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22年合肥市渔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26亿元,按可比价增长5.9%,成为全省首个渔业产值突破百亿元的地市。近年来,全市渔业工作以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为抓手,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创新工作举措,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保障水产品供给。完成两强一增任务,积极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田间工程改造和池塘标准化改造,不断夯实基础,提升养殖水平,202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在减少的情况下,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3.8万吨,同比增长4.26%,水产品总产量保持稳定。二是狠抓项目带动,示范引领发展。
我市出台一系列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以项目促发展,培育一批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休闲渔业基地、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基地,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7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11.77万亩,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45家,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规模养殖基地尾水处理后均能达标排放。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提质增效。加强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承接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本地化试验示范推广,近年来累计推广大口黑鲈优鲈3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等新品种10个,陆基循环桶养殖等新技术模式8项。四是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养殖模式。不断优化养殖结构,名特优养殖品种比重达到55%,重点培育了小龙虾、中华鳖、河蟹等一批主导品种和优势产业,形成了品牌商标,拉动销售价格,提高经济价值。稳步发展设施渔业,推进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陆基循环桶养殖等新型集约化高效养殖模式,共建成池塘流水养殖槽84条、9600㎡,工厂化养殖车间40000㎡。(安徽之声记者丁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