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也有语言, 从婴儿的哭到咿呀学语, 是在与周围人们的交流过程中获得发展。所以要想宝宝的语言有良好的发展, 就需要成人有意识地多和宝宝进行交谈。交谈在婴儿时期也非常重要, 是婴儿语言产生的基础。
父母不要以为婴儿太小听不懂, 和他说话是“对牛弹琴”。其实婴儿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在成人不经意中婴儿已经从中捕捉到了许多信息, 家长只要反复对着宝宝说话, 宝宝便会得到启示, 并逐渐学会了怎样发出声音, 进一步组成词汇, 和别人进行交流。
家长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 利用婴儿熟悉的环境和事物, 和婴儿进行交流。可以边游戏边和婴儿说话。如父母在抱着宝宝抚摸拍打时反复地说“mama、baba、baobao、bubu”等词语。婴儿对自己的发音很有兴趣,一个人常常躺在小床上拉长调自言自语。5个月开始,他还要用自己的小嘴玩,如玩口水,吐泡泡,还会用嘴唇,舌头打出声音。有些婴儿“创作”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在快睡着之前用一种特定的调子“哄”自己入睡,眼睛已经闭上了,还在哼哼唧唧地“说”个不停。
父母也应利用给婴儿穿衣、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机会, 和婴儿进行交流, 让婴儿感受父母的声音、声调、词汇等。如在给婴儿换尿布时, 妈妈一边换, 嘴里一边说: “宝宝尿尿了, 妈妈给宝宝换尿布, 宝宝就舒服了。”这些情形, 使婴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接受语言刺激, 积累和发展各种词汇, 获得并积累交流的经验。
那么,为了促进婴儿的发音兴趣,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
1. 多讲,婴儿先听后讲,听得愈多,讲得愈早。
2. 讲话要面对着婴儿有声有调,温柔地讲,口气要轻松。
3. 说话要简洁,重复,引起婴儿兴趣。
4. 发现婴儿发音中有的音和我们语言中的声音相似时,要有意识教他重复这几个单音,多模仿成人的口型和发音,如“爸爸”“妈妈”,使无意识变成有意识。
另外, 家长应为婴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早期语言发展环境,成人尽量使用标准、规范、正确的语言, 不要说粗话、脏话, 不要使用方言土语。
如果婴儿已经开始咿呀说话了, 父母要给予积极地应答, 以激起婴儿说话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