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房源让人难以分辨,各色中介使人眼花缭乱,二房东的无序转租让人防不胜防,长租公寓频繁爆雷,出租人、承租人的法律意识薄弱,一系列问题使得房屋租赁纠纷越来越频繁。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合肥市房屋租赁市场乱象一直存在,仅前段时间的乐伽公寓爆雷事件就给合肥近3000房东和租户造成直接损失。
为了更好地规范房屋租赁市场、营造良好房屋租赁氛围,作为国家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的合肥,创新思路、攻坚克难,积极探索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11月27日,合肥市房产局、市公安局联合召开市区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总结推进会,总结试点工作先进经验,向全市推广网签备案制度。
先行试点探索租赁网签
今年4月,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联合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工作的通知》,6月,在南七街道、亳州路街道、和平路街道和望湖街道启动住房租赁合同备案工作试点。
记者了解到,所谓网签备案即承租双方通过网上签订住房租赁合同后,提交备案申请,住房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3日内审核,未及时审核的,系统将默认审核通过。备案能够有效确保租赁当事人身份信息真实、确保出租住房权属信息真实,也确保住房租赁合同交易真实有效。
试点期间,各街道都积极组建联动队伍,规范备案程序、丰富宣传形式,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在南七街道,街道和派出所建立信息联审机制,实行街所联动,将摸排的信息与派出所既有的房屋租赁信息进行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该街道辖区内各社区党委还结合特色党建引领治理项目,积极创新,实现“一居一特色”。丁香社区由老党员组成的“皖安巡逻队”,在日常巡逻中主动入户宣传租赁政策;新华社区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指尖契约”活动,定期更换租赁备案科普系列知识,并收集反馈;科企社区则利用“回音箱”“萤火虫”志愿者活动,让房屋租赁备案工作深入千家万户。通过前期努力,四个街道住房租赁备案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突破,目前四街道网签备案量已增长至7795套,涨幅近11倍。
多重核验提升安全指数
为打击网络虚假房源,净化租赁市场环境,今年8月1日起,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场监管局、网信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源信息发布管理的通知》,规定市区所有住宅对外发布租赁行为,必须要先到合肥市住房租赁交易服务监管平台或合肥住房APP实名注册取得核验码后,才能在中介公司或网络平台发布,且同一房源在同一网络平台只能发布一次,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发布的同一房源信息必须一致。
老旧房源信息不完善,路牌或小区名更换,小区推广名、备案名不一致等原因导致核验失败怎么办呢?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也进行人性化考虑,只要提供相应证据,进行人工核验,然后由他们进行相对应的技术处理,即可完成核验。
通过住房租赁监管平台加强房源核验、发布、签约、备案、支付等环节管理,逐渐形成了房源核验、房源发布和备案登记闭环,有效提升租赁安全指数。平台运行以来,已经累计录入各类租赁房源超12.5万套,房源核验8万套,线上备案4.7万套,成交量约3.1万套,入网企业372家,APP注册用户4.3万人,目前,各网络平台新上线租赁房源均标识房源核验码,下架虚假或无效租赁房源信息6万次。
财政奖补鼓励规范租赁
为了更好地推进房屋租赁网签备案进度,省城还修订出台了《合肥市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对个人房东,按照备案面积每平方米每年奖励12元。对中介机构,当年累计备案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的,每平方米每年奖励1.2元。对出租自筹住房的租赁企业,商改租、工改租性质的,当年累计备案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的,每年每平方米10元奖补;对分散式租赁企业,当年累计备案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的,每年每平方米奖励14元;当年累计备案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的,每年每平方米奖励20元。
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租赁处处长项亮介绍,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摸清全市住房租赁市场现状,出台租赁规划,同时进一步细化奖补政策,激发租赁市场活力,营造良好氛围。他还提到,接下来还计划将长租公寓也纳入奖补范围,让市民租房更方便也更安全,为建设平安合肥也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