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两岁了,讲话磕磕巴巴,会变成口吃吗?
家长们不用太担心,2到4岁的宝宝,出现有点口吃、结巴的现象,这都非常非常正常。
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进行对话练习,一般几个月后,孩子的口吃毛病会大大改善。千万不要强硬矫正孩子或者生气着急,过于紧张反而会让孩子因为压力不愿开口,甚至口吃的更加严重。
下面是更具体的做法:
1.调整自己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期待
家长首先得放松情绪,用宽容的态度,对孩子进行适当引导。
宝宝说话卡壳时,先别着急。想想是不是自己说话太快,让他情绪紧张了?是不是复杂的句子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是孩子想说的那个词太难?还是句子太复杂?
妈妈们降低期待,多一份理解,孩子也会放松下来说得更好。
2.进行轻松、有效的对话练习
尽量找无人打扰的时间地点,在平静轻松的气氛下开展说话练习——
当你和孩子说话时,你要注意:
①首先应该放慢你的说话语速,而不只是提醒孩子慢慢说。
②每次只问一个问题,说话前后都要停顿几秒,给孩子反应和思考的时间。
③尽量用简单、短小的句子。
3.当孩子开口说话时,认真倾听
①跟孩子保持眼神接触,让他觉得你对他说的内容很感兴趣。
②别让孩子觉得你特别关注他的说话方式,比如话语中的不流畅或结巴。
③不要因为孩子讲话慢或者停顿久而打断,帮助孩子把自己的话讲完。
④以鼓励的语气告诉宝宝这次说得很好很流畅,而不是心急的催促。
但是,当孩子的口吃症状已经严重到以下程度,一定要尽快寻求语言治疗师和儿科医生的帮助:
①孩子5岁多仍有比较严重的口吃情况;
②孩子的口吃已经成为惯常性现象,持续三个月及以上;
③无论情绪如何,几乎每一句话都会口吃;
④说话停顿久,声带振动却没有声音;
⑤结巴时表情紧张,眨眼、紧缩嘴唇,并急得握拳跺脚。
妈妈们遇到孩子口吃,一定要保持冷静,科学引导,不要传递焦虑给孩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说最重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