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零碳产业航母集群启动暨零碳园区创建研讨会”在合肥举行。260家机构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在国家“双碳”战略下,携手推进零碳产业发展。
那么零碳园区如何创建呢?大会上,安徽省唯一碳达峰试点的城市亳州市深刻分析了碳达峰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据悉,近年来,亳州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围绕加快“4+6”产业集群建设,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和数智赋能行动,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同时,亳州市工信局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不断完善梯度培育机制,推广应用节能环保领域技术、装备、产品,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争创绿色制造示范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省级绿色工厂29家、认定市级绿色工厂74家,1家企业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3个案例入选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应用推广服务优秀案例。
锚定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亳州市工信局围绕工业用能结构和能源效率两个着力点,引导工业企业利用办公楼、厂房屋面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增效、绿色化发展。
此外,会上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讲解了碳达峰方案路径规划,上海环境设计院院长余毅、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宋马林分别讲述固体废弃物零碳园区打造和碳金融管理体系建设进展。
随后,合肥市、亳州市相关领导、国家发展改革委专家以及零碳园区代表登台,共同见证“零碳产业航母集群”启动。
“安徽省零碳协会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打造一个集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绿电绿能、碳金融、碳认证、碳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安徽省零碳协会会长杨磊表示,协会的目标,是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双招双引”为零碳园区的建设赋能,助力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绿色转型之路。
未来,协会还将成立绿色金融专委会、新能源汽车专委会,聚焦行业前沿,深化专业研究,打造系列零碳标准、与高校和省金融机构联合启动零碳经济蓝皮书项目,为安徽省零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金融支持。(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