩子给自己的情绪起名字,比如“开心小精灵”、“生气小怪兽”、“伤心小王子”等。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告诉他:“你看,是不是生气小怪兽又来找你了?”情绪是抽象的,而通过给情绪起名字的方法,让孩子对情绪有画面感,告诉孩子情绪是他的好朋友,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和情绪相处。  其实,让孩子认识情绪并没有那么难,家长要走进孩子的世界。通过孩子的视角,将平时生活中孩子遇到的情绪具象化,帮助孩子建立情绪的意识,是正确处理情绪的基础。  ✔重视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没有对错的,孩子的情绪都是真实的,合理的,有意义的。当孩子表现出情绪时,一定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晚上不睡觉,在床上跳来跳去,家长凶了几句,孩子就又哭又闹。究其原因,可能就是白天家长没有陪着玩,孩子想要家长陪,到晚上了还不舍得睡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说的话经常不受重视,比如他想和大人一起做游戏,一起画画,常常得不到大人的回应。而只有哭闹的时候,家长才会重视,孩子内心就会认为哭闹有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故伎重演。  作为家长,平时就要重视孩子的需求,接纳孩子的情绪。比如孩子不想让爸爸妈妈去上班,伤心地哭。家长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宝贝,爸爸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可上班是爸爸妈妈的工作,就像你要上幼儿园一样啊,周末爸爸妈妈就可以陪你玩了哦。”让孩子感觉被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绪就得到了一部分疏导。在马斯洛需求中,尊重需求是排在金字塔第二位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需求,能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孩子更容易发挥出自我价值。  ✔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家长除了让孩子认识和尊重情绪以外,还要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告诉孩子,不开心的时候,除了用动作、哭泣表达以外,还可以说出来,帮助孩子建立语言和情绪的关系。比如,孩子的玩具被抢了,如果他说出来:“我的玩具被抢了,我很难过,我想哭。”孩子的情绪就会减弱80%,语言是情绪的宣泄口。“说出来”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压力,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练习表达情绪,比如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等游戏。同时,家长也可以多说一些情绪表达的词语,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当孩子遇到情绪问题,自己可以表达出来时,他的情绪管理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情绪稳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家长要多引导,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也会对自己的人生更有掌控感。愿每个家长都能做好孩子的情绪引导师,助力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找到人生价值,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扮猪吃老虎

    2022-07-15

    7224
  • 霍乱主要传播途径,要不要给孩子接种霍乱疫苗?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表现症状主要以腹泻为主,甚至肚子不疼就开始腹泻,也会伴有呕吐症状出现。发病急,传播快。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霍乱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为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但目前霍乱主要存在于非洲、东南亚和海地,在我国局部地区偶发,但很少有霍乱大流行。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霍乱是典型的“病从口入”性传染病,所以依然是很常规的预防方法。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正确洗手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避免饮用生水和进食生食,海鲜类保证完全熟透,家用砧板生熟分开,定期消毒碗筷等餐具。平时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蔬果多运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有家长咨询说,那要不要给孩子接种霍乱疫苗?  对于霍乱,咱们国家是低流行地区,出现大流行的几率很低很低,因此如果不去有霍乱疫情的国家是不需要接种这个疫苗的。家长们不必恐慌,注意食物卫生和手卫生永远是预防肠道疾病最重要的两点。小月龄孩子有吃手的习惯,因此更要注意孩子的手卫生,家里人接触孩子之前也一定要洗手。做好这些日常预防措施就可以了。

