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经说过健康减肥没有捷径可走,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是必须的。关于运动减肥,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其实减肥还可以有更好更健康的方式,那就是中国传统的一些导引养生功法。
比起跑步游泳等剧烈运动,站樁导引看上去运动量很小。许多人不明白这种看上去缓慢甚至不动的东西怎么能够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也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传统为什么那么推崇这些龟速的老年人运动?这就要来聊一聊传统和现代的认识差异。
现代人的观点很直接,减肥就是一个能量消耗大于摄入的过程。所以要加大运动量,最好能够多出汗,让心率保持在110/分钟以上,才能够最好的达到消耗燃烧热量,从而减少脂肪的结果。同时过度的消耗会刺激身体的修复能力,从而使得肌肉强度耐力和内脏的功能提升,达到锻炼的效果。
传统理念则不同,首先中医认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来自元气或者说是肾气,人体每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肾气的支持,肾气源于肾精的转化,所以是有限的,是人能否长寿的关键因素。所以古人很重视对于肾精的保护。华佗在传授五禽戏时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在古人看来,运动是必须的,也知道大量运动可以变瘦这一事实,但是古人关注的是剧烈运动对于肾精的消耗,古人认为这些被消耗的肾精原本可以更好的供养身体,不应该被草率的消耗掉。
比如中医反对剧烈运动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大量出汗会导致伤精血,又有汗血同源的说法。那么练过站樁的同学也都知道,练功过程中同样会有大汗淋漓的时候,这个时候中医就说是在排湿气,为什么中医这么的双重标准呢?
因为在中医看来,不同状态下出的汗是不同的,运动所出的汗是因为人体在激烈运动时产生大量的热,身体为了散热,将身体里正在参与循环的水分蒸腾出体外,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应急反应,所排出的汗里面在中医看来是有一部分是湿气,但更大一部分是人体有用的津,津液根源上都由肾精所化,所以这种汗中医称之为“劳汗”,不可长期频繁地出。
人体在运动中燃烧消耗的脂肪都是我们人体的能量储备。那么站樁修行或者是艾灸过程中,在心率血压都不升高,人很平静的状态下所出的汗,其实是人体的自愈能力得到提振,身体有能量把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的一个过程(自汗虚汗除外)。所以这时候出的汗里津的成分较少,更多的是湿气。
再如,运动减肥消耗脂肪的方式其实只适用于单纯脂肪堆积过多的人,换句话说能被运动消耗的都是身体里能够被利用的能量储备,而真正的痰湿淤血等垃圾不参与人体的能量循环,因此也很难靠运动消耗掉。还有些情况下,脂肪堆积是身体局部寒凉后身体为了保温的自救反应,这一种肥胖一样很难靠运动解决,而且真解决了反而不是好事。而传统功法的智慧就在于通过对于元气的合理利用和调动,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清除掉体内的寒痰淤血,保护有用的精,清除掉体内没用的废物,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徐老师曾经在《字里藏医》中提到过运动的区别。动是肢体的活动,运是身体内部臓腑发生的变化。与现代的运动理论不同,站在中医的角度看,用剧烈运动消耗元气的方式减肥虽然也会有效,但是急功近利得不偿失,减掉的也是人体的精。也正是基于此,传统的养生功法都强调重视人体先天的元气,力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元气,排出身体内不参与代谢的废物,促进人体的各个臓腑的机能,提升身体能量的利用率,达到养生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体重回归到合理水平只是其中自然现象之一。
那么关于传统功法,站樁简便易行,有安全有效,目前广为流行,下次我们就一起聊一聊站樁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