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位于合肥市,有馆藏文物 20 多万件。老馆陈列安徽近现代特色专题文物,新馆从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是安徽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其中老馆位于合肥金寨路与安庆路交口,新馆位于合肥政务区天鹅湖南岸。两馆面积由原来的两万多平方米扩大到六万多平方米。
老馆外观为苏式建筑风格,造型呈U形,建筑简洁壮观,平面规矩,中轴对称,庄严肃穆。主楼高耸突出,回廊宽缓伸展,是合肥市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三大建筑之一。当年毛泽东参观博物馆时曾作出“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的指示。
新馆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这里竹海叠翠、池水清幽,环境优雅。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
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有历代铜、陶、瓷、金、银、玉器和货币、书画、砖雕石刻、文房四宝及革命文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等。藏品中最具特色的, 是历年来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瓣铜壶,为春秋时期少见的艺术珍品。
这里的镇馆之宝当属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其通高1米多,重约400千克, 形体高大,仅次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后母戊大鼎。
楚大鼎,又称战国铸客铜鼎或大铸客鼎,出土于寿县朱家集战国晚期楚墓, 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在造型和设计上,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呈现出体量巨大、厚重雄伟的艺术风格,是战国晚期楚国青铜器的杰出代表,堪称国之重器。
安徽博物院中众多文物珍品,昭示了安徽文化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