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一:好得更快
其实,输液不会缩短病程。
错误二:拿来进补
反而可能增大感染其他疾病风险。
错误三:用来防病
换季时,许多老人会输液来降低心梗或中风的风险。临床上并没有依 据。
错误四:速度可以随便调
滴速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输液总量和输液目的等因素确定,不能随意调节。
不合理输液的风险
静脉炎 当反复将一个部位作为注射点时,局部刺激增加会引起血管炎症,形成结节,有疼痛感。
增加感染风险 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手术”。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
更易过敏 药物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更快更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
堵塞微小血管 血管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产生耐药性 常输液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概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如果不输液就不太容易治愈。
因此,输液需谨慎,作为家长,也需要了解这些常识,要改变“凡病皆吊瓶”的错误观念。一定不要图快图方便,反而做出对孩子健康不利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