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精擦拭退烧
绝对禁止父母自己用这种方法给宝宝降温,酒精擦拭的退热效果并不显著,且持续时间短,酒精本身可能对宝宝的娇嫩皮肤产生刺激,在身体发热时,酒精更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入体内,造成宝宝酒精中毒。
2、发烧捂汗
所谓捂出一身汗就好了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宝宝能出汗,说明疾病开始缓解,身体已经可以正常调节体温了,这并不是捂被子的功劳。人体出汗之后会有短时间的体温下降,但如果在发烧的时候一味地将宝宝包裹住,有可能导致宝宝失水过多,产生更严重的症状。
3、发烧马上吃退烧药
很多家长发现宝宝发烧后,为了避免发生热性惊厥的情况,立马给宝宝使用退烧药。其实,儿科医生通常会把38.5℃作为是否服用退热药的分界点。当然这不是参考的唯一标准,还要结合孩子的精神状态来看。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还可以,是不着急给药的。
4、发烧要吃抗生素才能退烧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和支原体感染的特效药。患有支原体肺炎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消灭细菌,解除病因后才能彻底退烧。而一般的病毒感冒则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在面对病毒时束手无策,只会徒增身体的代谢负担。因此,宝宝发烧一定要在明确病因之后再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5、发高烧输液好得快
发高烧后,宝宝的心率和呼吸都相应加快,会加速身体水分的流失。为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一来是满足身体对液体的需求,二来可以通过多排尿带走热量。绝大多数宝宝都可以通过多喝奶、喝水或其他液体来补充水分。对于极度缺水、剧烈呕吐腹泻或昏迷无法进食的宝宝,只能选择输液这种无奈的形式。
6、发烧后立马送医
当父母发现宝宝突然发烧,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带宝宝急急忙忙地去医院,而是给宝宝吃退烧药,让宝宝的体温先退下来。因为带着高热去就诊,就诊路途中宝宝烦躁哭闹严重,车内温度一般较高,宝宝体温上升迅速,还有可能发生高热惊厥。宝宝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家长开车,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且刚开始发热就去就诊,医生也很难做出病情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