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母婴育儿 > 健康育儿
母婴育儿
帖子 版主:母婴育儿版主
筛选 :
作者 查看
  • 婴儿的养育人经常更换有什么影响?

    婴儿的养育人要尽可能固定,最好是妈妈或者爸爸亲自带养,如果是奶奶或姥姥带养也可以,但是一定要固定一个有爱心的人,这位带养者最好爱说话。我见过一个孩子,奶奶和姥姥轮流带养,每人带养一个星期,结果,这个孩子反应非常迟钝、呆板,智力发育有问题。我想可能是依恋出了问题。婴儿和固定的抚养人之间会建立一种默契,婴儿的需求会得到抚养人相应的回应,婴儿会感到他的一切需求会有相同的应答,就会对他人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这样他才有兴趣寻求视觉、听觉等刺激,进行探索、学习。但是,抚养人每周变动,养育的风格会不同,使他无法预测,他可能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就不快乐,也就没有兴趣和人交流和探索了。所以,这种情况,可以固定奶奶或姥姥某一位带养孩子,另一位帮助做家务,换一种方式分担劳务。同样的道理,照看孩子的保姆最好也不要频繁更换。

    安论工作队

    2022-12-04

    632
  • 年龄大一点更容易怀双胞胎?关于双胞胎的3个真相

    看到别人家的双胞胎,总忍不住多看几眼,想着自己也能生一对就好了,甚至有的人为了生双胞胎去吃排卵药。除此之外,网络上也流传着很多能生双胞胎的说法,什么年龄大容易怀双胎,吃“多仔丸”可以多仔?等等。今天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来说说,那些网传的跟双胞胎有关的问题,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谣传。年龄越大越有可能怀上双胞胎?都说生娃要趁年轻,那为什么总有人说,想怀上双胞胎年龄越大越容易呢?其实这是有科学根据的,能怀上双胞胎主要是因为两种可能:女性一次同时排两个或以上的卵子,或者是胚胎分裂异常。而年龄越大的女性排卵时发生异常的概率会更高,从而增加了怀双胞胎的几率。但是,年龄大了怀孕要面临的风险也更大,胎儿出现异常的概率更大,生产时出现的并发症也就更多,产后恢复也较慢。所以,为了怀双胞胎而特意推迟怀孕的时间,而且能不能怀双胞胎还是个概率问题,去冒这个险实在是得不偿失。怀上双胞胎要吃双倍的叶酸?有的妈妈在备孕期间就已经吃了半年的叶酸了,怀上双胞胎后更是自觉,吃双倍的量。有这种意识是非常好的,叶酸是保证胎儿神经健康发育的必备营养,但怀双胞胎时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这样来计算需要的量的。根据有关数据表示,一个胎儿每天需要摄入叶酸的量为400μg,双胞胎每天摄入叶酸的量一般应为1000μg,相当于1mg的分量。不过具体的量还是要遵循医生的指引,根据妈妈和宝宝的身体状况来决定。不能过量服用,也不能忽视叶酸的重要性。服用排卵药能增加怀双胎的概率?从医学角度来看排卵药的存在,确实帮助了不少有生育障碍的夫妻。但也有部分年轻的备孕父母,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擅自购买服用所谓的“多仔丸”来增加怀上双胞胎的概率,殊不知,乱用药物会直接威胁母子的健康和生命。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成果显示,全世界大概占12%~16%的夫妇不育不孕,其中由排卵障碍所致的有31%~40%。因此促进卵巢功能,诱发排卵是治疗排卵障碍所致的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排卵药主要有氯米芬、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以及类似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排卵中药等。但要切记的是,排卵药物主要是通过促进排卵来治疗有排卵障碍的不孕症患者,并不适合个人单方面想生双胞胎而去购买服用。而且这类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引下才能使用。医生会根据患者最新的检查报告,明确诊断并开出合适个人分量的药方。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医生也必须持续跟踪患者用药反应,随时进行药量调整或停用。其实,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孩子和大人都健康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来源,一个也好,两个也好,只要健康、顺利,都是好的。

