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发现,自己攒了10年的钱没了是什么感受?
之前我们给大家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安徽合肥一小伙工作10年攒下55万,急用钱时却发现被妻子捐空一分不剩。
55万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如果说是夫妻两个人共同奋斗,攒个十年也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妻子没有工作,只靠家中丈夫打工赚钱,那可真是够辛苦的,加上七七八八的生活费,压力真的是不小。
对于苏先生来说,这55万元是他打工十年攒下来的血汗钱。
苏先生在合肥的一家的私企做IT工作。平时的作息时间就是人们所说的“996模式”。不抽烟不喝酒的的苏先生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也是他在妻子辞职家中还有小孩的情况下,十年的时间攒下55万元的最大原因。
然而,这么一笔来之不易的钱,竟然被自己的妻子“捐空”了。在他不知道的四年来,妻子瞒着自己陆续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平台捐出了20031笔的爱心资助,从助学项目到重病儿童、从植树绿化工程到营养午餐,几乎没有她不捐的公益项目。
虽然献爱心是件好事不错,但是妻子则是把自己家庭好不容易存下来的钱当作爱心献了出去,而且还是在瞒着自己的情况下。
面对妻子如此荒唐的行为,苏先生并没有责怪妻子,也没有与之离婚,可以说苏先生是一个好丈夫。面对患有抑郁症的妻子,苏俊勇敢地撑起这个家。
一方面让妻子积极接受规范的治疗,只有抑郁症治愈了,她的不理智捐款行为才有可能终止;另一方面,苏先生费尽周折整理了一份捐款明细,然后按照捐款数额跟相应的基金会联系退款。
近日,记者在合肥见到了心力交瘁的苏先生,8个月过去了,情况怎么样了?
她素来善良
节俭习惯愈发强烈
“我爱人一直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以前我们去餐馆吃饭,遇到来乞讨的人,餐馆有时态度会很差,但是她都会特地买一份饭给乞讨者。”
打开妻子的手机微信,苏先生发现她关注的全是慈善类的公众号,“看的微信文章全是教导人要行善、要捐助,高兴的时候要做善事、难过的时候要做善事,反正就是无时无刻都要做善事。”
2015年苏先生和妻子结婚,当时苏妻还在一家企业担任会计,但是和同事相处并不愉快,很快就辞职在家,2017年他们有了宝宝。“她回家后开始表现出了一些反常,不愿意出去逛街,不想社交。她说过出门就会看到行乞的、比较凄惨的人,于心不忍。”
苏先生告诉记者,在家庭用钱方面,妻子可以说有些抠门,儿子的衣服都是亲戚送的或者旧衣服,为了开空调交电费两人都吵过架。
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
为了照顾妻子的情绪,苏先生将收入全部交给她保管。扣除每月3500元的房贷,孩子的费用,苏先生将现金悉数上缴,自己的开销都只用信用卡。
确诊抑郁症
但坚决不离婚
苏先生告诉记者,爱人的精神状态不稳定,其实很早就有些迹象。“在单位她总觉得有人要害她,有几次半夜惊醒说我掐她脖子,我们也不太能理解,但是没有什么办法。”
“生过孩子之后,妻子表现出了一些产后抑郁的症状,性格变得暴烈、容易激动,对家人则显得漠不关心,吝啬和节约有些变本加厉。就连事发后,家人带小梅去专业医院就诊,120元的专家号她都舍不得,380元的检查费,更是心疼得不得了。她说不要看了,我没事,舍不得钱。”
但是看病的当天,检查结果下来,医生就告诉我她需要服药了,不然可能会有更糟糕的念头。
结婚照
后来苏妻的父亲正因心脏病在合肥看病,医生说解决不了,要转诊去郑州大学医院做手术。“她当时捐款数额飙升,可能一方面自己的病走不出来,一方面认为捐款了父亲的病可以好起来。”苏先生分析。
“她的手指在手机上点一下就捐出去一笔,好像无法控制自己,连受捐人的描述都来不及看完,最快的短短3分钟内连续捐款6笔,每一笔都是1000元。”苏先生告诉记者,得知妻子把钱都捐出去的第二天他们就去了医院,得到一份妻子患有中度抑郁症的鉴定。
在小程序中,捐款的通道十分便捷
得知家里这么多年的积蓄都被妻子捐给了别人,数目达到55万之多后,苏先生震惊、费解、难过,却一滴眼泪都没有掉过。
“怎么办呢,一分钱都没有了,要不然离婚还是怎么弄?”妻子来到小房间畏畏缩缩地说。苏先生一筹莫展但却很很坚定,不能离婚!
