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合肥疾控发布6月防病提示,提醒广大市民在重点关注新冠肺炎的同时,还要警惕肠道传染病、水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狂犬病等传染病和犬、猫等动物抓(咬)伤等。
1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市民仍要履行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职责。
2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器官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人群普遍易感。夏季易发生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
预防措施主要有:
0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02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加工、存放食物要做到生熟分开;食物煮熟煮透后尽快食用;餐后剩余饭菜、易腐烂食物和隔夜食物要及时冷藏,彻底加热后才可食用;瓜果蔬菜要洗净。不喝生水,不食用(半)生、不洁、霉变食物,不暴饮暴食。03
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做好居家环境卫生,注意防蝇、灭蟑。
04
外出用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馆,倡导公筷制和分餐制。
05
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医疗机构的腹泻病门诊诊治。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携带新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而感染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新发传染病。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人员,野外旅行者和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人员有感染风险。
预防措施主要有:
01
农事或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光滑的衣服,穿长袖、长裤,戴帽,扎紧袖口、裤口,外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避免在草地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02
野外归来要检查衣服和身体有无蜱虫附着,尤其是仔细检查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03
定期清理宠物皮毛。
04
护理、照料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时,要加强防护,避免与病人直接接触血液和体液。
05
一旦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要及时前往地市级以上医院就诊。
4动物抓(咬)伤
动物(犬、猫等)由于天热容易烦躁、冲动而出现攻击人的行为,加之人们穿着单薄,发生动物致伤事件和狂犬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预防措施主要有:
01
依法养犬,及时办理犬证,定期为犬、猫等动物接种犬用狂犬疫苗。02
不要随意接触和挑逗犬、猫等动物。要保持警惕,主动远离。03
遛狗时要及时给犬系上牵引绳、戴嘴套,犬吠时要及时制止。
04
被犬、猫抓(咬)伤后要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交替清洗、冲洗伤口15分钟,碘伏、苯扎氯铵等消毒剂涂擦消毒,并在有资质的犬伤门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必要时同时接种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05
职业暴露人群在暴露前提前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