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除了吃些五谷杂粮和蔬菜之外,多吃些水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
作为全球第一大水果生产国,从1994年以来,中国的水果总产量就稳居世界第一。
2018年,中国水果产量达到2.6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31%,水果的直接消费量也达到1.15亿吨。
2018年,中国的人均水果消费量为82.3公斤,要知道,世界健康水平也才70公斤。
但是如今车厘子2.5元一颗,苹果3元一个,西瓜30元一个,荔枝也涨价了……
近期,人们都在讨论一个现象:这段时间的水果价格有点贵,比以往任何时间的水果都要贵。
如果现在到实体店走一圈,你会发现,水果确实是上涨了不少。
就连我们印象中一直很便宜的苹果都涨价了,个头比较小的红富士苹果已经卖到8块一斤了,好一点的要10块以上。
只有普通的香蕉还维持在3块一斤。
如果想吃进口水果的或者尝鲜,那么价格就更高了。
“蹭蹭蹭”上涨的水果价格,让大家直呼水果比肉贵:明明工资没涨,怎么连水果自由实现不了了?
不少网友也纷纷吐槽:“现在不怀孕都不好意思买水果”“总觉得水果变成奢侈品了,以前不该是这种啊”“我们打工工资那么低,只能少买一点水果”。。。
据业内人士介绍,去年受主产区大范围冻害影响,全国苹果减产25%左右,梨减产20%左右,导致商户库存量大幅下滑,拉高了苹果和梨的价格。
除了产量减少,进入4月份以来,天气迅速变热,导致水果的需求量增加,价格自然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一些水果大产区存在资本介入情况,在买货囤货中哄抬价格。水果是短交易周期产品,不耐储藏,交易期限短,存量少,又涉及到运输和人力成本,大量资金涌入很容易被炒高。
而像大米粮油生活日用品之类耐储存,长交易周期的,由于有大量的存货和低价位底仓,价格很难被突然炒高。
而对于时令水果来说正处于上市的阶段,比如荔枝,市面上售卖的大多是中早期品种,价格肯定贵一些。等过一段时间,多个品种荔枝都上市以后,价格就会降下来,不排除比去年还要便宜的可能。
5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鲜菜、鲜果两个品种明显受到极端天气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鲜菜鲜果价格的上涨也同样不会持续在一个高位。
对“水果自由”的焦虑,源自于对自身消费水平的担忧,然后这种关注和担心的背后本身就是消费升级的体现。
从关心粮食、蔬菜到关心水果,背后是中国人的生活变迁,是国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