    安论工作队

    2022-12-02

    1152
  • ​宝宝囟门出现这4个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宝宝哭闹的时候,囟门就会凸起来,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宝宝一周岁了,囟门还有闭合,正常吗?”“宝宝囟门还没有闭合,需要戴帽子保护吗?”囟门对小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关于孩子囟门的问题也非常多,别着急,今天我们把大家关注的这些问题一次性都解决了。囟门是什么婴儿早期,宝宝的头颅骨还没有完全发育好,骨骼之间有较为明显的缝隙,大的缝隙称为囟门。新生儿其实有6个囟门,分别是前囟、后囟、2个碟囟和2个乳突囟。但大家通常关注的是前囟和后囟这两个囟门,而平常说的囟门鼓起或者凹陷,指的是前囟门。不同婴儿出生时前囟大小有较大差别,1-4厘米不等,平均约1.5-2厘米;之后随着宝宝头颅骨的生长而增大,可达3-6厘米;6月龄之后逐渐变小,一般2岁前闭合,最小不小于3月龄,最迟不超过3岁。但少数正常儿童会有前囟小闭合早、或前囟大闭合晚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囟门鼓起或者凹陷囟门正常状态下是柔软且平坦的,但宝宝的囟门时常可以摸到或观察到有搏动,尤其是在宝宝哭闹或激动的时候搏动得更厉害。囟门鼓起或凹陷,不严重的或者宝宝毛发茂密的,要用手触摸才可以感觉到,囟门鼓起的时候,用手摸的感觉是很饱满、有紧绷感,囟门凹陷则是软软的,空空的感觉。如果囟门鼓起或凹陷严重的话,用肉眼就可以直接看出来。1.囟门鼓起当宝宝哭闹时,囟门可能会有点凸起,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处理。当宝宝平静下来后,囟门也就不鼓了,会恢复之前的平坦。如果宝宝囟门鼓起,首先要尽量让孩子安静休息、避免哭闹,倘若出现意识不清或者频繁呕吐现象,可以暂停进食和饮水,及时送医院检查。2. 囟门凹陷囟门凹陷常见于脱水的情况,比如反复呕吐或腹泻、使用大剂量脱水剂、严重中暑超大量出汗,或者是长期营养不良等。如果囟门只是轻微凹陷,一般可能是轻度脱水,那么只要给宝宝多补充水和电解质即可。而如果孩子囟门明显凹陷,同时伴随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尿量少等症状,则要注意是不是中度或者重度脱水,需要及时就诊评估,然后做进步一步的处理。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检查1. 宝宝出现眼窝和前囟门很明显的同时凹陷,精神状态差、皮肤弹性不好、尿量少等症状,此时需要就医检查。2. 宝宝在不哭不闹平静的状态下,前囟门鼓起,并伴有精神差、呕吐、抽搐、发热、生长发育迟缓、头围异常偏大、眼球活动异常这些情况中的任何一项,建议去医院就诊。3. 如果宝宝的囟门在3月龄之前就已经闭合,或者3岁之后还没有闭合,同时还出现烦躁、哭闹、睡眠不安、多汗、水肿、精神萎靡、鼻梁塌陷、生长发育落后、头颅与四肢不成比例等症状,需要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有什么特殊问题。4.如果囟门超过4厘米,或者不足3月龄的宝宝前囟闭合到只有指尖大小,且伴有头围异常、生长发育异常和行为异常等情况,也需要就诊评估情况。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单一的囟门大小没有任何临床意义,家长也不用担心自己宝宝的囟门比别的孩子大或者小,这需要一些信息来进行综合判断,比如结合宝宝的生长发育、体格检查等等。宝宝囟门虽然只有方寸之大,但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它是反映宝宝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家长们确实不容忽视。

    安论工作队

    2022-11-29

    490
  • 宝宝咳嗽怎么喝蜂蜜?一次喝多少?喝哪种蜂蜜好?