“我们又没有遭遇什么,因为捐款捐的把好好的家弄没了,哪有这种事,离婚了她一个人没有钱又没工作怎么生活,孩子才两岁以后又怎么办?”
55万在这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心中本有着各种打算,用来创业,给家庭勾画美好未来;用来抵御风险,为小家抵御风险。一夜没睡的苏先生决定扛起这个担子,要向慈善机构要回捐款。
8个多月努力
试图挽回捐款
一开始苏先生也没有抱任何希望,捐出去的钱怎么能要得回来呢?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给妻子捐款数额最多的基金会打出第一个电话尝试联系,然而基金会回复说没有查到捐款。“这一家就捐了11万多,我那个时候心都凉了,我心想不要说拿回来了,这些真金白银捐出去的,怎么查都查不到了呢?”心灰意冷的苏先生没有放弃,通过微信平台不断联系各家基金会,终于得到了一些善意的回应。
印的厚厚的捐款明细
苏先生打印了厚厚的一本捐款明细,600多页正反打印,记录了捐助的数额、基金会。总计捐款552990.48元,在这1246天、178周、42个月、5年中,我们的这个家庭日均捐款443.83元,日均捐款17笔;月均捐款13314.9元,月均510笔。
如今他除了正常上班,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这项庞大的工作,辛酸地面对各种沟通。8个月里,苏先生一遍遍整理数据,眼睛出现了畏光的症状,近视度数也加深了。
在将事情告知岳父母的时候,苏先生第一次流下了眼泪,而自己的父母他却始终瞒着。“我之前攒钱的一个动力就是带奶奶过过好日子,但是没想到还没来得及孝敬,奶奶就去世了,想到这里我实在是特别心痛。”
追回38万
有网友想捐款帮他补齐
9月初,大量媒体报道后,一些基金会也转变了态度,苏先生陆陆续续收到退款。217家基金会中,苏先生一共联系到114家公益基金会,其中32家基金会已将全部或部分捐款退还。截至10月底,他陆陆续续确认能退还的金额为38万,还余下17万无法退回。
“数额比较大的几家基金会除了无锡一家基金会,都退款了,还有很多小额的,10块、50块的就比较麻烦,很难这么一笔一笔去追回。”苏先生告诉记者,妻子如今的精神状态也好多了。“一方面是她服用抗抑郁药,另一方面医生也嘱咐我不谈捐款的事,多说积极的事情。钱能要回来,我也会告诉她,她还是会表现出高兴的。”
对于未能追回的捐款,有人建议苏先生去走司法程序,带爱人去做司法鉴定。“这点我也向法律界人士了解过,抑郁症还不一定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相关疾病也要鉴定当时是否在发病期。他们告诉我捐出去的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未经一方同意使用不具备法律效力,这点上来说可以。”
抖音软件上,讲述苏先生故事的一段视频被134万人点赞,评论也超过10万,多数人都表示支持他发起退款。“有不少网友表示基金会不退的部分他们想给我捐款,但是我觉得不能私下收,需要一个基金会公开募集,只拿回妻子在特殊情况下捐出去的数额,多的一分也不会要。”苏先生说。
网友纷纷留言支持退款
“对于不能退的,或者已经执行的捐款,我也不会再去追了,毕竟捐出去了也合情合法。”苏先生表示,他没有接受网友的个人捐款,因为想找一个公开一些的渠道。
“我不想多拿社会一分钱,也不会私下接受捐助。因为我这个情况不属于家里人得了绝症什么的,我们家孩子小、老人看病这些困难属于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也不是捐款的理由,我只想拿回因为特殊情况捐出去的钱,所以金额只能是尚未退款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