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青春少年此刻正在追梦路上。早晨,从科学岛出发,驱车行驶大约3公里,闫清泉就来到了蜀山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1999年高考,闫清泉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后,他毅然选择留在合肥,成就梦想。20多年来,闫清泉见证着合肥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从“埋头岛内科研”到“抬头驿站创业”的转变。
闫清泉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是蜀山“全域科创”不断升级的生动缩影。在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合肥市蜀山区以全省第一、全国第27位入选。同时,在安徽省科技创新指数评选中,蜀山区综合指数位居45个城区第一。前不久,蜀山区获评“安徽省2022年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地区”,获省级督查激励,成为合肥全市唯一上榜县(市)区。
2022年,安徽启动“科大硅谷”建设。在政策驱动下,蜀山科创集团与“科大硅谷”平台公司共同打造“科大硅谷”蜀山园及旗下的科创驿站,通过项目孵化、载体建设、科技金融等举措,融合科技创新全要素,加速推进“全域科创”。
将科创基因植根于城市肌理,将创新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这段时间,闫清泉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关注蜀山区大铺头片区城市更新的好消息,这里将定位为面向全球的国际科创示范区、面向全省的城市更新样板区、面向科学岛的科创走廊门户。
科技创新的使命,不仅在于“从0到1”的原始突破,更在于“从1到N”的应用转化。
为了实现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近年来,合肥市组建4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常态化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对接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22所在肥主要高校院所,将高校院所成果“宝藏”挖到市场,就地交易、就地转化。
2022年7月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的闫清泉团队进入专班小组的视野。
“闫博士之前做过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很成功。”专班在得知对方在实验室里研究了4年的机器人研发课题结题后,迅速与闫清泉团队对接联系并经过细致研判:项目市场认可度高,转化成功率会比较高。
怀着科教报国情怀、乘着这股科创东风,闫清泉带领团队在合肥这方热土开启了创业之旅。2022年5月,中国蜀山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正式投入运营,2022年7月,闫清泉团队就入驻科学岛站。
政策扶持 助力初创企业稳健前行
“要创业,光有技术在手可不行。”在创业之初,闫清泉就清楚知道,除了技术之外,办公场地的选择、管理体系的建立、客户的对接、政策扶持、引进融资等等,这些都是创业必须迈过去的一道道难题。
“所幸,合肥市和蜀山区政府对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给了我创业的’定心丸’。”借助合肥市搭建的创业平台上,闫清泉和创业团队顺利享受租金减免政策,并申报了种子基金项目,大大减少了一个科技型企业初创时期的“痛点”“难点”。
作为一家专注于中国“智造”的科技型初创企业,他牵头成立的合肥中科国瑞机器人有限公司,将发展锚定在机器人、机器视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目前我们在很多省份都开展了产品的对接,用户的满意度很高。”
不仅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落地生金”,科创团队也逐步扩容。“目前除了初创团队之外,我们也因为业务发展扩充了人才队伍。”闫清泉表示,下一步,还将计划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走出一条通用产品和细分领域产品的市场道路。
入夏的蜀山,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生命科学、大数据等全球前沿、国内领先的科研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描绘出一幅幅生机勃发的创新热力图。
科创载体加速建设、优质企业纷至沓来、成果转化“沿途下蛋”……乘“科大硅谷”东风,蜀山区“全域科创”战略实现了环科大、科学岛两条科创走廊初见雏形,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和策源地,力争成为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大功率“科创引擎”。
如果说科学岛站是紧密联系科学岛的“科创秀场”,那么“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驿站-科大站(以下简称“科大站”),即是面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的“创业摇篮”。
“驿站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区域,还设有路演厅、交流中心、科创一站式服务中心、书吧、水吧等众多助力创业的功能区。”蜀山科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蜀山区为创业团队提供工商、税务、房租水电等一站式优惠服务,优质的创业环境让团队快速“成长”。
2022年,蜀山区新增11.5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3家、市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7家、市级众创空间11家,创新载体总量位居市四城区第一。
利好政策更是接踵而至。
今年2月,合肥重磅发布30条政策支持“科大硅谷”建设,并欢迎全球有志之才加入,成为全球合伙人。
为了让更多优质项目、科技企业“跑”得更远,蜀山科创集团在载体建设上进一步发力,更重量级的科创驿站“硅谷大厦”也已经正式投用。
地处“科大硅谷”蜀山园中国科大片区核心区,硅谷大厦占据区位优势,且毗邻高校资源,计划招引科创新型研发平台、高校院所校友创办企业、全球科技型腰部头部企业入驻,打造集创业孵化、企业办公、科技金融、运营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创综合体,成为构建蜀山科创产业生态圈的重要一环。
新工科成果转化加速平台、科里科气新智造产业园等科创载体建设也按下“加速键”,一个个品质科创载体在迭代升级大潮下快速“成长”。
近日,蜀山城投传来“好消息”,首支双创债券融资项目成功发行,发行总规模达5亿元,将有的放矢地引导社会资本“投小”“投早”“投硬”,这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创企业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近两年来,蜀山区在不断拓宽“转换通道”,加快创新技术从“书架”到“货架”的转换,让更多项目在蜀山扎根生长。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蜀山区共有552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四年实现高企倍增计划;共获授权专利6051件。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未来5年,“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载体将力争达到“3030”目标,即建成30栋30层科创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孵化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