    安论小分队

    2022-07-11

    7355
  • 0~2岁宝宝精细运动的发展特点

    精细运动,主要指的是手和上肢各关节的活动以及手眼协调动作。也叫小肌肉运动,主要是指手的运动。手的运动会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宝宝一生各项能力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1个月的宝宝新生儿会出现握持反射,即两个手握拳,当大人触及新生儿手掌时,立即被紧紧地抓住不放。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这个阶段可以给宝宝买一些黑白卡或带声音的小花棱棒,引导宝宝追视。✔2个月的宝宝两手依然呈握拳状态,但紧张度逐渐降低。可以尝试拿曼哈顿球或花棱棒触动他的小手掌,促使其抓握。✔3个月的宝宝手能经常张开,可以出现短暂性的抓握了,但也是不成熟的。将花棱棒放到其手中时能握住数秒钟。✔4个月的宝宝最初的手眼协调出现了,也就是说,宝宝观察到自己的手了。这个月龄的宝宝仰卧清醒状态时,两手能凑到一起在眼前玩弄着手指,称之为“注视手的动作”,此种动作6个月后消失。家长可以把宝宝抱坐在桌前,让他观察桌面上的玩具(如花棱棒或摇铃),吸引宝宝尝试伸手够取玩具。此时宝宝拿到玩具时,能短暂地握一会儿。✔5个月的宝宝能抓到一手距离之内的物体,可能有一个全手掌抓握的状态。把宝宝抱坐在桌前,他可以大把抓住积木;宝宝俯趴着时,给宝宝玩拉绳子的玩具,他可以伸出一手去抓长线绳,把玩具拉过来。✔6个月的宝宝刚出生的宝宝小手是握拳的,渐渐地,宝宝的尺侧(小拇指这一侧)能张开得好一点了,到6个月的时候,宝宝慢慢地发展到运用桡侧(大拇指这一侧)的位置,这是一个发育的过程。爸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中等大小的积木,让他用桡侧手掌(拇指、食指和中指)去抓取。从各个方向把玩具递给宝宝时,宝宝能很准确地够到玩具。此时,很多宝宝也学会抱奶瓶自己喝奶。抱奶瓶是中线位的活动,也是一个功能性的姿势。6个月的宝宝还可以两个手同时拿住两块积木,将玩具互相换手的动作也出现了。✔7个月的宝宝玩积木时可以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伸手够玩具的能力也比6个月更强了。该阶段的宝宝正处于长牙阶段,无论拿到什么玩具都会放嘴里。此时的宝宝也有了自食能力,可以自己拿磨牙棒、米饼吃,这也是宝宝手口眼协调能力出现的标志。✔8个月的宝宝桡侧抓物的能力已经很成熟了,可以用拇指、食指、中指3个手指去拿东西;同时宝宝也会出现三指捏的动作,此时可以给宝宝小溶豆让宝宝自己捏着吃。这个阶段的宝宝玩玩具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有目的地拍、摇、对敲玩具等。还会出现故意扔摔的动作,例如把桌面上的东西推到地上,然后听掉地的响声,同时嘎嘎地笑,自己去寻找,或者让大人去捡。✔9个月的宝宝出现拇食指对捏的动作,这是一个很精细的动作;此时宝宝的孔洞意识也出现了,即喜欢抠一些小孔或者沙发缝隙等,家长可以给他准备一些带孔洞的玩具,让宝宝探索尝试。此时的宝宝也出现了容器中取物的动作,在小盆或小水桶里放一些积木,宝宝可以从里面成功取出积木,这也是为宝宝投放玩具打下了基础。✔10个月的宝宝拇食指对捏的动作更加熟练,同时出现了食指分离(如用食指指认常见的物品)以及大物品投放的动作。✔11个月的宝宝这个月龄的宝宝会观察大人的动作进行模仿,如推小车玩具,哄拍娃娃,打开包积木的纸,翻书和开盖子等。✔12个月的宝宝可以小物投小瓶,即捏起小物品投放到小瓶子里。也可以拿着画笔在画纸上留下笔道(如点点等)。1岁的宝宝还可以单手拿两三个小物品,可以给宝宝准备碗和勺子让他自己拿着玩;此阶段的宝宝还出现了指尖捏的动作,例如用手指捏起大米粒、头发丝等比较细小的物品。✔13~14个月的宝宝13个月的宝宝能够一手握住两个积木,也可以往镶嵌板里放进合适的形状;此时的宝宝能叠2~3块积木,用棒状物插入小孔,拿画笔涂鸦,到了14个月时可以画出各种线条。✔15~16个月的宝宝可以搭2~3块积木,尝试着用勺吃水果或吃小零食;可以将东西倾斜着倒出来。✔17~18个月的宝宝知道书的反正,能模仿画线,搭3~4块积木,能一次翻过好几页薄的书,会积木穿珠,用勺吃东西还会撒一些。✔19~20个月的宝宝可以搭4~5块积木,能够将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简单的形状放入镶嵌板,说明宝宝手腕的调整和匹配能力已经出现了。✔21~22个月的宝宝能够搭5~6块积木,会折纸,可以模仿画竖线。✔23~24个月的宝宝可以用小细线或玻璃丝穿过扣眼,搭6~7块积木,能拧上圆盖子,能正确姿势用勺,能一页一页翻书。

    安论工作队

    2022-07-09

    6223
  • 断奶必须母子分离吗?

    断奶完全没必要母子分离。传统上“母子分离好断奶”的做法并不可取,很可能非但不能成功断奶,还会影响宝宝生理、心理健康。长时间的母子分离,还会使宝宝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对母乳依赖较强的宝宝,还可能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断奶成功的核心部分是让宝宝意识到“neinei”和“妈妈”不是联系在一起的。循序渐进的断奶方式,意在给宝宝建立“不喝妈妈的neinei”了,但是妈妈也不会离开我”的信念。而暴力断奶的会直接导致宝宝安全感丧失,甚至会影响宝宝以后的性格和妈妈的亲子关系。所以,准备断奶的妈妈们,断奶前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部署好战略。自然过渡,轻松离乳,给宝宝一个更温和的过渡并不难。

    重新开始

    2022-06-25

    6594
  • 妈妈得了水痘,宝宝打了疫苗还会被传染吗?

       妈妈得了水痘,宝宝打了疫苗还会被传染吗?  仍存在少数传染的几率。也就是说有少数的宝宝虽打过水痘疫苗,也有可能患上水痘;但打过疫苗的宝宝一旦被感染水痘,明显比没打过疫苗的宝宝症状要轻得多、病程也相对短。  任何疫苗对人体的保护,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打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由于疫苗工艺和个人体质的差异,有的孩子接种疫苗后并不能产生充足的保护性抗体。目前多数疫苗的抗体阳性率大于80%,有些疫苗的抗体阳性率能达到95%以上。因此,当宝宝接触水痘病毒时还会有得病的概率,但通常感染后的症状都比较轻,有些身上仅出现很少的痘痘,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从这个角度来说,接种疫苗还是成功的。  妈妈确诊了水痘,建议做好隔离措施,期间让家里人来代替照顾孩子,直到身上的皮疹全部结痂为止。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全身倦怠,2天左右出现皮疹,首发于躯干,逐渐向头面和四肢蔓延,属于自限性疾病,期间妈妈要注意消毒与清洁工作,身上带有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等要及时清洗,餐具等要进行消毒,保证勤换衣被,皮肤保持清洁,室内注意通风。 皮疹结痂后,让其自行脱落,不能强行撕扯;皮疹破溃后要注意及时处理,必要时可遵医嘱涂抹一些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扮猪吃老虎

    2022-06-20

    68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