    孩子咳嗽的时候喝点蜂蜜,我们已经建议过很多次,但很多家长还是不明白,多大的孩子可以喝?每次要喝多少?喝哪种蜂蜜效果好?今天来一次说清楚。孩子多大可以喝蜂蜜?哪些情况不能喝?蜂蜜能缓解宝宝的咳嗽症状,让宝宝舒服一些。早在2013年美国儿科学会就建议,1岁以上的儿童,因为普通感冒而咳嗽,在睡觉前喝1勺蜂蜜,能起到良好的缓解咳嗽作用,而且能降低使用其他止咳药的风险。还有一项研究表明,2岁以上,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而导致的咳嗽,睡觉前喝一勺蜂蜜,可以减少夜间咳嗽症状,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蜂蜜缓解咳嗽症状的效果和一些常见止咳药的效果不相上下。《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中也有说明:蜂蜜缓解咳嗽症状的效果和镇咳药物效果不相上下。蜂蜜对咳嗽有缓解作用,是因为蜂蜜里含有大量的糖。大量糖分可以促进唾液和呼吸道黏液大量分泌,分泌的黏液在呼吸道形成一层膜,起到保护作用,从而缓解咳嗽症状。蜂蜜缓解咳嗽症状的效果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所有宝宝都可以服用。1岁以下宝宝不能喝蜂蜜,因为一岁以下的宝宝肠道还没有发育完全,而蜂蜜中含有一种肉毒杆菌及芽孢,用后有中毒风险,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偏瘫和神经肌肉失调,后果非常严重。对花粉过敏的宝宝,也不建议喝。如果不确定宝宝是否会过敏,可以少量给宝宝试一下,然后注意观察孩子。看宝宝是否出现:口周泛红、起疹子、呕吐等过敏症状。一般食物引起的过敏会出现在几分钟到2小时。如果两个小时后没有反应,就可以放心继续食用。直接喝还是兑水喝?一次喝多少?一天喝几次?按照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蜂蜜兑水不兑水都有效果,上面专家实验都是直接给孩子喝,没有兑水。如果宝宝直接喝感觉黏稠或者有困难,可以兑水喝,但是不能稀释成蜂蜜水,比例按照温水和蜂蜜1比1就可以。需要注意的是,喝完蜂蜜后要半个小时之后再喝其他的水或者奶。具体用量建议如下:1岁—5岁的宝宝,每次建议用量为2.5毫升,大约为半勺,每天喝1到3次,需要连续喝三天以上。6岁—11岁的儿童,每次建议用量为5毫升,大约为1勺,每天喝1到3次,需要连续喝三天以上。12岁以上的儿童,每次用量建议为10毫升,大约2勺,每天喝1到3次,需要连续喝三天以上。具体什么时候喝,要看孩子哪个时间段咳嗽得较严重。比如:宝宝白天不怎么咳嗽,但是睡觉前咳嗽的严重,那就睡前吃一次。如果宝宝全天咳嗽都比较严重,那就可以一天吃三次。一般连续吃三天以上效果比较好,如果三天之后还咳嗽就接着吃。蜂蜜饭前饭后吃都可以,如果担心饭前吃影响孩子食欲,导致饭量减少,那就饭后吃。蜂蜜虽然能起到缓解咳嗽的作用,但是也建议家长不要频繁使用。咳嗽是一种保护机能,是身体排出呼吸道异物的一种方式。家长们不要一听见孩子咳嗽就想马上止咳,那样容易导致隐藏病情,反而不好。喝蜂蜜会导致蛀牙和肥胖吗?大家都知道吃高糖食物会影响孩子牙齿健康,也可能导致肥胖。那为什么还是建议给孩子喝蜂蜜呢?首先,喝蜂蜜缓解咳嗽是一种短期方法,应急方法,也不需要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症状缓解后自然就可以停止喝。其次,如果孩子觉得蜂蜜甜想要天天喝,家长们可以告诉孩子,这是治疗咳嗽的方法,和我们平时吃水果和糖果不一样,不能想吃就吃。最后,建议家长每次喝完蜂蜜后要用清水给孩子漱口、刷牙,及时清洁口腔卫生。因为蜂蜜比较粘稠,所以在清理时要仔细认真,照顾到每一个牙缝,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宝宝蛀牙的风险。哪种蜂蜜效果最好?那么选择哪种蜂蜜最好呢?根据相关报告,对于缓解咳嗽的效果,不管哪种蜂蜜作用都大相径庭,不相上下。不同的只是味道和颜色有所区别罢了。所以家长们不要纠结选择蜂蜜的品种,而要关注蜂蜜的购买渠道和品质。要在正规的商家选择质量合格的商品。最后提醒各位家长,蜂蜜是起到缓解咳嗽的作用,并不能治疗引起咳嗽的疾病,孩子咳嗽严重,还是要及时去医院。

    安论工作队

    2022-11-28

    512
  • 孩子总跟你唱反调,只要摸清这3个套路,分分钟就能搞定他

    后台收到一位家长的咨询说,最近很苦恼,家里三岁的孩子现在总是和自己唱反调。把奶奶择的青菜全部洒在地板上,玩具不肯收拾。喊她吃饭不搭理人,洗完澡不肯穿衣服。晚上明明已经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但就是不肯睡觉。自己又气又烦,孩子这是故意跟自己唱反调吗?其实,我们发现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就不像小时候那么“可爱”了,处处跟你唱反调,而且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就是故意的。这是为什么呢?唱反调,是好奇心作祟心理学上有个白熊实验,当受试者被要求不要去想一只白熊时,白熊的形象便在脑海中清晰呈现,挥之不去。这是因为,“不要去做”的禁止提醒,实际上是一个“要去做”的关注提醒。小杰妈妈曾吐槽过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这天,小杰在上物理课,物理老师讲完热学知识后,提醒同学们千万不要用舌头舔冰箱里的霜,否则舌头会被冻住。小杰很好奇,冰块不是滑滑的吗?真的会被粘住吗?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小杰脑海里挥之不去。放学回到家,小杰用舌头去舔冰箱冷冻库结霜处,结果舌头真的被冻住了……孩子的好奇心是成长的内驱力。他们故意捣蛋,不让做的非要做,其实是试图探索未知的世界。家长越是不让,他们越是觉得好玩和神秘,便越是迫不及待地想去实践。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应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少说“不”、“别”等词汇,同时要避免限制或压制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对孩子因为好奇造成的破坏不能容忍,批评指责孩子的探索行为。父母可以为孩子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发展他们好奇心的条件,鼓励孩子在探索的同时,也教会孩子要做好应对措施,保护自己,也不要伤害别人。唱反调,是希望引起关注小孩子通过闹别扭来引起关注,这在多孩家庭中非常常见。婷婷本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可自从有了弟弟之后,就变得调皮捣蛋了。原来,大人都把把重心放在了弟弟身上,婷婷自然就被冷落了。比如以前都是妈妈送婷婷去幼儿园,有了弟弟后,妈妈再也没送她去过幼儿园。于是,婷婷就经常和大人唱对台戏,父母不让干什么,就偏偏干什么,有时候还顶嘴。其实,婷婷这样做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对于多孩家庭来说,父母要给大宝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小宝的到来并不会分走爸妈的爱。同时不妨让大宝也参与到照顾弟弟妹妹中来,比如与大宝商量穿什么衣服,帮小宝一起准备食物。在这些互动中,不仅能陪伴大宝,还可以让大宝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更有成就感。唱反调,是在争取自主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经历叛逆期。两三岁的孩子会经常说“不,我不要”,学龄期的孩子做事写作业总是磨磨唧唧,初高中的少年,会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自己做主。这种唱反调,只因他们对某些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独立思维发展的正常表现。这时候,家长要学着做“甩手掌柜”,把做事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比如让孩子参与到规则制定中来,几点睡觉,看电视能看多久,练习乐器多久,都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而不是让孩子被动地接受任务。心理学上有个常见的现象,叫作自证预言,是指对他人的期待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当遇到“爱唱反调”的孩子,不要武断地去定义这个行为,更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是去冷静地面对。不妨先深呼吸,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孩子会唱反调一般是在什么情境中?我平时是如何处理的?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有效?我想达到的效果是什么?什么才是适合我的孩子的方式?想清楚这些问题,你会发现,孩子唱反调,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这只是亲子沟通中常见的障碍。处理好了这些问题,不但你们的亲子关系会更融洽,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安论工作队

