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近年来,全省法院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最高法院相关信息平台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安徽省法院诉讼服务质效评估总分居全国第2位,滁州、铜陵、阜阳、宣城、黄山市中级法院得分居全国中院前20位,马鞍山市博望区、铜陵市义安区、南陵县、黄山市黄山区、天长市、来安县、凤阳县法院得分居全国基层法院前30位。
立足职能定位
多方面参与诉源治理
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多元调解”,注册登录后,当事人就可以进入多元解纷大超市;在法院调解平台上,有各行各业专业解纷力量入驻其中,提供“菜单式”解纷服务。通过全时空、跨地域、全流程的在线解纷服务方式,从指尖到云端,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有途径更多样、方式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结果有保障的一站式在线解纷服务。这是法院立足自身职能定位,积极参与诉源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探索创新,我省法院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参与诉源治理。”省高级法院副院长徐致平介绍,依据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今年4月出台的《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省高级法院在全国法院率先制定《关于全省法院参与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工作意见》,从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3个层面细化25项措施,进一步完善法院参与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各项工作制度,推动构建“社会调解在先、法院诉讼断后”的分层递进多元解纷模式。
“合肥市蜀山区矛调中心建设、淮南市实现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专职化等做法,受到最高法院周强院长批示肯定。”徐致平说,为推动多元解纷工作重心前移,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法院加强与党委政府社会治理工作衔接,目前全省16个市均将“万人成讼率”和“无讼村(社区)创建”纳入地方平安建设考评体系。
在法院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中,各级法院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全省各级法院加强诉前调解宣传,向起诉到法院的当事人发放《委派调解告知书》,引导当事人先行调解。合肥市中级法院自主研发具有50个案由的“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系统”,为当事人自动生成风险评估报告及法律意见书,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渠道解决纠纷。
为有效防范虚假诉讼,全省各级法院切实加强关口把控,通过设置警示宣传标识、立案时签署《诚信诉讼承诺书》等方式,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省高级法院专门发布《关于在民事诉讼中防范与制裁虚假诉讼的工作指引(试行)》,重点列举虚假诉讼高发的8种类型和7种情形,明确针对虚假诉讼行为人的制裁和处罚举措。
立足智能服务
全方位应用信息平台
省高级法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3133名调解员、1283个调解组织入驻法院调解平台,覆盖20多个行业领域;上半年新收在线诉前调解182620件、同比增长98.4%,结案157764件、同比增长98%,诉前调解成功94494件、同比增长123.1%,诉前调解成功率59.9%、同比增长6.8个百分点;音视频调解42012件,同比增长10倍;90%以上的基层法院在线提交司法确认占比达100%。
“通过全面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我省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案件数量持续排名全国统建平台省份前3位。”徐致平介绍,目前,安徽省重点推进“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为完善在线诉调对接的顶层设计,根据最高法院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今年3月,省高级法院与省工商联、省司法厅等13家共签诉调对接工作意见的省直单位召开座谈会,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纽带,全面部署深化安徽省在线诉调对接工作,并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滁州市南谯区、天长市等基层法院在全国率先实现法院调解平台与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总对总”对接。至今年6月,全省法院共通过该平台委派工商联诉前调解案件1158件,委派案件量居全国第一。
“道交一体化”等特色解纷平台得到普遍推广。全省109家基层法院上线“道交一体化”平台,实现“道交一体化”平台与法院调解平台对接。黄山市中级法院还依托法院调解平台和微法院云审判平台,建立在线金融调解室,实现调解与诉讼、线上调与线下调、诉前调与诉中调无缝对接。
同时,着力推广应用律师服务平台,及时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介绍律师服务平台,公布平台35项功能及操作指南。深化审判辅助事务平台应用,开展邮政集约送达,对异地送达实现全域集中打印、全程网上办理,全省有123家法院邮政集约送达率达到8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网上送达1649564次,其中电子送达640562,走在全国前列。
立足群众期盼
高标准提升立案质效
“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以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入选安徽省省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为抓手,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与一站式建设深度融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通过不懈努力,我省法院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徐致平表示。
据了解,全省各级法院切实加强立案引导,发布诉讼服务“一次性告知”清单,方便群众在立案过程中“一次办结”。分三批针对常见民事案件、民法典新增制度和行政案件等26个具体案由,公布《安徽法院立案材料公示清单》,为群众快速立案提供指引。优化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将“立案服务”列入2021年一站式建设重点项目,完善“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便民立案模式。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网上立案申请140468件,同比增长95.8%,审核通过111493件,同比增长101.5%。全省法院实现跨域立案全覆盖,共为当事人提供跨域立案服务2800余件。
“为方便老年人诉讼,专门开通适老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徐致平介绍,全省各级法院立案窗口均开通老年人绿色服务通道,不断推出适老诉讼服务举措。马鞍山市花山区法院创新“四字工作法”,在“暖、便、快、灵”上下功夫,对涉老年人家事纠纷开展上门立案、上门调解,提升了涉老诉讼服务实效。同时,畅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咨询类、查询类、联系类、预约类、转办类、投诉建议类等6项服务事项,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接听12368诉讼服务热线21.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61.5%。
6月15日,滁州市中级法院在全国率先上线诉讼费用“001”系统,案件生效15日内,当事人会即时收到应退的诉讼费用。自试运行以来,已办理退费84笔累计363.6万元。据了解,为解决诉讼费退费问题,各地法院普遍开通了支付宝、微信等网上交退费渠道,全省126家法院均实现网上交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