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聪聪是一个身高一米八多的帅气小伙,按理说应该很受小姑娘的欢迎,但他却至今还是单身。原因就是聪聪总是喜欢踮着脚走路,这种走路习惯是聪聪小时候学走路的时候养成的,到如今已经这么多年,是很难再改掉的了。其实很多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都会养成一些坏习惯,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学习走路的阶段对一些问题多加注意。
1、尊重宝宝的意愿
宝宝学走路的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宝宝未满一岁就已经可以开始走路,但是也有的宝宝一岁半的时候还不会走路。这和宝宝的成长发育以及宝宝的意愿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宝宝想要尝试着站立、扶走,这说明宝宝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家长最好不要拒绝。反之,如果宝宝腿部的力量无法将自己的身体支撑起来,父母也不要强迫宝宝学习站立、走路,不然会影响宝宝的腿部发育。
2、穿合适的纸尿裤
在宝宝出生后很多家长为了方便都会给宝宝穿纸尿裤,当宝宝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宝妈需要注意宝宝穿的纸尿裤是否舒适。如果宝宝穿的纸尿裤不合适,宝宝在走路的时候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导致宝宝的腿部发育受到影响。所以宝妈们应该根据宝宝的身型,给宝宝挑选比较亲肤、吸水性强的纸尿裤,防止宝宝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受到干扰。
3、不和别人比较
有的家长比较好面子,看到和自家孩子同龄的孩子在走路就会对孩子进行比较,如果自家孩子还不会走路或者没有别人走的好,就会逼着自家孩子学习或者训斥孩子,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更好的学习走路还有可能会伤害到孩子。
4、不用学步车
孩子学习走路的时候,有的家长为了省事会给孩子准备一个学步车,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面学习走路。当孩子坐在学步车里面的时候,孩子是通过胯部用力让自己移动,真正用到腿部力量的时候是很少的。长期这样走路会让孩子养成走路时胯部用力的习惯,容易造成孩子腿部变形,所以在孩子学走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使用学步车。
孩子走路的方式会对腿部发育造成影响,家长在教孩子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