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托马斯和切斯(Thomas and Ches)的系统研究,婴儿气质有9个维度:
(1)活动水平:表现在换尿布时移动的速度,穿衣、吃东西的速度,玩耍时是否好动。
(2)生后节律:睡眠、吃饭、大小便是否规律。
(3)注意分散度:玩耍时用其他物品吸引他是否分心,没有给他想要的东西是否哭闹。
(4)趋避性:初次用奶瓶是否喜欢,接近陌生人是否喜欢。
(5)适应性:换尿布是否愿意,以前没有吃过的食品是否愿意吃。
(6)注意广度和持久性;想吃奶时是否接受喝水,对喜欢的玩具是否玩很长时间,是否坚持玩智力玩具直到最后完成。
(7)反应强调:饥饿时低声哭泣还是大哭,从头顶穿脱衣服是否无所谓。
(8)反应阈限:对声音反应是否迅速,喜欢和不喜次的实物是否在乎。
(9)心境:吃完奶后是否无缘无故烦恼。
根据以上维度的不同组合,归纳为3种气质类型:
(1)容易抚养型:表现为生活有节律,愉快情绪多,对心仪的刺激反应积极,容易适应环境。此型占40%。
(2)抚养困难型:生活节律不规律,他们的睡眼、喂食、排泄不规律,负面情绪多,对心仪的刺激反应消极,较难适应新环境。此型占10%。
(3)发动缓慢型:他们的活动性、适应性和情绪反应都较慢,情绪经常不太愉快,但是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对心仪的刺激会慢慢感兴趣,并慢慢活跃起来。此型占15%。
其余35%具有以上2种或2种以上类型混合的特点,可称为混合型。
不同气质孩子应如何养育和教育?
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先天特性,但在环境作用下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塑造的,而这种先天特性的改变需要长期的耐心坚持及适当的抚养和教育方法。方法的核心关键是父母的态度是否能够适合于婴儿原有的气质特征。亲子关系的核心,在
婴儿早期是亲子之间建立安全依态关系,父母通过爱抚对婴儿产生影响,婴儿通过感情应答和感受,对父母建立安全的依赖感。这是亲子之间双向的感情一社会性交往,对父母的依赖感是婴儿有可能接受父母施以改受其不良适应气质特性的重要基础,因此无论哪种气质的婴儿在安全依恋中,均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包括改变、纠正其适应不良的特性。
气质具有先天基础,它在人的性格上打上烙印,然而环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它,因而社会化的进程和质量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亲子关系是婴儿社会化的重要渠道,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可能受婴儿气质特性的影响。比如困难型的婴儿会影响家长的爱心、耐心和教育方式,从而干扰婴儿气质向着良好方向发展;反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改变其困难气质,有利于建立适应性强的性格和社会行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婴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研究”证明,通过我们指导父母,建立安全依恋和良好的亲子关系,使难抚养和中间难抚养型婴儿减少了51%,易养型增加了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