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西方世界女性服饰会力求突出女性的“丰满”。当时的人们认为漏斗状的装扮最能体现女性的丰满,所以女性的衣装往往在腰部猛然收紧,在细腰的同时突出胸部的曲线,而对下半身的处理方式则是用与身体比例极不协调的衬裙来与腰部形成鲜明对比。
问题就出在这个衬裙上面。
19世纪初,女性衬裙的构成是这样的:先套上长筒袜,用袜带绑好,再穿上一层内衣裙,紧接着是一层比较宽松的内衣,然后再在外面加上几层衬裙好让裙子显得鼓起来。这样做虽然能够使女性的下半身显得丰满,但每次更衣却要花费不少时间,这就使千层裙的弱点暴露无疑。
1850年,英国人发明了克里诺林裙衬(Crinoline,因为状似鸟笼,称之为鸟笼裙),这种裙衬用鲸须、鸟羽的茎骨、细铁丝或藤条做轮骨,再用带子连接成鸟笼状的裙撑。这个设计取代了之前无止境的层层面料,下身的饱满程度反倒也增加不少。六年后,一位名叫R. C. Milliet进一步改进了鸟笼裙的裙撑,至此,鸟笼裙的工艺至臻成熟。
这就是鸟笼裙最初出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