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喜剧,而是人类进化简史,充满着魔幻现实主义。情节黑色幽默,设置足够荒诞,也足够有意思。群戏精彩,黄渤、王宝强、于和伟、舒淇等角色各有亮点,勾心斗角,各自交锋。不同阶层人士,在荒岛上演社会寓言。大陆版《荒岛求生》,小岛版《生存家族》。
1.人类社会的演进史搬到了小小的荒岛。
《一出好戏》是个内容丰富的寓言故事,它将所有人置于一个末日来临、孤岛求生的特殊环境,那种原本世界运行的体系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如何生存、生活下去就成了这些人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过去的职业都失去了价值,谁有更多求生技能,谁能带大家活下去,谁就是新的“王”。而之后的发展,又仿佛呈现出一部“人类简史”,人在一个相对原始的地方,袒露出自己的欲望、挣扎、反复、贪婪和悔悟。在生存问题之前,被迫生活在一起的众人,经历着人性、信任的多重考验。
电影中的几位主角,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文明阶段:导游王宝强,迅速地适应了岛上的环境,成为岛上的第一任管理者,他虽然组织采集和分配食物,却对别人动辄威胁、打骂,是蛮荒与集权的代表。
与他相抗衡的,是于和伟饰演的张总,他代表资本主义精英统治:给你吃饱穿暖的好日子,也不用受人打骂,只需屈服于资本的力量,为他打工卖命。利用自己对规则和资源的熟悉度,迅速从一个被压迫者重新变身成施压者。黄渤坐山观虎斗,等小王和张总两败俱伤后,均分了物资,指引大家追求更高的精神目标。
2.于和伟展示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喜剧功底。
个人觉得张总是这个电影里最复杂多面、也最有意思的角色。他是中年有为、身价过亿的大老板,不同于大多喜剧片里品位跟不上财力的暴发户,张总从着装到谈吐,都很有精英贵族的调调。
即使公司团建这种户外运动,照样西装革履、绣花领带,在一群冲锋衣、运动衫的男士里面,加上于和伟的颜值、气质加持,在一众喜剧明星里,更显得格外鹤立鸡群、气质出众。相对于王宝强、黄渤外放式的表演,于和伟对张总这个角色的演绎也是比较内敛的,少有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所有的戏都点到为止。
不同于《大军师司马懿》里面的狡诈枭雄曹操,《新三国》的仁义皇叔刘备。于和伟展示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喜剧功底,不管是一出场拿着电话说的那声“叫爸爸”,还是后面遇险后还不忘的甩头的镜头,都让人忍俊不禁。实在没想到平时总演正剧角色的于和伟,在演起喜剧人物来也如此游刃有余。他有个标志性的动作:甩头发,这个微动作真是演活了张总的骄傲自矜,很有一番中年成功人士的油腻感,只要他一甩头,电影院里就一片爆笑。他的表演风格并不夸张外放,而是内敛的冷幽默,台词中的包袱、笑点抖的自然。
3.荒岛上的阶层暗战和博弈。
张总可能是唯一一个在荒岛上还想着生存之外要维护体面的人。其他人不出半月,就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还是一身复古西装、格子马甲,时不时打着领带,一点不失精英人士的派头。这跟张总身处的人物阶层有很大关系。
我们从社会学理论中得知,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类共同活动和相互交往的社会关系形成了人类社会。导游小王是粗暴劳动派,就像早期原始社会中的封建统治者,他手拿鞭子,就像得到了权力,压迫人们为其劳作。而张总则是精明筹划派,也是资本社会的得利者。一旦适应环境,就开始运用自己的才能、手腕将资本家那套本领东西放在这个群体中,用扑克牌当作货币,换取其他人的劳动所得。
于和伟将这个人物身上的精明、狡诈演绎得入木三分。一开始遭到“王”的推搡,他没有立刻反击,而是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等到后面,得了资源,制定新规则之后,跟黄渤饰演的小人物翻脸时,又暴露出商人本性。
4.商界枭雄,也有父女情深。
但张总又是复杂的、矛盾的,他身上还有一个父亲才有的温柔。有几个细节,他拿捏得很好。比如,这群人刚登岛那会儿,还希冀能找到回去的方法,但后来无望,他站在礁石上,掏出钱包,里面夹着女儿的照片,他显得那么绝望,不由拿出厚厚一沓钱扔掉。于和伟没有什么大的肢体动作,情绪变化都在这几个小幅度的动作里。还有后面,他为了看到女儿视频时,不惜放弃一层楼的那种干脆利落,都能感受到张总作为父亲闪现出的温情。对他来说,家人比一切金钱都重要。要知道他可是那个狡诈到可以欺骗任何人的商人,就这样一个人也会有让人动容的一面。
于和伟精准抓住了这个人物的三个层次,荧幕中的帅、雅痞、精明、慈爱,都是演技的佐证。他即是一个有起有落的资本家也是一个想要见到女儿的父亲,那种角色内心的变化,他都展现了出来。
而且,跟黄渤后面展现的梦想家、信仰者相比,资本家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存在。张总是发展中的一环,他让我们感受到组织、分工、交易、货币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资本家们在这个过程中,推翻的阶级、重建的阶级;挖掘的财富和剥夺的财富;瓦解的规则、重置的规则等等。张总这个人物,在电影中承担着非常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