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多吃一口”是所有妈妈的心愿。对于经历过“吃不饱的岁月”的老一辈而言,吃了多少更是衡量“有没有带好”的核心指标。
我们总是不相信孩子拥有与生俱来最纯正的能力——能为自己挑选正确的食物和食量(只要供应的食物不含太多油和糖)。
健康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需要吃多少,他们比父母还清楚,年纪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这些做法都是错哒。
1、按月龄而非宝宝运动能力添加辅食
很多新手妈妈一到6个月就开始摩拳擦掌,精神振奋,为啥?
因为“满6个月啦”,终于可以添加辅食啦!
但如果我们愿意多问一句,“为什么是满六个月呢?”
添加辅食的关键是看宝宝是否符合以下四个条件,而6个月只是一个参考值,只是大部分宝宝可以达到这些条件的时间:
良好的头部控制能力,头部能够保持竖直,并且能够自如的抬起自己的头;
推舌反应消失,开始控制把食物留在嘴里咀嚼并吞咽下去;
对食物产生兴趣,旁人进食时好奇的盯着或模仿;
容易饿,即便将两次喂奶的时间缩短,仍没有吃饱的表现。
四大条件中有两个是关于宝宝大运动发展的,而每个宝宝的大运动发展节奏有快有慢,所以6个月这个说法也要因人而异。
2、花样喂饭哪家强?中国奶奶能称王
游乐区爬上爬下玩耍,端着饭碗追在后面喂一口;
边看电视边塞一口;
讲绘本、搭积木的时候趁机塞几口。
许多家长在“骗孩子吃饭”,让吃饭变成一场较量,这对父母和孩子都是压力。而且重点就不再是饱或饿,而是谁赢了。
于是孩子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不再倾听内心的声音。
父母最常做的就是让宝宝吞下更多食物,好让他长一点肉,但是如何在不施压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呢?
答案是:都行不通。
不要让孩子把吃饭跟“你好乖”以及“你爱我”画上等号。
帮助孩子的方法就是告诉他:我就是爱你现在这个样子!
你对孩子身材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但你却可以大大的影响他是否喜欢自己的身体,以及他是否相信自己。如果孩子可以按照内在的声音来调节饮食,这会让他一生获益匪浅。
3、“再吃一口”就奖励饭后甜点
小朋友天生就爱吃甜的,这并没有错,适当吃些甜食当然是可以的。
但用甜食来做为正餐的贿赂无异于饮鸩止渴, 一顿有饭后甜点作为奖励的饭,反而成了压力,结果适得其反。
以这样的方式,孩子只会越来越讨厌正餐,因为他必须吃一些不喜欢的东西,才能得到喜欢的东西。
你越是不允许孩子吃某一种零食,孩子就越想吃到它,此时他想要争取的已经不是零食本身,而是因为你不信任他,不重视他的需求,这件事造成的压力越大,孩子就偏执。
4、正餐没胃口,零食过来凑
如果孩子正餐没吃多少,出于“怕孩子饿着”的心理,家长们总是想着在点心时段多补一点,于是很可能点心时间吃了2个香蕉、一杯牛奶,但是到了晚餐,孩子就又不会太饿,于是睡前又要加餐,如此恶性循环。
水果、牛奶虽然也健康,但是吃太多会占据孩子本就不大的胃,影响了其他食物的摄入,会导致营养结构单一,你是不是也发现了,虽然正餐没少吃,但是零食加起来也不少,这还是说明宝宝不会亏待自己,只是需要家长合理引导。
宝宝胃容量小,活动量大,适当的点心、零食也是必须的,但千万别喧宾夺主了哦!
5、为了多吃点,只准备孩子爱吃的菜
随着孩子的发育,他渐渐的会对食物表现出自己的喜好,对于本就吃的不多的宝宝,家长们抱着“能多吃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孩子爱吃米饭,就顿顿给做米饭,孩子爱吃鸡就天天供应鸡肉,“小主想吃什么,御膳房就做什么”。
但是别忘啦,再好的食物也涵盖不了所有的营养。
在提供爱吃的之余,也别忘了添一些不那么感兴趣的,多给几次,真的就会吃了,你只要默默的端上去,夸张一点点的跟家人形容“真的很好吃哦”,你惊讶而满足的神情,一定会打动身边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