    2022-11-25

    581
  • 食物过敏的宝宝辅食怎么添加?这4个原则要牢记

    喂孩子吃饭,本来就已经让家长头疼了。可是如果宝宝还对食物过敏,那就更是怎么喂养都不放心,就怕一不小心,轻则宝宝一身的疹子,重则直接去医院救命了。要知道,食物过敏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腹泻、呕吐、便血、急性呼吸道粘膜水肿等等,甚至还可能威胁生命。因此,家长们在给食物过敏的宝宝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注意规避过敏原。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可以遵循以下4点原则:1.继续母乳喂养如果宝宝不是由于母乳引起的过敏,那么妈妈们在宝宝6个月添加辅食后,还需要继续增加母乳喂养的时间,可以延长到2岁或者2岁以上。因为根据研究表明,延长母乳的喂养时间,可以降低宝宝发生感染和过敏性疾病的风险。而且母乳中的正常菌群,也可以促进宝宝的肠道和免疫系统发育。对于宝宝来说,常见的易过敏食物主要是牛奶、鸡蛋、花生、大豆、坚果、小麦鱼类、贝类等8大类。如果宝宝有明确的过敏原,建议妈妈在母乳喂养期间,也不要吃这些食物。2.每样新食物单独添加不仅是食物过敏宝宝,对于添加辅食的孩子,所有没吃过的新食物,都需要一种一种单独添加。家长们每次给宝宝添加一种新食物后,需要观察2-3天,如果宝宝没有过敏反应,这项新食物就安全过关,可以继续添加其他的新食物了。要是宝宝出现腹泻、呕吐或身上起疹子等症状,则表明宝宝对这种食物可能过敏或不耐受,家长们就要暂停给宝宝食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从此将这个食物从宝宝的饮食清单中去掉了。如果宝宝症状比较轻微,那么就可以在症状消失后过一段时间,比如两周后,继续少量给宝宝尝试,如果依旧出现过敏症状,则说明可能是食物过敏,需要就医进行进一步诊断。当然,要是宝宝第一次食用,过敏症状就比较严重,也需要及时就医。3.新食物少量尝试对于宝宝而言,刚开始添加的新食物量都不要太多,少量尝试即可(一勺尖的量),在宝宝逐渐适应后,再继续增加分量。同时,还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添加原则,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细到粗,以便宝宝消化吸收。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引入的新食材最好安排在宝宝首餐进食时,以便于排除其他食物的影响。4.辅食种类多样化给宝宝添加辅食,优先选择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多样化。在宝宝6个月以后,身体97%所需的铁都来自于辅食,所以,辅食添加首选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含铁高的婴儿米粉、肉泥、肝泥、血液制品(注意不要添加盐)等等,以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但是,光补充铁也是不够的。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优势成分,所以,要做到均衡食物种类,肉蛋、谷薯、蔬果等都需要摄取。为达到宝宝营养均衡,食物多样化的目标,《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里就给出了宝宝辅食量的推荐范围:①7-12月龄这个时间段的宝宝,每天所需要的辅食量包括20-75克的谷物和根茎类、15-50克的蛋类(最少一个蛋黄)、25-75克肉禽鱼类、25-100克的蔬菜和等量水果。如果辅食主要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谷物、水果和蔬菜等,还需要额外增加不超过10克的油类,但是不建议额外加盐。②12-24月龄这个时间段的宝宝,每天所需要的辅食量增加到50-100克的谷物和根茎类、每天一个鸡蛋(最少半个)、50-75克肉禽鱼类、50-150克的蔬菜、等量水果、以及5-15克的油和少量盐。可以先给宝宝添加富含铁的米粉、肉泥和果蔬泥,在7-9个月逐步添加半固体的烂面条、烂粥和蔬果等,10个月以后再开始添加碎末状的肉类、鱼等。当然,奶类也是必不可少的,母乳喂养还需要保持在一定的量,7-12月龄宝宝每天母乳量为500-700毫升;1-2岁宝宝每天母乳量400-600毫升。那么,给过敏宝宝添加辅食,时间要不要推迟呢?并不需要。在添加辅食的时间上,食物过敏的宝宝和其他宝宝没有特殊的地方,都是一样建议在不能早于4个月和晚于6个月添加辅食。因为如果早于4个月就添加辅食,这时候宝宝的消化系统、免疫功能等还不完善,会进一步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而且这也是变相的缩短了宝宝纯母乳喂养的时间,还可能会造成喂养困难并增加孩子儿童、成年时期肥胖的风险。而如果晚于6个月添加辅食,就会增加铁、锌、维生素A等重点营养素的缺乏风险,容易导致营养缺乏性的疾病,不利于宝宝近期和远期的生长发育。此外,在近几年还有研究表明,过晚添加辅食,也会增加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风险。

