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人年轻时候生活条件并不好,那时候节俭、朴素是生存的重要“技能”。像这样几十年养成的观念,即使要改变也需要足够的耐心。我们劝父母、老一辈更好地生活,不能只是不耐烦地随便说说,还需要细心的给他们分析利弊,多次劝导才能收到效果。
但是大多数你们应该都知道,劝是没用的。我们可以做点有用的事情:
如果老年人坚持不体检,你就带他们去体检,就说:“爸!妈!我一年才回来一次,这是女儿/儿子送你们的礼物,你们不喜欢我送的礼物,我会很伤心的呀!”
其实很多老年人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送什么买什么也不重要,只要自己儿女送的说起来都是美滋滋的。
如果老年人坚持要吃过期食物,你干嘛劝她不能吃呢?主动清理家里的食物,别让家里有过期食物,别当着老人面就行。实在撞上了,不要劝,要撒娇:奶奶你吃这个有危险的,我很担心很伤心,特别特别难受,为了我你不吃了行不行,呜呜呜呜~~~
这都是很有限的操作,不能完全阻止老年人的过度节约习惯和行为,就像老年人也阻止不了你熬夜一样。
但这也是仅有的选择,毕竟老年人就是按照这种方式生活才觉得舒服和安心,你只是希望老人家扔掉破旧衣服,但在他们的感受里,这东西曾经是多么稀缺珍贵的资源,让他们扔旧货,就跟让你扔手机一样心疼。
非涉及健康安全的危险行为,比如囤积塑料袋、纸盒子、旧衣服旧被子啥的,就算了,这是从稀缺年代走过来的他们,维护内心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影响安全和健康的事情,比如不体检、不看病、吃过期食品,劝真的没有用还闹得伤心,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去哄一哄,按照老年人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按照老年人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两大特色,一是信佛祖、信新闻联播、信专家等等,二是我自己舍不得,我为儿女还是舍得的。
利用第一点还是很需要口才和胡说八道的功力,利用第二点很简单,哄的时候不要说“你不该这样,你应该那样(说对错)”而要说“你能不能为了我那样(说情感)”。