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都在推行河湖长制,以实现河湖长治的目标。河湖长制的秘诀在于,让河湖长成为撬动源头治理的支点,充分发挥其追根溯源、找准病根的关键作用。安徽省结合自身实际,在河湖长制的基础上,推出“河(湖)长+”,这是制度的创新,这有助于发挥协同治理的强大合力,从而真正实现河湖的有效治理。
河湖美在水上,治在岸上。要让河湖干干净净,关键在岸上的排放上。从各地的经验来看,造成河湖的污染,一是工业的废水、废物,二是老百姓的生活生产的废水和垃圾。要呵护“皖”美生态家园,让碧水清波再现每一条河湖,一方面要管理好老百姓生活生产的废水和垃圾,让它们到它们该去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部分企业违规排放,而这仅仅靠河湖长们一己之力,是很难办成的。推行“河(湖)长+”制度,让检察长们担其守护河湖的责任,这对震慑乱排乱放者,肯定是大有益处的。
更值得赞美的是,安徽在河湖的治理上,除“官方河长”外,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通过自愿申报与集体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招募熟悉河道、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企业家、志愿者加入到“民间河长”“企业河长”行列,积极履行治水护水的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示范员职责,着力解决了管水护水“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力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