    安论工作队

    2022-11-22

    1088
  • 保护宝宝视力,避开这些误区

    呵护宝宝眼睛,保护视力,需要注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下误区最伤宝宝眼睛,家长们可要注意啦!误区1:晚上睡觉不关灯宝宝还小的时候,晚上要经常喂奶、换尿布,很多家长会留盏灯睡觉;到大了一点,宝宝单独睡觉,因为害怕,也喜欢开着灯才能睡。尽管宝宝闭着眼,眼皮能遮蔽光线,可如果人工光源太亮,光线就会穿透宝宝的眼皮。无法让瞳孔放松休息,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增加患近视眼的几率。家长这样做:建议把小夜灯的开关放置在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需要时打开,用完立即关上。误区2:外出时给宝宝遮住眼睛婴儿期是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会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也就是医生所说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家长这样做:不要随意用物品遮盖宝宝的眼睛。抱宝宝外出时,如果阳光太刺眼,可以通过调整抱姿,不要让孩子直视太阳就可以,误区3: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孩子过早接触和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都可能会增加近视风险。家长这样做:除视频聊天外,不要给 18~24 个月以下的儿童使用电子设备;18~24 个月的孩子,需要在大人的陪同下观看;2~5 岁的孩子,限制每天观看 1 小时的高质量节目。误区4:户外活动过少有些宝宝比较宅,不喜欢进行户外活动。长期缺乏充足的自然光照,会影响宝宝的视觉发育。而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宝宝患近视的风险。家长这样做:一般1-3岁的宝宝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需要保持在1.5-3小时左右,3岁以上的孩子也应尽可能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外出活动要避开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可以选在早上或者傍晚让宝宝感受舒适的自然光线,对预防近视也大有好处。

    安论工作队

    2022-11-21

    801
  • 孩子有这3个症状,可能是肾炎的信号,一定要重视

    秋冬季节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如果你家宝贝有以下症状:尿液里有泡沫而且很久不会散开,眼睑部出现水肿,吃饭没有胃口,总是反复感冒……那千万不要以为宝宝仅仅是感冒了,小心宝宝这可能是患上了肾炎。孩子也会有肾脏类疾病?说起儿童肾炎,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惊讶,这不是大人才会得的病吗?怎么小孩也会有?有的甚至表示出恐慌:“这么小就肾炎,以后不是要透析?”其实,儿童肾炎真没大家想的那么可怕,它其实是一种儿童常见疾病。多出现在学龄前儿童中,3岁以上的儿童最多见。引发儿童肾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感染,当患儿体内受病毒入侵,就会导致身体平衡被破坏,自身免疫力下降。儿童又是免疫力低下的核心人群,很容易出现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当这些疾病严重的时候,就会扩散至肾脏部位,使肾脏发生病变,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炎。儿童患上肾炎后,容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进而肾脏受损,排泄受影响,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如果没引起重视或是没及时就医,就可能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儿童肾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因为疾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孩子仅仅表现出比较容易疲倦、没力气,提不起精神,食欲减退等症状,并不容易引起家长的注意或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轻微的症状就容易转为慢性肾脏疾病,甚至更严重的尿毒症等。所以儿童肾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很关键的,要重视常规的体检筛查,警惕肾脏的报警信号。1.身体浮肿浮肿是儿童肾炎早期的常见症状,70%的患儿症状明显。首先浮肿会出现在孩子的脸上和眼睑处,继而蔓延到全身。而早期产生浮肿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对水的排泄和调节功能受到损坏,加上蛋白流失导致低蛋白血症,使患儿体内的水和钠增多。如果发现幼儿身体出现水肿,就要及时带他到医院检查。检查方式有:血常规、尿常规、双肾B超、肾功能检查等,医生通过这些检查再加上观察孩子的临床症状,就可以初步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肾炎。2.血尿一半以上的患儿有肉眼可见的血尿,尿色呈洗肉水样或茶褐色。也可能在显微镜下检查才可以发现,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但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当然,血尿的原因众多,肾炎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尿液是血尿,而且不清楚原因,那么就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3.尿中泡沫增多肾炎早期可能会有尿中泡沫增多,而且连接在一起的时间还很长,这可能提示尿中蛋白增多,但这个症状不是很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有这种情况的话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以排除蛋白尿的可能性。除了上述的一些症状外,肾炎患者还可伴有血压升高。当肾炎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还常常出现贫血、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儿童肾炎起病十分隐匿,临床却没有任何症状,只能通过定期的尿液筛查来发现。如何预防儿童肾炎?要想保护好儿童的肾脏,就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1.常规尿筛查建议儿童每年接受一次尿常规检查,简便易行,以便尽早发现隐匿起病的各类肾炎,并给予及时干预。2.预防感冒秋冬是孩子感冒、扁桃体炎高发季节,在儿童患病后,如果不重视,1到3周就有可能引发肾炎,所以如果孩子已经发生了急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并彻底治好,这样才可以及早地预防急性肾炎。3.饮食生活习惯保持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健康饮水,增强体质;平时避免感染,慎用肾脏损害药物。4.细心观察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当发现孩子有不明原因的血尿、泡沫尿、浮肿时,就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做相关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肾功能、泌尿系B超等,必要时还需进行肾穿刺病理检查,明确肾炎类型和病变严重程度,以指导临床治疗、判断患儿的预后。

