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小俊(化名)今年刚成为高中生,刚开学时,因新同座无意把他的笔碰掉在地上,没有及时捡起来,小俊开口就骂“你这个贱人!”顺势把同学的书本全扔到地上。老师电话通知了家长,小俊在家里指着妈妈的鼻子说:“我这样都是托你的‘福’!”
多数人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说,这个小孩子怎么这样!却不明白,孩子的行为深受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
原来小俊的父亲做销售工作,常年在外奔波,回到家里见孩子“皮”就烦,对儿子的行为稍有不满,就习惯性地用责骂的方式表达。其母吴女士每天上班要站近十个小时,回家常常精疲力尽,还要管孩子、照顾年迈公婆,对小俊的教育也是简单粗暴,动不动就说“滚到一边去!”“我养了个白痴!”夫妻俩在一起也是互相抱怨责骂,甚至摔摔打打。小俊从小耳濡目染的是这样的场景,变得脾气越来越暴躁,但父母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家长都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又怎么教育孩子不乱发脾气呢?
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身体是具有记忆力的,负面情绪影响很可能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
有人说,父母压力大控制不住怎么办?孩子已经成为这种脾气了怎么办?其实,这样想的,还有救。
多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学会尊重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告诉他,你也是第一次做父亲或母亲,家长愿意改变,害怕影响不了孩子吗?无可救药的,是那些以暴制暴而不自知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