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会召开。会议贯彻省委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大黄山地区优越区位条件和独特资源禀赋,坚持高端引领、国际视野、全域联动、业态融合,打造休闲度假、创意经济、体育赛事、医疗康养、会展经济、文化服务等高端服务业集群,高质量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
大黄山,怎么建?推进会上,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军从总体要求、建设步骤和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对大黄山建设行动方案进行解读,其中,重点任务方面包括推进六大高端服务业发展、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八个方面。会议期间,演示了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数字沙盘;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理事会签订共同设立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协议、与民生银行签订共建大黄山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大黄山四市与重点投资企业进行了签约,四市市长分别作“重点建设片区+重点产业集群+重点项目”推介。
2023年7月,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召开,明确大黄山建设的目标;2023年12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坚持高端引领、国际视野、全域联动、业态融合,持续擦亮“中国黄山、世界黄山”品牌,更好地把安徽山水人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所谓“大黄山”,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市全域,共2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4.4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层峦叠嶂、翠霭晴岚、水清岸秀、人文璀璨,具备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独特资源禀赋。早在2000年9月,安徽就曾提出包括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在内的“两山一湖”概念,2014年2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核心区为黄山、池州全市,加上宣城3县和安庆4县。历经十年发展,特别是安徽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该片区域格局已发生改变,将山水生态相通的四市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塑造统一品牌,“打包”建设,正逢其时。
据悉,2023年,大黄山四市接待国内游客2.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84%,分别占全省的31.8%、33.6%。预计到2033年,大黄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0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超过6.7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7900亿元。(记者 孟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