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是革命烈士!”今年82岁的罗西高老人躺在病床上,清晰且洪亮得说出了这句话。
时隔6个多月,在多个部门和多位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老人父亲“罗法本”烈士的名字终于被刻在了莱芜战役纪
念馆的“英名墙”上。
这场关于“烈士英名镌刻”的故事源于社区开展的“微心愿”服务,而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跟着老人几十
年的“毕生梦”竟跨越时空,在今年得以实现。
合肥新站高新区七里塘社区常年开展“微心愿”服务,旨在帮助社区里的老人完成心愿。
今年1月,罗西高的老伴李章英和工作人员提了个“小心愿”,她想在家里卫生间装一个扶手,便于行动不便的
罗西高站立时有个支撑点。很快工作人员便上门安装了扶手。
“当时李奶奶看到扶手装好了,发现许下的‘微心愿’实现了。于是说出了另一个多年未完成的心愿——罗爷爷
想在有生之年去祭奠在莱芜战役中牺牲的父亲。”新站高新区七里塘社区社工殷瑞华说。
原来,罗西高自小便听人说,其父罗法本于1947年在莱芜战役中牺牲。“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父亲带
着我一起去山东参加革命,后来他牺牲了,我就被姑姑接回了安徽。”罗西高说,那年他只有7岁。
因信息不畅,多年来他一直未能打听到父亲安葬之处。罗西高也曾询问过莱芜纪念馆,得知英名墙上没有父亲的
名字,因而想要祭奠的愿望始终没能达成。
“我老了,现在身体也瘫痪了,但还是想在有生之年去我父亲牺牲的地方祭奠一下。”罗西高哽咽地说。
听了这个故事,社工殷瑞华备受感动,决定尽全力帮助罗西高实现这个心愿。
回到社区后,殷瑞华将事情报告给了主管吴珊,吴珊从合肥新站区七里塘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得知,可以在“中
华英烈网”上查看是否有烈士的名字。可喜的是,在网站中她查到了籍贯为“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的“罗法
本”烈士,但其安葬地点是空的。
为了证明网站上的“罗法本”就是罗西高的父亲,这场“心愿接力赛”的“交接棒”传递到了合肥新站区退役军
人服务管理中心,了解此事后,工作人员积极与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处请示,寻求解决路径。
多方努力下“罗法本”篆刻在了烈士英名墙上
“今年上半年接到合肥打来的电话,咨询关于如何补录烈士名录的问题。在仔细沟通了关于罗法本烈士的相关情
况后,当时感到比较为难。”莱芜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王丽霞说,因为补刻烈士名录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按
照正常情况来说,牺牲时间、地点等详细信息在烈士证上必须都有明确标注,并且与莱芜战役情况完全吻和,才
能够进入烈士名录补录程序。
于是就此问题,王丽霞向上级领导进行了汇报,领导回复:只要确认烈士身份无误,即使条件并非完全吻合,也
可以镌刻。
之后按照程序,罗法本烈士家属向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提交了包括烈士证复印件在内的相关资料,由当地退役
军人事务局部出具证明和公函发至主管部门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在收到批复的第二天,今年6月罗法本烈士的名字就被郑重的篆刻在了烈士英名墙上。
当工作人员把刻有罗法本烈士名字的墓碑照片拿给罗西高看时,老人家眼中泛着泪光说:“我终于有地方能去祭
奠父亲了,感谢大家帮我圆了几十年的祭奠梦。”
由于身体不适,当前罗西高在医院治疗,但他已经计划着,等他的身体稍微好转,他要去山东“见一见”思念多
年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