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
国民党在通往边区的大小路口
设立关卡,严禁棉花、布匹入境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
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
敌后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党中央号召全体军民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
从那时起,纺车走进千家万户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央视新闻通过AI修复
再现一架架纺车凝结而成的非凡岁月
1941年春,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
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
为了满足军民对纺车的需求
他们造出上千架纺车送给各机关单位
与此同时,纺车技术也不断革新
从每人每天只能纺一至三两纱
到四至十二两纱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火热的大生产运动中
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
劳动模范和突击能手
周恩来和任弼时也参加了纺线比赛
双双获得“纺线能手”的称号
从纺一根线开始,从垦一亩荒起步
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激励我们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