    安论工作队

    2022-11-19

    646
  • 怕感染不敢去产检?这6项检查必须按时做,关乎胎宝宝的健康

    经历过怀孕初期的兴奋之后,准妈妈们将迎来多次的孕期检查。面对众多的检查,准妈妈们难免会有些迷茫、甚至焦虑,尤其是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时候,去一趟医院真的是太要折腾了,为什么要检查这么多项目,不做行不行?或者,只检查最重要的那几项行不行?当然不行,因为孕期检查都是根据胎宝宝的发育规律来设置的,每个阶段胎宝宝的发育程度不一样,所以要通过孕检来看胎宝宝发育的好不好,尤其是下面这几项检查,准妈妈们一定要做。孕初期的全面检查(6-10周)孕初期准妈妈们需要抽血检测HCG值、并进行首次B超检查,确认自己是否怀孕,是否为宫内孕,以及确认胚胎是否有胎心胎芽,并核对孕周是否准确。确认怀孕后将进行完整全面的检查,如血型、肝肾功能、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筛查、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凝血功能、妇科检查、TCT、HPV等。这些看上去繁琐的检查实际非常必要,医生会根据早期检查的各项数据确认胎儿的状况及孕周,判断准妈妈有无基础疾病,并初步筛查有无高危的风险,这是保障孕期安全顺利的第一步。NT超声检查(11-13+6周)NT超声为第一次排畸超声,NT指的是胎儿颈椎后方皮肤和软组织之间的液体在做B超时呈现的透明区域,也称为胎儿颈项透明层。通过B超可以检测出这一区域的厚度,根据厚度能够初步判断胎儿染色体是否正常。如NT值较厚,则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尽早筛查出胎儿是否有严重的畸形是孕期检查的重要目标之一,准妈妈们一定要重视NT检查。唐氏筛查(16-20周)唐氏筛查的目的是筛查唐氏综合征患儿。医生会根据准妈妈血液中的激素水平,结合NT检查的结果,以及其他身体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并不代表宝宝一定为唐氏综合征或其他先天畸形,但是需要做进一步的筛查,如无创和羊水穿刺。如果评估结果为低风险,虽不能绝对排除,但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筛查了。唐筛和无创检查均为抽血检查。羊水穿刺需要经腹部抽取羊水帮助诊断。无创检查的准确性比唐筛高,但仍属于筛查,不能用来诊断染色体是否异常。羊水穿刺的结果最为准确,为诊断性检查。但羊水穿刺抽取羊水属于有创的检查,有可能会存在0.25-0.5%的流产风险。因此准妈妈要根据自身的各项指标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筛查方式。大排畸检查(20-24周)大排畸检查是最为详细的一次B超检查。这次检查会通过超声筛查胎儿各脏器及四肢发育情况及有无畸形,是对胎儿的全身进行全面且系统的检查。这个时期胎儿大小和羊水量都较为合适,方便对胎儿进行清楚且全面的检查。如果检查太晚,胎儿过大,胎儿的活动空间就会缩小,有些结构可能无法看清,因此一定要在医生建议的孕周内进行此项检查。糖耐量测试(24-28周)糖耐量测试需要准妈妈至少空腹8小时以上抽一次血,之后喝下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并在喝完后的1小时和2小时再分别抽血测血糖。三次血糖值分别以5.1、10、8.5为标准,任意一项结果大于相应数值,医生就会判断准妈妈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可能会让胎儿过大无法顺产,而准妈妈也有可能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如果有血糖过高的风险,准妈妈在孕期一定要注意饮食健康均衡,并在孕中期进行适量运动。如有需要,严格进行血糖监测,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孕晚期的B超检查(30周以后)孕晚期还会进行两次B超检查。这个阶段检查的目的与中期不同,主要是为了查看胎儿的发育速度及大小、羊水深度、胎盘的位置、胎儿体位等,以此来判断胎儿状况以及分娩条件,为迎接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如出现胎位不正、脐带绕颈等特殊情况,也便于医生及时干预。当然,如果准妈妈们在孕期出现身体不适的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不需要等到规定的产检时间!有妊娠高风险的孕妇,也可根据医生建议增加产检次数及产检项目。准妈妈们为了自己和宝宝的健康着想,一定不要错过重要的孕期检查。祝愿所有的准妈妈们,能够顺利度过幸福而辛苦的孕期时光,迎来健康又活泼的小宝贝!

