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殷殷期盼。
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的组织实施,
“幼有所育”成为衡量
民生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现好入园、入好园,
是教育领域短时间内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家长说:
“私立园太贵,一个学期费用一万多。”
“很担心公立园名额满了,
每天都在关注报名时间。”
“一位难求,上好的公立园太难了。”
近年来,合肥市发展迅猛,
城市净流入人口不断增加,
随着二孩、三孩生育政策逐步开放
“入园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对此,
合肥市持续发力连续实施
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通过“新建一批、扩建一批、
转换一批、补充一批”等多项政策,
为合肥市的学前教育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加大公办园的新建力度
是解决“入园难”的一大举措。
1984年成立的合肥市铜陵新村幼儿园,
是当时瑶海区唯一的一所公办园。
随着城区发展,
铜陵新村幼儿园已经远远满足不了
周边百姓的入园需求。
“十三五”期间,
在瑶海区的建设部署下,
20多所公办园拔地而起,
周边居民“入好园”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为了缓解滨湖新区幼儿园稀缺的现状,
包河区针对招生热点区域,
补建、调剂其他用房改扩建幼儿园,
斥资7000万元购买改造整栋三层商业建筑,
废弃商住楼摇身一变,
成为启明星幼儿园小班部,
解决了周边五个小区孩子入园难的问题。
在不断扩充幼儿园学位的同时,
提高学前教育品质,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也是重中之重。
庐阳区学前互动发展联盟,
发动优质公办园带动周边民办园发展。
畅园新村幼儿园作为联盟中的一员,
在安庆路幼儿园的帮扶下,
实现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今年获批市一类幼儿园。
解决“入园难”问题,
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截至2020年底,
合肥市学前教育在园
幼儿公办率达51.3%,
较2015年提高32%,
在园幼儿普惠率达到84.2%。
伴随着公办园数量的增加,
学前教育资金投入也逐年提升 ,
2021年合肥市市级的学前教育
专项奖补资金就达到了3.1亿元。
一座座公立幼儿园的建立,
一批批优秀教育资源的引进,
增加的是我们幼儿教育的硬实力。
破解入园难,
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体现,
也是政府为了实现“幼有所育”的目标,
所设立的民生幸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