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生长发育是每位宝妈们都会忧虑的事情,儿科医生提醒:保证营养均衡是维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除了母乳、水果及蔬菜,肉食也不可或缺。
一、宝宝多大可以开始吃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在宝宝满6月龄(出生180天后),即要添加辅食。当宝宝达到了添加辅食的时间,就可以吃肉了。主要是因为:宝宝在6个月左右,母乳中的营养物质开始不足以支撑宝宝的生长发育,加之此时他们已经长乳牙了,所以需要适时添加肉类,即可锻炼其咀嚼能力,还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如果早于6个月可能会影响其脾胃的发育,晚于此阶段可能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二、吃肉的好处
1、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研究表明,肉类能够为宝宝提供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这些元素对宝宝的身体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2、预防缺铁性贫血。六个月左右母乳中的铁元素已经慢慢减少,无法满足宝宝身体对铁的需求量,此时需要从辅食中获取额外的铁元素,而肉类刚好是制作宝宝高铁辅食的关键食物,每天适当摄入,能否预防缺铁性贫血。
二、注意事项
1、要注意时机。一般而言,宝宝在吃肉之前,一定要经过了米粉、水果、蔬菜等过程,且是由糊状、泥状向颗粒状、条状、块状逐步转化,让其肠胃慢慢适应,这样消化肉食才会更容易一些。
2、注意各类肉食的添加顺序。儿科医生建议各位宝妈给宝宝吃肉,按照鱼肉-虾肉-鸡肉-猪肉-牛羊肉顺次添加,主要是因为:鱼肉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最易被消化(约有87~98%都会被人体吸收),所以先让宝宝尝试鱼肉后,再慢慢尝试脂肪及蛋白质含量较高,且不易被人体吸收消化的牛羊肉。
3、注意肉食的添加过程。由于婴幼儿的肠胃道尚未发育成熟,肠中的组织呈现较大的空隙,所以容易出现食物过敏现象,建议宝妈先给宝宝喂肉汤,观察是否存在过敏现象,然后慢慢制作肉泥、肉粒、肉块,让其肠胃顺利过渡到吃肉阶段。
4、注意控制吃肉频率。由于宝宝的肠胃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如果每天摄入的肉量过多,不仅容易出现便秘现象,甚至可能对其肠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建议各位宝妈控制住宝宝吃肉的频率,一般一周吃2~3次左右即可,同时要适当搭配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食用,这样才能做到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