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如碧海中一串美丽的珠链,又如一条巨龙蜿蜒盘绕。她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和迄今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智造”的试验场
港珠澳大桥连接的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数据显示,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凌空飞舞于淼淼碧波之上的港珠澳大桥,工程施工技术新、经验少,工序多、专业广,标准高、难点多。“港珠澳大桥这项世纪工程在道路设计、使用年限以及防撞防震、抗洪抗风等多方面均有超高标准,是集大成之作。”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港珠澳大桥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工程技术要求高。其主体结构物处于深厚软弱地层上,地层分布差异大,抗震设防标准高,全线阻水率要求严格;协调难度大。协调工作包括了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合作,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环境敏感。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需高度重视对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的保护。因此,港珠澳大桥在管理机制、建设理念、科研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以保障工程建设。
以港珠澳大桥桥—岛—隧集群工程建设为例,桥—岛—隧集群建设难度极高,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均为行业制约性瓶颈问题,包括外海厚软基大回淤超长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外海厚软基桥隧转换人工岛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海上装配化桥梁建设关键技术、跨海集群工程混凝土结构120年使用寿命保障关键技术、跨境集群工程建设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超级工程建设往往是技术创新的发动机,港珠澳大桥自然也成为“中国智造”的试验场。一连串数字,道出了大桥科技创新的成果: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形成专著18本、技术标准60册。
在港珠澳大桥全桥的施工中,有太多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第一次”:外海大型深水沉管隧道施工在中国是第一次,大型钢圆筒成岛施工在世界上是第一次,重达3000吨的海豚塔整体吊装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新时代的“自信桥”
青州航道桥上,“中国结”熠熠生辉;九洲航道桥的“风帆塔”扬帆矗立;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上,“海豚塔”“跃”出海面……一个个优雅隽永的“中国符号”在伶仃洋上乘风起舞。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这个被誉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中国实力的集中展示”“凝结着过去数十年中国桥梁设计、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等各项成果”的港珠澳大桥不仅是联结港珠澳三地的“圆梦桥”“同心桥”“复兴桥”,更是让中国桥梁、中国技术、中国创造“走出去”的“自信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