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在农历新年越来越近之际,苹果正式推出新春贺岁短片《阿年》。
这次短片脱离了抒情性的叙事风格,把焦点聚集在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年兽”上,刻画出可爱的年兽形象,演绎出小女孩和家人之间亲情的互动和代沟的消解过程。同时,鼓励人们逃离恐惧,保持对好奇的探索,从而唤醒心底沉睡的力量。
一:用短片讲出好故事,苹果神一般的存在
2018年,苹果的贺岁短片是《三分钟》,由陈可辛导演。讲述了一位列车员母亲过年需要在列车上值守,不能回家和儿子团圆,只能在列车停站的三分钟里和儿子片歇相聚的故事。
家国责任与小家企盼,遥远的渴望和成全他人的抵达,在三分钟里阐释殆尽。
2019年,苹果的贺岁片是《一个桶》,由贾樟柯导演。讲述的是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春节返程的故事。母亲在游子离乡带走的一桶细沙里,塞满了自家的土鸡蛋。
最是离情的表达,在鸡蛋这一刻显得格外沉重。
2020年,苹果的贺岁片是《女儿》,由西奥多.梅尔菲导演。讲述的是一个开出租车的单亲妈妈和自己的母亲分离多年,终在春节这种特殊时刻,和自己的母亲在出租车上相遇的故事。
家没有固定的场所,只要有亲情的存在,它可以游走在任何地方。
细数苹果近三年的贺岁短片,我们总感觉它的品牌营销是独一档的存在。剧情能够引起共鸣、内容深厚有群众基础,惯以从小处着眼,落到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的主题上来,最终掀起一阵阵传播热点。说它技巧高吗?说它拍摄资金高不可攀吗?说它请了大导演助阵吗?有这些因素,但最关键的其实是它用有限的时段讲好了中国故事。
二:不走寻常路的拍摄手法,激起更多人的梦想。
以前,总觉得要拍出一部好的片子,一定要有专业的拍摄工具,但苹果用传统且易得的方式告诉你——不,一部手机就可以。
在《阿年》中,这种简单的理念灌输的淋漓尽致。
比如:
把手机放在年兽的嘴里,年兽的奔跑就有了深刻且真实的代入感。
把手机固定在筷子上,仿佛自己拿着筷子在召唤年兽。
把手机绑在年兽上奔跑,就能营造出年兽逃跑时惊慌失措的凌乱感和惊慌感。
把手机绑在轮椅的轮圈上,推动轮椅,就拍出了女孩和年兽在草丛中翻滚且对望的视角。
这些灵活且有创意的拍摄手法,摒弃了传统摄像机触摸不到的边界,新的视角表达出的观影感受,在真实性的阐述上,想必更让人向往。
在短视频异军突起且卷席各个社交网络的时代,苹果的种种不同寻常的尝试,定会引爆对于拍摄简单化的探讨。
梦想的实现,就在一部唾手可得的手机里。
三:夜间摄影和防抖功能的强大,秀出了完美的“肌肉”
相较于前几代iPhone,这一代iPhone12 Pro max在低光下显得更加从容。
《阿年》一半的时间都定格在夜间或则暗光下拍摄,光线的选择几乎来源于真实的光源,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短片画面的清晰、稳定。
比如:深夜房间里的孱弱的灯光、天空绽放的极致绚烂的烟花、年兽山洞里若隐若现的微光,在烟花照耀下周遭物体的不同颜色……
用长镜头拍连贯的动作是高难度的事情,因为除了拍摄者自身水平要高,还需要拍摄工具的防抖功能强。在《阿年》中,大量的追跑细节和打闹场景,完成度都能很高,这说明,机子的防抖功能非常强大。
用手机可以玩出这种高度,使题材不失趣味又儒雅高级,这“肌肉”秀出了新的境界。
今年,很多人又回不到家了。看了《阿年》这部短片,估计很多人又会泪如雨下。虽然是部奇幻的短片,但里面同样凝聚着乡愁、温暖、渴望、企盼、好奇心……总有一点会戳中你内心最柔弱的地方。
同时,片中娓娓道出的:面对未知,要学会敞开内心去拥抱它;那些人生意想不到的奇遇,也许就在远方。在疫情这种特殊时刻,用手机去记录心中所想,眼睛所见,人生也不会是想的那么遗憾。
而这所有一切的实现,用这部手机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