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合肥企业50强的形成,正是合肥经济发展的缩影。11月12日上午,记者从“2019合肥企业50强发布会”上获悉,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再次蝉联“企业50强”榜单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0强企业营收6550亿元
入选的合肥50强企业营业收入6550亿元,比上年增加621亿元,增长10.48%;利润225.9亿元,比上年减少42.8亿元,下降16%;纳税204.1亿元,比上年增加12.28亿元,增长6.4%。户均营业收入131亿元、利润4.518亿元、纳税4.08亿元。
本次50强入围标准已超过30亿元。今年入选的第50位企业的营业收入30.12亿元,比上年提高0.64亿元。
50强企业中,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8户,同比增加3户;50-100亿元的企业22户,同比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新技术企业入榜率超过三分之一,企业数量实现翻番。随着合肥市结构调整的推进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届入选50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仅7户,今年已超过18户。
前十强企业更是强中强
今年50强企业中,排名前三位依然是联宝电子、江汽集团、百大集团,前三强营业收入1876. 62亿元,占5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28. 6%。
50强企业中的前10位企业,是合肥市企业中的骨干与中坚。前10强企业营业收入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利润66.89亿元,纳税74.34亿元。前十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纳税分别占50强总量的54.3%、29.57%、36.15%。
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本次50强企业,换榜率为14%,新入选7户,分别是:合肥海尔工业园、中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 马钢(合肥)板材、荣事达电子电器、宝龙达信息、东华工程、伊利乳业。
50强企业中,上报拥有专利企业有39户,与上年持平,拥有专利32915项,其中发明专利7419项,上报专利比上年净增8433项,增长34.4%,发明专利占专利数的22.5%。50强企业中,上报参与形成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有25户,共形成标准501项,其中国家、行业标准481项,国际标准5项。越来越多的企业着力于原创性研发,注重“卡脖子”技术的突破。
从行业分布来看,50强企业中制造业25户、建筑业10户、服务业(含通迅、商业流通、房地产开发、投资等类) 14户、农业1户;民营企业19户,占38%。
50强企业的辖区分布仍在合肥市13个县、区、开发区中的11个区域,其中经开区13户、高新区9户、蜀山区7户、包河区6户、新站高新区5户、长丰县4户、肥西县3户、瑶海区3户、肥东县2户、庐阳区2户、巢湖市1户。(合计55户,多出5户,系因企业辖地重叠、指标分成等因素重复计入所致)
附件:2019合肥企业50强排行榜(名单)
1.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3.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美的集团合肥公司
5.文一投资控股集团
6.安徽辉隆投资集团
7.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8.合肥海尔工业园
9.联合利华服务(合肥)有限公司
10.合肥建工有限公司
11.中安华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2.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3.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4.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15.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6.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安徽合肥石油分公司
17.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18.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19.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20.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1.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22.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
23.合肥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安徽华文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
25.安徽宝业建工有限公司
26.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27.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8.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
29.安徽湖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0.安徽金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1.安徽天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2.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33.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4.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35.中国能源建设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36.安徽省高速石化有限公司
37.安徽皖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8.马钢(合肥)板材有限公司
39.中国能源建设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40.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4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公司合肥分公司
42.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
43.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44.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45.国药控股安徽有限公司
46.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47.合肥宝龙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8.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9.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0.合肥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