    安论工作队

    2022-11-18

    647
  • 什么情况下需要给宝宝进行眼底筛查?

    1、早产儿低体重儿早产儿胎龄越短,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特别是伴有高浓度氧疗史、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更应该进行规范的眼底筛查,排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这一致盲眼病的发生。2、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高危儿进行眼底检查排除缺血缺氧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3、进行了蓝光照射的黄疸患儿进行眼底检查,排除眼部晶状体及视网膜损伤。4、先天性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排除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并可以帮助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5、出生后2个月仍不能追光者排除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及其他组织发育异常和功能异常。6、脑瘫患儿宝宝脑性瘫痪,多有脑组织损伤或颅内出血,行眼底检查排除视神经萎缩及眼底出血

    安论工作队

    2022-11-17

    672
  • 儿童睡觉磨牙,都有哪些原因?

    约有30%的10岁龄以下儿童有磨牙的问题,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1.睡前太兴奋,夜间磨牙与大脑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处于不平衡状态有关。当白天玩得过于兴奋,或者情绪过于紧张、焦虑,思想压力过大时,都可使孩子休息时大脑仍处于一 种兴奋的状态,从而导致夜磨牙的发生。2.晚餐过饱,或者睡前吃宵夜,胃肠道里还存留着食物,消化系统会继续工作以“消灭”这些食物。此时,咀嚼肌也会被动员一起参加工作,从而导致孩子睡觉磨牙。3.睡眠姿势不好。如果孩子睡觉时长时间侧向一边,会造成咀嚼肌不协调,受压的那一侧咀嚼肌会不断地异常收缩,从而出现磨牙。另外,孩子蒙着头睡觉也不好,这样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缺乏氧气,导致孩子睡觉磨牙。4.牙齿咬合关系不好,有些孩子由于牙齿的咬合关系不协调,如牙颌畸形、缺牙、牙齿缺损或过长、长期单侧咀嚼等,都可引起牙齿的咬合障碍。为了使牙齿更好地接触,在晚上熟睡后,机体便会下意识地做出咀嚼痉挛和收缩的动作,以达到牙齿咬合尽可能平衡的状态。所以,当家长听到孩子磨牙磨得很厉害时,应该带孩子到口腔科检查。5、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期是磨牙发生的高峰期,这是正常现象,随着牙齿的萌出磨牙现象会自然缓解,不需要特殊干预。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说明磨牙和缺钙、肠道寄生虫有关系。

    安论工作队

    2022-11-16

    683
  • 影响宝宝智力发育的因素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个聪明的宝宝,那么除了遗传因素,影响宝宝智力的因素还有哪些呢?1、大脑的营养营养是大脑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整个大脑发育的近90%在2岁以前。妊娠期的后3个月和出生后的6个月内,是宝宝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母亲或婴儿营养不良,就会对宝宝大脑发育构成不良影响,使得宝宝智力发育较差。因此,在妊娠期母亲要特别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胎儿大脑发育提供足够营养。宝宝出生后要特别重视母乳喂养并按时添加辅食,以保证婴儿获得足够的蛋白质、能量及其他物质,促进宝宝大脑正常发育,减少因营养因素对智力发展的负面影响。2、成长的环境大脑的发展过程需要外界信息的大量输入才能完成,外界信息的输入直接促进大脑的发展。输入就发展,不输入就不发展。缺少哪方面的输入,就必然在哪方面得不到发展。3、教养因素父母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宝宝智力发展构成的影响是十分突出的。这主要是与父母的个人素养有关。在父母文化程度高、修养好以及和谐相处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宝宝,其生活习惯与学习成绩往往相对较好,很少发生行为问题。反之,宝宝的行为问题往往较多。所以,父母必须注重个人素养的提高,重视家庭气氛的和谐,为宝宝做出榜样,促进宝宝智力发展。4、情绪因素宝宝若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恐惧不安及其他消极情绪中,可因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而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使得宝宝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反应能力下降,极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要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特别是在宝宝患病期间要注意宝宝的精神与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防止引发情绪障碍而影响宝宝智力发育。以上就是影响宝宝智力的因素了,要想宝宝聪明健康,那么后天因素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宝宝。

    安论工作队

    2022-11-15

    743
  • 孕期的糖耐检查一定要做吗?

