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社会组织已从“补充力量”跃升为“共治力量”,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力量。面对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强不强”的深刻转型,社会组织负责人作为组织发展的“领头雁”,必须突破传统“事务型”角色局限,以政治判断力把方向、以创新驱动力提效能、以生态构建力聚合力,努力成长为懂政治、精业务、善管理、有情怀的行家里手,推动社会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明方向:以政治判断力导航,做政策与需求的“翻译者”
行家里手,首在政治过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政治建设贯穿社会组织运行全过程,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组织发展不偏航、不失速。负责人要善于“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既精准把握《“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等政策导向,将国家战略转化为机构使命与项目设计;又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研等手段,精准识别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政策语言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施工图”,实现使命愿景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
二、提质效:以创新驱动力赋能,做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者”
高质量发展,贵在创新驱动。行家里手要打破路径依赖,在坚守公益初心的前提下,推动资源、技术与服务的深度融合。要探索“公益+商业”可持续模式,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让传统服务插上“数字翅膀”,实现从粗放服务向精准治理跃升。无论是智慧医疗助力健康中国,还是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唯有以创新重构服务模式,才能真正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三、聚合力:以生态构建力搭桥,做多元共治的“连接器”
社会组织的价值不仅在于“做事”,更在于“搭台”。行家里手要跳出“单打独斗”,当好政府、企业、社区、公众之间的“桥梁”与“枢纽”。通过举办高质量论坛、搭建资源平台,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要发挥行业性组织的引领作用,以标准制定、能力建设、资源对接赋能中小机构,形成“大带小、强带弱”的良性生态。唯有构建开放、协同、共享的治理共同体,社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四、固根本:以规范与情怀筑基,做可信赖的奉献者
行家里手,根在初心、成于规范。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严格执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规,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强化财务透明与全过程监督,坚决杜绝“僵尸型”组织和违规行为,以公信力赢得社会信赖。同时,要始终牢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初心使命,把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让每一份资源都用在刀刃上,让每一次服务都温暖人心。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社会组织负责人唯有以“三维能力”为支撑,以规范治理为保障,以使命情怀为底色,方能行稳致远、守正创新。让我们争做政治坚定的明白人、规范治理的内行人、专业精进的实干家、协同共治的连接者,共同书写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的“社会力量”。(作者:焦怀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