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奇葩说》的辩题是:爸爸/妈妈要跟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再婚,我该不该阻挠?
这期的辩题小片还是湉湉姐和刘胜瑛友情出演的:
男神陈学冬还强烈表态要阻挠:
老实说,当初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心里小小“感慨”了一下我国的离婚率终于要“赶”上欧美了。
我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印象很深的关于离婚率的笑话,是脱口秀演员黄西说的,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坐在他旁边,
他调侃说:我知道美国的离婚率是50%的时候,我都震惊了,居然有一半的人可以忍受和另一个人在一起到死!
现在我变成一个老阿姨,大家已经开始讨论再婚了。
老实说,对于父母再婚这件事,在听辩论之前,和听完辩论之后,我的立场都是:关我屁事。
其实不止是对父母,对所有其它与我有关系和没关系的男男女女,我都是一样的立场:想结就结,想离就离,想
再婚就再婚,反正迟早都会后悔的。
真的,婚姻这件事,就是因为太复杂,剪不断,理还乱,所以不如别想了,简单点看待——
什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结婚。
什么是再婚的主要原因?离婚。
人生是一环扣一环吗?哪有那么轻松,人生是一个坑,接着下一个坑。
所以关于父母再婚,我其实挺想讨论一下另一种情况的。
如果你讨厌的是你爸,或者你妈,但你爸或你妈的再婚对象,是一个很好的人,那你还会阻挠吗?
再极端一点的情况是:如果你很不幸,遇见了一个挺渣的爸爸或妈妈,你会希望他们遇到一个超级好的再婚对象
吗?
如果是我,我巴不得多一个超级好的后爸或者后妈。
虽然在这种情况里,很有可能会有另一个遭殃的孩子,遇到了这个情况里我那位很渣的爸爸或妈妈。
嗯,事实就是:我们都挺自私的。
所以如果你经常反思自己,且反思的方向对了的话——感觉自己是个自私愚蠢又怯懦的人渣,应该是时常会发生
的事情 。
(老实说,我以前自大到根本没有这样的“自我觉悟”,但自从看了路易斯CK的《百年酒馆》,一切都不一样
了。)
(《百年酒馆》截图)
其实我相信很多《奇葩说》的很多观众,现在都是不婚主义者。
之前的我也是,之前的我不想花钱去注册一张结婚证,那时候我还觉得人应该随时坠入爱情,所以哪怕是结婚,
我也会选择开放式婚姻。
后来我长大了,听了太多一夜暴富的故事,我发现如果有一场对方父母给我2000万让我离婚的婚姻,我是完全
不会拒绝的。
越向世俗靠近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真相:机场比婚礼殿堂见证了更多真诚的吻。
以前在知乎上看见过一个知友的回答:
有一次和老爸老妈一起躺在床上看电视,然后老爸接了一个电话,是一个年轻女子嗲嗲的声音,在电话里问:我
在香港购物,下周是你生日,在替你买礼物呢,你想要XX的手表,还是XX的领带呢?
老爸尴尬僵住,轻声说不用了,然而我在一旁听得一清二楚,也非常尴尬,加鄙夷。
这时候老妈在一旁说了一句:要贵的。
从那一天开始,我对老妈无比的崇敬。
我对这个答案一直印象深刻——真实婚姻里发生的事情,一点不比《纸牌屋》来的简单。
(《纸牌屋》里下木总统和妻子互惠互利的剧情是:允许妻子的情人和他们一起住在白宫。)
这也是我觉得婚姻和恋爱的最大不同:恋爱(前提是那些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更偏向于单纯的喜爱,而婚姻是
无数利益权衡之后,充满迁就和成全的互惠互利。
所以如果我的父母再婚,我绝对不会“单凭”自己的喜爱或厌恶,就去阻挠或支持,哪怕我的喜爱和厌恶,也许
是重要的,不是没有缘由的。
这种情况下,好好和父母沟通清楚彼此已知的情况和考虑,再是心情,这才是在家庭关系里,我们要去做的事
情。
当然,很多事情,是沟通也解决不了的——任何关系,都不可避免会出现裂痕。
王尔德有句话说:婚姻的合适基础,应该建立在互相误解上。
好讽刺,不过也许一段幸福的婚姻,是应该保有一些“误解”:一些自欺欺人的滤镜,一些睁只眼闭只眼的成
全。
谁知道呢,也许是我对幸福的婚姻的存在,有一些误解。
不过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成熟到可以把事情做错,那也应该成熟到可以把事情做对。
最后这里和大家分享一段经历吧。
之前有一位晴姑娘,租我去朝阳区民政局看结婚登记。
去了之后,我们发现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居然在同一个大厅里。
于是你可以看见一边是结婚夫妇脸上的微笑,另一边是离婚夫妇脸上的杀气。
那天我们还遇见一个小男孩,回去之后我写了篇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这里分享给你——
那个在大厅里打游戏的孩子,也许他已经意识到父母要分开了,但真正对他意味着什么,要等到今后漫长的岁月
里,他才能够一点点去认识和感知,或者一点点修正。
这段经历并不一定会成为他的负担,他有他的人生要开启。
毕竟,父母的人生,不是我们的人生。
但有一件事我很肯定,他也一样会坠入爱情,和所有凡人一样,经历伤痛。
最后他选择一起步入婚姻的那个女孩,也许并不一定会是他最深爱的那一个。
简单粗暴的说,这就是婚姻。
认真的说,这是遥遥无期的一段路途,不论我们身边有没有人和我携手同行,有一些东西,我们只能孤军奋战,
只身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