    是的,糖筛是孕期产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建议遵医嘱按时产检。“糖筛”是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简称,一般在孕24~28周化验筛查。孕妈如果有以下情况,就需要提前至孕16-18周前进行筛查,甚至首次产检时就需要遵医嘱口服75 g 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明确诊断。高危因素比如: 糖尿病家族史;重度肥胖,怀孕前的体重指数(BMI)为30或以上; 患有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疾病,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上次怀孕的时候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等。

    安论工作队

    2022-11-14

    715
  • 4月龄宝宝的智能发育特征

    4月龄宝宝的智能发育特征:大动作:俯卧时能用前臂支撑胸部并抬起头;竖抱时头能保持平衡;逐渐能从仰卧位翻身到侧卧位或俯卧位。精细动作:能从家长手里拿到玩具;会注视自己的手;能抓住玩具并把玩具放入口中。视觉发育:视觉机能已经比较完善了,能逐渐聚焦于较远的物体;开始出现主动的视觉集中,并开始形成视觉条件反射,如看到奶瓶会伸手去要;已具有正确的颜色知觉;能注意镜子中的自己,对逼近物体有明显躲避反应。听觉发育:听到声音能愉快转头;开始积极地“倾听”音乐,比较喜欢听愉快的和听起来比较美的音乐;听音乐时总伴有身体的反复运动,但运动和音乐还不能同步, 还不协调。语言发育:自言自语,咿呀不停,对家长的话有反应。社会交往:在成人逗引时能笑出声音。

    安论工作队

    2022-11-12

    840
  • 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试试这3招,用过的都说很有效

    早上出门时,总能看到一群疲倦的家长抱着正在酣睡的孩子,急匆匆走在去往幼儿园的路上。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可不论家长吼多少次也不见有效果,是时候试试这3个方法了。第一招:调整作息安排如果孩子白天睡太多、小睡醒得太晚或者活动量不够,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这时,家长可以适当调整孩子白天的作息安排。一般来说,1-3岁的孩子,白天午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而且最好在下午3点前醒来。如果过了3点还没睡,可以考虑下午不睡,晚上早点吃饭洗漱哄睡,这样早睡早起一大觉,大人小孩都省心。2-3岁以后,有的孩子可能就不需要午睡了,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安排或者缩短午睡时间。上幼儿园后,学校统一安排了午睡,如果自己孩子本来是不需要睡午觉的,结果中午睡了一大觉,晚上就精神头十足了,这时家长可以试着提前跟老师沟通,午睡时间能不能安排孩子独自安静玩会儿。除了让孩子白天别睡太多,让孩子动起来也很重要,如果孩子白天活动量太少,到了晚上也容易不好好睡觉。家长不妨多陪孩子玩一玩游戏,或者带孩子去找小伙伴骑小自行车、踢踢球等。如果是老人家带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带孩子出门活动。孩子白天“动得多,睡得少”,到了晚上,自然能好好睡觉了。第二招:大人先睡做榜样教育家塞·给翰逊说:与其发号施令,不如身体力行。想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家长要做好榜样。同事晓静就是这样,以前自己晚睡,10点多才开始洗漱准备睡觉。孩子看到卧室外有灯亮着就兴奋,一直往客厅跑,每天都要11点后入睡。后来她下定决心要给孩子做榜样,把时间往前提了2小时,争取9点上床。每晚按照事先跟孩子约定好的 “刷牙-洗澡-自己看书画画(等妈妈)-关灯-讲故事-睡觉”的流程安排时间。同时,她还争取了家人的支持,孩子准备睡觉时,公婆也会早点进房间,把客厅的灯都关了,给孩子营造好的睡眠环境。这样一来,孩子就不再往外跑了,听完故事就乖乖躺下睡觉。家长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孩子就养成了早睡的习惯,早上起床一家人都精力充沛,再也不用为孩子晚睡晚起的事儿闹心了。孩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都特别强,家长不经意的习惯他们都看在眼里,想要孩子改变,家长可以从自身做起。第三招: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指出: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当孩子的行为发生变化时,家长的鼓励和肯定,能让孩子更乐于去重复这个行为。邻居家有个活泼好动的4岁男孩,以前到了晚上总不爱睡觉,现在却可以独立睡觉、早睡早起,这得益于家长的改变。以前孩子一晚睡,邻居就着急上火,一遍遍催孩子“赶紧睡觉”,结果越催越没用。后来她转变思路,忍住不去催睡觉、催起床,而是跟孩子约定睡前流程,同时让孩子选择第二天早上起床需要妈妈叫几声,如果孩子顺利早睡早起,就肯定鼓励。如果做不到,就顺其自然,摸摸他,亲亲他,让自己和孩子都保持情绪稳定。为了固化孩子的习惯,她还给孩子设计了一套简单的贴纸奖励游戏,把孩子睡前和早起的步骤列出来,只要孩子自觉(或者听从指令)完成,就给一个贴纸奖励。就这样,她用鼓励肯定取代催促指责,帮助孩子养成了规律、固定的早睡早起习惯。这3招看着简单,实施起来也不难,关键是家长要耐心和坚持,尤其是第二点,很多家长都做不到,如果你实在有事,可以先把这套流程做完,把孩子哄睡着,再去忙自己的事情。

    安论工作队

    2022-11-11

    8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