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在合肥落下帷幕。作为集成电路领域首个部省主办的国际化大会,大会吸引
了来自全球多个地区的200多位嘉宾、300多家行业企业参会。大会发布了《合肥倡议》,呼吁增强全产业链自
主创新能力。
当前合肥的创新能力在国内、在世界上处在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而在合肥举办的2022世界集成电
路大会提供了一个讨论的起点,可以在此起点上提出一些有意义的细化问题:集成电路大会为什么在合肥举办?
产业转移暨创新发生于哪些过程、形成机制如何?合肥的创新优势源动力在何方?又如何保持这种创新优势?
11月17日上午,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在肥开幕。
笔者认为,回答上述问题,需要从三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世界工业版图的变动。
自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时起,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不断向外转移。当前,世界工业转移的大趋势是:在东半
球,工业中心从日本移向中国东部,目前正在向西扩展,伸入欧亚大陆腹地;在西半球,工业中心在从德国向东扩
展。也就是说,工业转移正在从欧亚大陆两端向中心扩展。其中,中国是全球工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集成电路
产业的发展与转移,由于其“高精尖的”特性,可以看作世界工业版图的典型案例。
信息化的世界和世界的信息化,正在成为当代世界最突出的面貌和特征。集成电路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设施,是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半导体器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集成电路飞速发展,韩国、美
国、中国台湾先后各领一时风骚。现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提升国力、发展经
济、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加快了步伐。
当下,中国在这一领域强化顶层设计,聚焦重点领域,培育产业生态,在承接产业转移这一过程中,“科里科
气”的合肥,深度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凸显争当“优等生”的姿态,这是世界工业版图为合肥提供的珍贵的机
会窗口。合肥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形成更高生产率、更多附加值和更强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力体系。
汽车半导体应用于智能汽车零部件模型
第二个角度: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合肥。
“5平方公里、5条马路、5盏路灯和3个铁匠铺”,这曾是合肥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合肥以“创新之力”谋“增
长之势”,这是合肥可以承接各类高科技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以发展集成线路为例,合肥从零起步,2013年制
定出台了《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招商引来兆易创新、晶合、联发科技、群联电子、
君正科技、富通微电子、新汇成等,形成集群效应。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在合肥召开,是合肥厚积薄发、坚持
科技创新为先导、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不断出现、高端产业集群竞相崛起的必然结果。
国家创新体系里,合肥要做“发展的追赶者、创新的领先者”。集成电路大会在合肥举办,对合肥而言,只是一
个节点,今后的合肥,不仅要在科技创新上继续突破,还要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产业、文化
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
京东方透明OLED显示屏
第三角度:长三角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竞合。
根据我国既有的集成电路产业格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均有一定的产业布局。就在合肥举办2022世
界集成电路大会之际,江苏宜兴举办了“芯聚宜兴、共谋未来”集成电路产业交流会,江苏南通举办了第二十届
中国半导体封装测试技术与市场年会暨集成电路产业展……
一方面,我们需要展示优势:今日的合肥,系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我
们需要正视竞争:看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机遇新挑战,从而巩固既有优势,在长三角范围内,乃至全国的范围
内,进行资源整合共享,共同按下产业发展“快进键”。
如何理解当前合肥的创新能力在国内、在世界上所处位置?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世界工
业版图变动与国家创新体系中,重新理解合肥和观察合肥的宏大视野。潮流涌起,机遇无限,正充分发挥国家创
新战略平台叠加效应的合肥,定能驾驭时代潮流,创造正面预期,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