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家校合作”。但是,自从有了“家校合作”微信群,家长和老师的矛盾似乎变的尖锐了。
家长抱怨老师不好好教,对于老师的种种要求,家长往往是“敢怒不敢言”!老师抱怨家长不好好配合,甚至直接点评批评家长不合格。结果导致微信群里变得越来越安静了。
一、现在的小学教育,老师不像老师,家长不像家长。
现在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了,但是小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变得不太正常了。老师负责上课,家长负责批改作业,成为了老师的助教。检查作业,这本身就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不应该甩给家长。很多家长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能力。这些题目,家长可能理解,也能讲得通,但是孩子不一定理解,于是很多家长开始“吼”孩子,破坏家庭和睦,而且让孩子对于作业产生抵制心理。
所以,老师的工作不能由家长来取代,家长有自己的角色。很多家长对于老师的吐槽,很大原因是老师把自己的部分工作甩给了家长,而家长又无可奈何。
二、家长应该陪,而不是教!
把孩子,完全交个老师,也是不负责的。如果有时间,家长尽量多陪伴孩子,不是教还写作业,因为这是学校老师应该做的。你可以没有文化,你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只要多陪伴,孩子不一定能多么好,但是起码不会变差。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只依靠老师,对于回家后的表现,老师也无能为力。也许老师在学校里教育了一天,回家一看电视、一玩手机,就什么作用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家长的陪伴,不仅有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更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
不要相信孩子需要放养,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会吐下苦果。
三、家长的陪是为了不陪!
以我的经验来看,小学三年级之前的陪伴至关重要。三年级后,很多孩子就会养成了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习惯,对于之前坚持陪伴的家长来说,这个时候就没有那么辛苦了。
当然,到了高年级,家长可能就不需要陪伴孩子了,比如初高中,家长相陪,孩子也不会让你陪,家长相陪,也不一定能陪得了,那个时候,家长更多的转化为“后勤保障”的角色就可以了。
如果前期不陪伴,后期怎么陪伴,也是无法弥补的。小学教育当然是老师教,但孩子是家长自己的,不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