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蚌埠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蚌埠)花鼓灯艺术交流展演周在蚌埠拉开帷幕。
当天上午,2018中国(蚌埠)花鼓灯艺术交流展演周“群英荟萃——民俗踩街暨花鼓灯展演”在蚌埠市淮河文化广场举行。跳花鼓灯是蚌埠市乃至淮河两岸人民共同的爱好,当花鼓灯那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在淮河文化广场响起时,来自蚌埠市怀远县、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颍上县、凤台县及河南省信仰市的24支花鼓灯队伍,和舞龙、舞狮、旱船等48支民俗队伍一起扭起了欢快热烈的舞步,花鼓灯极具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吸引着艺术家们情不自禁的融入到踩街队伍中,与民间艺人们舞在一起,“大花场”集体表演的情绪舞;“小花场”中“鼓架子”和“腊花”的两三人即兴表演的有人物有情节的小舞剧,还有极具造型艺术特征的“盘鼓”,都让在场群众们体会到了花鼓灯艺术的魅力。
当晚,2018中国(蚌埠)花鼓灯艺术交流展演周开幕式在蚌埠市体育中心举行。来自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陆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广东歌舞剧院、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等单位的艺术家们,近距离走进人民群众中,将高雅艺术送到了基层。中国舞蹈“荷花奖”的两部获奖剧目,《一抹红》通过浓郁的苗族舞韵表现了苗族女儿出嫁的感人情景,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舞蹈《与妻书》讲述了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与妻书》的故事,由原生花鼓灯动作形态提炼编创的节目《安徽花鼓灯》《悠然情韵》和《啷哩个啷》等,将花鼓灯舞蹈的节奏韵律进行了舞台化的加工处理,从生活细节处反映当下淮河两岸人民的生活情趣;还有中国舞协近年来“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创作中涌现出的藏族舞蹈作品《勇士的歌舞》《梦宣》,赞美家乡、歌唱家乡的歌曲《大美安徽》《三百六十五里路》《吉祥》,观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口技等曲艺节目,都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饱含深情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据了解,花鼓灯作为中国汉民族民间艺术的代表舞蹈形式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舞蹈艺术中占有独特地位。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花鼓灯艺术交流展演周,已形成为一个常态化、专业化的品牌活动,成为花鼓灯艺术的风向标和最具权威的民族民间歌舞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