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电信网络诈骗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仍处于高发态势,危害严重,我们要时刻警醒。
在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中,涉“网购客服”“网络刷单”“贷款”“投资理财”四类诈骗案件高发,且诈骗手法不断翻新,极具迷惑性,令人防不胜防。警方归纳出四类案件的诈骗手法,提醒公众多加防范。
冒充网购客服诈骗。不法分子自称网购平台客服人员打电话并发送手机短信,告知受害人购买的产品有质量问题,“好心”为其办理退货退款手续,待受害人点击短信链接或扫二维码获后,资金被盗刷。警方提示:接到网购订单异常的电话,并要求在平台外办理退款退货的,都是骗局。当接到所谓的主动退款电话时,不要轻信,要与官方平台卖家核实,经过确认后通过官方渠道进行退款。沟通中,一旦遇到加QQ或微信、发链接、实名验证、发送验证码转账等等,往往都是诈骗。
网络刷单诈骗。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或短信发送兼职刷单招聘信息,用超高待遇加以引诱。初期,他们会引导受害人完成几次刷单并返回部分佣金,待受害人消除疑虑后,再以刷连单返钱为由,让其刷更多单后扣押本金,最后拉黑走人。警方提示:网络刷单本身就是一种欺骗客户的违法行为,任何要求提前垫资的网络刷单都是诈骗。收到此类网络兼职广告要提高警惕,切勿相信网上“足不出户、日进斗金”“轻轻松松赚钱”等兼职广告信息。
贷款诈骗。不法分子承诺可以“快速放款”,以宽松条件通过贷款申请,并在放款前以资料费、保证金、流水单费、解冻费、验证还款能力等各种理由收取费用,而“贷款”却无法到账。警方提示:凡在贷款时遇到未放款先收费的,必是骗局。需要贷款应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
投资理财诈骗。不法分子组建投资理财群,让“托儿”扮演各种投资角色吸引受害人注意,并提供相关“权威认证”获取信任,待受害者小额投资尝到甜头后,再引诱其大额投资,最后卷款消失。警方提示:切勿盲目加入未经核实的投资理财群,警惕群内“专业人士”发布的所谓内部消息,任何向陌生账号转账的行为都要再三甄别。
如何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说,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变化和规律特点,全省公安机关坚持打防并举、综合施策、源头治理,进一步完善全警反诈、全民反诈、技术反诈新机制,全力遏制此类案件高发多发势头。对高发类案件持续组织集群战役,对重大案件开展专案攻坚,严打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对公账户、网络账号等违法犯罪,深挖幕后黑手,斩断犯罪链条。各地公安机关加快建立健全“一系统四机制”,即:升级改造技术拦截系统,建立健全高危银行账户身份核验机制和涉诈网址封堵、预警劝阻、止付冻结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群众损失。此外,提升反诈能力,着重做实做强各级反诈中心,构建全警反诈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专业反诈水平。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接到电话信息擦亮眼,时刻绷紧防范弦,天上不会掉馅饼,对来历不明的短信、不熟悉的联系电话,对电话欠费、中奖、退税、涉嫌犯罪等提示,要求汇款、转账等要求,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市民如遇到类似诈骗信息、难辨真伪时,应及时拨打110咨询或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