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呈现广州包容、多元、创意的城市气质,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办了“广州朋友圈——中外名人漫像展”,希望通过肖像漫画艺术的精彩呈现,让更多人关注广州、了解广州、记住城市建设发展中感人的广州故事。叶正华被誉为“最好玩的动漫公共艺术家”,他说:国产动漫创作还是不尽人意的,陪伴孩子长大的应是“我们自己的动漫作品”。(12月23日《新快报》)
如今,文化产业越来越繁荣了,其中儿童文化产品也是越来越丰富了。仅仅从传播载体来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电视台都开设了“少儿频道”、“动漫频道”。然而,在大量播出的动漫作品里,国产动漫还是处于劣势。处于劣势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播出数量的劣势,国产动漫与外国动漫相比,占据比例不大,很多时间段需要外国动漫来填补;其二,是作品形式的劣势,虽然也是国产动漫,但已经失去了“中国元素”。正如一位日本动漫名家所说的那样:中国动漫面貌多元,已经看不出跟日本漫画高度产业化程度的区别了。也就是说,其实中国动漫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中国动漫虽然经过了多年发展,可还处于劣势之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外国动漫一统天下”的态势就已经形成,像我们这代70后,就是“外国动漫陪着长大”的,能够记住的就是唐老鸭、米老鼠、花仙子这样的动漫人物。当然后来,国产动漫也开始觉醒,有了孙悟空、葫芦兄弟这样的中国元素动漫人物,但总体而言还是“中国动漫的慢悠悠”。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最近这些年中国动漫有了长足发展。不过,从人物设计,到动漫元素,都失去了“中国风”特色。比如,早起的《大闹天宫》等动画片,采用的都是中国画风格,而如今这种中国画风格几乎荡然无存。正如中国动漫专家所担心的那样:如果我们不努力发展当代动漫文化,不做出有高识别度的中国画风和气派,那么我们的孩子长大了,陪着他们的都将是日韩和美国的漫画,他们内心只有美国的英雄和日本的英雄。所以,从某些角度来说,动漫虽然还是一个新生的产业以及艺术门类,但它却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命运的伟大事业。值得欣慰的是,广州在这方面已经有意识去打造广州作为漫画之都的概念。但是,如何让国产动漫快起来,好起来,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一个方面是,国产动漫一定要告别简单模仿,要发挥中国元素的作用。应该鼓励更多“中国画风格”,用毛笔的浓墨重彩塑造中国动漫风格;一个方面是,国产动漫要实现美好导向,不能只是为了赚钱,还需要是“有益的动画片”,而不能只是“灰太狼”式样的,收视率很高却带给孩子的是负面情绪;再一个方面是,应该让中国动漫人物也能有更多优秀的创新人物形象,而不能总是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传统动漫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