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灰蝶是一种广布于热带亚洲至澳大利亚的小型灰蝶,在华南地区多见于低海拔的市郊荒地和田野。 珐灰蝶一直沿用的种名alsulus是1869年发表的,描述自澳大利亚的标本。然而,蝶类学者最近发现,由动物学家斯温侯(Robert Swinhoe)在台湾采集,并由鼎鼎大名的华莱士(Alfred Wallace 没错,就是提出华莱士线的那位)在1866年发表的命名为nisa的蝴蝶,原来和alsulus是同一物种。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优先权原则,珐灰蝶的学名被修订为 Famegana nisa (Wallace,1866) ,模式产地为Takaw(高雄),这一物种过了一百多年终于获得正名。
这一新发现虽把这貌不惊人的小蝴蝶和两位动物学大师连结到了一起,但却没有为它带来额外的福祉,珐灰蝶的台湾种群自1932年后便再没有纪录,就算专家和爱好者近年一直坚持积极搜寻也一无所获,极有可能已区域性灭绝, 但它们的当地生境仍然存在,因此没有人知道这种对生境似乎没什么要求的蝴蝶在台湾无声消失的原因。幸好,华南以及国外的一些珐灰蝶种群状况仍然良好。
生活在市郊荒地和田野的物种常被认为是适应力较强的类群,但我们不能因而掉以轻心,它们还是有在我们眼皮底下消失的风险。
图一、二 珐灰蝶在香港和海南是低海拔常见种
图三 珐灰蝶的模式标本 (照片来源: Hsu Y-F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